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探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基于知识体系建构“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教学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编号GY-13YB-06);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西华教字〔2013〕210号,序号49。

程辉作者简介:1.程辉(1969—),男,重庆人,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研究。公开发表论文7篇,主编教材5部。祁娜祁娜(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在读,副教授,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传统文化设计方法、产品设计及相关理论、人机交互等。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理论和技术的剥离,导致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教学中知识结构的缺失;时代的发展也给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构建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体系为出发点,通过对该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以期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兼具艺术素养与数字技术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是随着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我国将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列入“十五”期间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以来,随着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更是紧密结合了起来,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在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以及毕业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字化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发展也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语境,它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以手绘为主的设计方式,使设计艺术的非物质化趋势成为现实。因此,对计算机图形图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已成为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也被就业单位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是一门艺术设计类专业通用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力,具备图形图像数字化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理念,并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设计,处理学习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具备独立从事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广告装潢、艺术设计等工作的能力。课程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是:①了解数字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视觉特征及基本表现形式。②了解矢量图和位图,熟悉矢量图和位图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初步掌握各种造型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图形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及矢量图与位图的综合应用。③掌握平面设计中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基本软件的功能、作用与制作方法。④掌握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字图形图像创作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字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力。从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可以看出,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践制作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数字图形图像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形式仿效其他设计类课程,即以多媒体讲课与上机操作辅导结合的方式,教学内容偏重软件操作知识的讲解,课程作业练习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也与其他课程大致相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方面限制了教学,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机会与个性发挥的空间。同时,对于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的的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内容缺乏知识系统性。

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课程也有“课程体系”,它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知识结构的建立。计算机图形图像既是一门综合学科,又是一门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型课程。目前,在四川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都开设了该类课程,很多院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同类型的院校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教学水平上也参差不齐,对于该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普遍重视不够。一般来说,大多数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基本是针对某些特定软件展开的,如多以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Adobe illustrator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命令讲解为主,辅以一定的操作实例,而对于计算机图形图像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则较易被忽略,我校的情况也大抵如此。虽然某些院校并没有直接将该门课程命名为软件课,但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基本相似,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纯软件或技术知识的讲授上,而很少涉及理论领域内的知识,从而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图像的相关理论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使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将图形图像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出现了教学中的“技术”与“理论”“两层皮”的现象。实际上,仅仅力求全面讲述一个软件命令也是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图像及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也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目前,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我院基本沿袭其他一般设计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未能根据该类课程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具体表现在:①教学方式较单一,通常是以教师讲解软件的基本命令和操作,结合一定的实例讲解与学生上机操作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无法顾及全部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而消极学习;或由于教师逐一解决接受较慢同学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进度。②忽略软件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区别,教师通常采用多媒体集中讲解2节甚至4节课,再安排学生上机操作。教师按传统的课堂规范一边站着授课,一边进行软件操作。这样造成一方面教师非常辛苦,另一方面大量知识的集中讲解,也使学生的知识记忆和消化理解大打折扣,往往到了上机操作的时候便已经遗忘,教师又不得不多次重复上课内容,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③忽略软件作为辅助设计制作工具的特点,课堂练习缺少与实际设计案例应用的有机结合,联系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按教师的布置或指导“依样画葫芦”完成练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④课堂学习内容无法在课后得以巩固加强,知识遗忘严重,未能构建一个良好的课程知识体系,学生往往在高年级需要软件操作时,又得从头学起。另外,教师自身学科背景和观念的差异,也造成了课程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或重“理论”轻“技术”的情况,缺乏全局综合思考的思维,导致学生处于“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的窘境。

3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3.1 教学内容应重视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

在当今计算机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不但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应该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兼具艺术素养与数字技术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数字图形图像相较于传统图形,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和规律。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具体表现在:①避免全面讲解软件基本命令,对于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本理论知识应有系统的讲解,如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视觉特征,计算机图形图像涉及的计算机系统,矢量图和点阵图的基本特征及造型语言,计算机色彩的形成、模型及表达方式,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文件类型及其转换,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输入与输出方法等,从而教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体系。②以