第16章 高启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张士诚据吴时,高启居吴淞江口的青丘,号青丘子,未仕。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擢户部右侍郎,辞官归。洪武七年(1374),苏州知府魏观将府衙修在张士诚的宫殿遗址上,犯忌被腰斩。高启因为魏观撰写《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之语,犯朱元璋忌,也被腰斩。他是明代杰出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高启说:“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著有《高太史大全集》。
猛虎行[1]
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炯炯当路坐,将军一见孤矢堕[2]。
几家插棘高作门[3],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说明】
这是一首乐府诗。作品写虎的凶猛,令人生畏;但笔锋一转,矛盾指向不只在深山横行的虎,寓意尽在不言中。
【注释】
[1]猛虎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有的作品只是借猛虎发首起兴,有的则全篇写虎,如唐代韩愈、张籍的作品。
[2]孤矢:弓箭。
[3]棘:这里指有刺的草木。
青丘子歌有序
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间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青丘子,臞而清[1],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2]。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3],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4],不肯掉舌下七十城[5]。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6],旁人不识笑且轻。
谓是鲁迂儒[7]、楚狂生[8]。
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9]。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忧回也空[10],不慕猗氏盈[11]。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12],不管乌兔忙奔倾[13]。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14],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15],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16],险比排峥嵘。
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17],犀照牛渚万怪呈[18]。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19],咀味得大羹[20]。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21]。
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22],
和我此歌吹月明。
但愁欻忽波浪起[23],鸟兽骇叫山摇崩。
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迎。
不容在世作狡狯[24],复结飞珮还瑶京。
【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二十三岁时写的。他以诗的语言、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自己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个性张扬、力图冲破现实束缚的狂放不羁的精神。作品还道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
【注释】
[1]青丘:地名。在江苏吴县东吴淞江滨。臞(qú):消瘦,清瘦。汉·刘安《淮南子·脩务训》:“神农憔悴,尧瘦臞。”
[2]五云阁:这里指有五色云的仙阁,仙人住的地方。
[3]蹑屩(jué):穿着草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屩檐担簦,说赵孝成王。”
[4]不肯折腰为五斗米:《晋书·陶渊明传》:“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解印去县。”
[5]不肯掉舌下七十城:意谓不肯建功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谓(韩)信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馀城。’”
[6]带索:以绳做带。《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7]鲁迂儒:鲁国不通世情的儒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叔孙通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8]楚狂生:指春秋楚国隐士接舆。晋·皇甫谧《高士传》载:“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他还当面嘲笑孔子,劝孔子保持自己品德,不要奔走各国。李白也曾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9]兀兀:勤勉不止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0]回:指孔子的弟子颜回。空:匮乏。
[11]猗氏:指猗顿。《水经注》:“猗顿,鲁之穷士也。闻朱公富,往问术焉。朱公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以兴富于猗氏。”
[12]龙虎苦战斗:指封建地方势力的割据战争。唐·侯圭《割鸿沟赋》:“龙争虎斗兮,万象交奔。”
[13]乌兔:指日月,旧说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
[14]心兵:人心感物而动,做出反应,似应敌一般,所以称“心兵”。韩愈《怀秋诗》:“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
[15]悬虱:用氂牛尾悬挂起虱子。《列子》:“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学视而后可。’(纪)昌以氂悬虱开牖,南面望之,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乃以燕角之弧,朔篷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16]沆瀣:露气,夜间的水气。唐·韦庄《又玄集·序》:“所以金盘饮露,唯采沆瀣之精;花果之珍,但享醍醐之味。”
[17]天根:星名,即氐宿。月窟:极西的地方。杜甫《瞿塘怀古》诗:“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18]“犀照”句:《晋书·温峤传》:“温峤至牛渚,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怪状。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
[19]韶乐:虞舜时期乐名。取义能继承光大尧的大道。韶,继。
[20]大羹:没有放调料的肉汁。指太古时,人们还不知调味。
[21]俗耳:流俗之耳。喻生活琐屑的听闻。此指平凡的人。
[22]“欲呼”两句:《博异志》:“贾客吕乡筠善吹笛,月夜泊君山侧,命酒吹笛。忽有老父挐舟而来,袖出笛三管,其一大如合拱,次如常,其一绝小,如细笔管。乡筠请老父一吹,老父曰:‘大者合上天之乐,次合仙乐,小者老身与朋侪所乐者,庶类杂而听之,未知可终曲否?’言毕,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鱼鳖跳喷。五声、六声,君山上鸟兽叫噪,月色昏暗。舟人大恐,老父遂止。引满数杯,棹舟而去,隐隐没于波间。”
[23]欻(xū)忽:迅疾的样子。宋·黄伯思《论张长史书》:“始观张旭所书,犹纵风鸢者,翔戾于空,随风上下,而纶常在手;击剑者交光飞刃,欻忽若神,而器不离身。”
[24]狡狯:狡诈之戏。《神仙传》:“麻姑素少许米,掷之堕地,皆成真珠。方平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1]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2],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3]?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4],铁锁横江未为固[5]。
前三国,后六朝[6],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7],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应征到南京后登雨花台眺望长江时的即景抒情作品。前六句写大江与钟山争雄的壮观景色;接着评古论史,以为国势兴衰不能仅凭江山险固;最后歌颂国家的统一。全诗一脉相通,挥洒自如,豪迈奔放,沉郁苍凉。
【注释】
[1]雨花台:在南京市中华门外,是一座高约一百米、长约三千米的山冈。传说六朝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凡讲经,天雨花如雪片,因称雨花台。又因岗上盛产玛瑙石,又称玛瑙岗、聚宝山。
[2]瘗黄金:埋黄金。瘗(yì),埋。传说秦始皇曾凿地断连岗,埋金玉杂宝来镇压江东的天子之气。一说是楚威王。故此,南京又称金陵。
[3]郁塞:抑郁,压抑。
[4]黄旗:天子之旗。三国吴主孙皓降晋后,举家迁洛。这句是说,江东有天子之气,而吴主最后亡国迁洛阳,有什么吉兆可言呢?
[5]铁锁横江:《晋书·王濬传》载,晋武帝派兵伐吴,吴人在江岸要害之地,以铁锁横截晋兵,又作铁椎长丈馀,暗置江中,阻截舟舰。王濬命军士以火烧断铁索,直抵石头城下,吴国最终仍被晋兵攻破。
[6]前三国:即魏、蜀、吴。后六期:指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王朝都建都南京,史称六朝。
[7]圣人:指朱元璋。旧时多称皇帝为圣人。
送谢恭[1]
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
摇落岂堪别,踌躇空复情。
帆过京口渡[2],砧响石头城。
为客归宜早,高堂白发生。
【说明】
这首诗是诗人送谢恭回乡时的作品。诗的开篇抒写了与友人分手时徘徊犹豫、依依惜别的情谊;接着突然一转,想到友人思母、当速归的情景。两相映衬,更见出他们的友情之深。
【注释】
[1]谢恭:字元功,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诗人,著有《蕙庭集》。
[2]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市。
清明呈馆中诸公[1]
新烟著柳禁垣斜[2],杏酪分香俗共夸[3]。
白下有山皆绕郭[4],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5],卢女门前映落花[6]。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清明节,时在《元史》第一次纂修开局期间。佳节美景倍增乡情,故友相逢更格外喜悦。情语与景语交替,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释】
[1]馆:指国史馆。诸公:指参加第一次纂修《元史》的十几位纂修官。
[2]新烟:清明前一或前二日为寒食,禁止烟火,至清明节时重点烟火,所以称为新烟。
[3]杏酪:杏仁酪。清明习俗,煮米、麦粥,研杏仁为酪。
[4]白下:地名。东晋时,陶侃讨伐苏峻,筑白石垒,后用以为城。故城在今南京市金川门外。旧时用以代称南京。郭:城。外城为郭。
[5]卞侯墓:在今南京市朝元宫南京市博物馆馆址内。卞侯,即晋明帝时尚书令卞壶。苏峻变乱时战死。
[6]卢女:即洛阳市女子卢莫愁。莫愁远嫁金陵,不容于舅姑,投湖而死。湖因名莫愁。
梅花(选二)
琼姿只合在瑶台[1],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2],月明林下美人来[3]。
寒依疏影萧萧竹[4],春掩残香漠漠苔[5]。
自去何郎无好咏[6],东风愁寂几回开?
【说明】
高启的梅花诗共九首,可以看作组诗。这里所选是第一首,诗中写梅花自瑶台落入江南,品质高洁却无限愁寂。这里将梅花喻为卧雪山中的高士和月明林下的美人,实则是以谪仙自比的诗人内心的表露。
【注释】
[1]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位于昆仑山上。
[2]“雪满”句:《后汉书·袁安传》载:汉代袁安未做官时,天下大雪,很多人出门讨食,只有袁安高卧家中。高士:代指袁安。
[3]“月明”句:唐·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日暮过罗浮山,见林下酒家,有一美人出迎,与他一起饮酒。酒醒后,才发现自己卧于梅花树下。
[4]疏影:指梅花。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人多以“疏影”“暗香”代指梅花。宋·姜白石的《暗香》《疏影》都是咏梅词的名篇。
[5]残香:即馀香。这里也代指梅花。
[6]何郎:即南朝梁诗人何逊。何逊的咏梅诗受到唐代诗人杜甫的称赞。
翠羽惊飞别树头[1],冷香狼藉倩谁收[2]?
骑驴客醉风吹帽[3],放鹤人归雪满舟[4]。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5],只道花神夜出游。
【说明】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暮春时节,梅花零落,诗人即景生情,无限感慨。从前人酷爱梅花的故事联想到自己,每当看到梅树低徊,便总以为是花神出游。全诗抒写了诗人偏爱梅花的如痴似醉的感情。
【注释】
[1]翠羽:即《翠羽吟》,词牌名。宋·蒋捷《竹山词自序》:“越调之曲与梅花宜,罗浮梅花真仙事也,演以成章,名《翠羽吟》。”
[2]冷香:清香的花。也指梅花。宋·释道潜《与元规话别》诗:“冷香秀色谁为主,趁取花时更一来。”
[3]骑驴客:指唐代孟浩然,他曾骑驴踏雪寻梅。
[4]放鹤人:指宋代林逋,他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一生不娶,唯喜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5]几:多少。孤影:此处亦代指梅花。
江村即事
野岸江村雨熟梅,水平风软燕飞回。
小舟送饷荷包饭[1],远旆招沾竹酝醅[2]。
【说明】
这首诗写诗人在江村所见的景色,写来似不经意,淡淡几笔却生动地描绘出水乡的景物和生活情趣。
【注释】
[1]饷:以食物款待。
[2]竹酝醅:即竹叶酒。醅,未滤过的酒。
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
天街争唱落梅歌[1],绛阙珠灯万树罗[2]。
莫笑游人来看晚,春风还似昨宵多。
【说明】
这首诗写京城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景。
【注释】
[1]天街:京城中的街道。落梅歌:即《梅花落曲》。
[2]绛阙:红漆的门阙。
客中忆二女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说明】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在外,思念两个女儿的情形。作品通过想象中两个女儿在门前等候父亲回家,和在灯下看母亲为父亲缝衣的细节,表现了他思念女儿的情思。生动、形象,极有情感。
秋望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1],极目江南总是秋[2]。
【说明】
这首诗写秋日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景语即情语,语言明白清通,却极有神意。
【注释】
[1]平楚:即平林。楚,丛林。
[2]极目:穷尽目力远望。
吐月峰[1]
四更栖鸟惊,山白初上月。
起开东阁看,正在云峰缺。
【说明】
这首诗是《狮子林十二咏》之一。写诗人夜宿苏州狮子林,观吐月峰升月的特有景色,末句形象地描绘了“吐月”的奇景。静中有动,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感受。
【注释】
[1]吐月峰:在苏州四大名园的狮子林中。狮子林原为画禅寺后花园,以假山著称。
题杂画[1](选一)
桥边绿水斜,春树隔云霞。
隐处谁云浅?千峰只一家。
【说明】
这首诗是《题杂画》十二首之八。作品再现了这幅清隽雅致的画图和鲜明的色彩,并表露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注释】
[1]杂画:即多种色彩的画,有别于水墨画。
秋柳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1]。
此时愁杀桓司马[2],暮雨秋风满汉南[3]。
【说明】
这首诗咏柳,通篇却不用柳字,诗中不仅状写秋柳的凋残,而且寄寓了诗人对现实、对人生的悲慨。
【注释】
[1]毵毵(sān):细长下垂的样子。
[2]桓司马:桓温(312—373),东晋时任大司马。桓温北征,路过金城(即南京市)时,见年轻时所植柳树粗已十围,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3]汉南:汉水之南。北周·庚信《枯树赋》:“桓大司马(桓温)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悽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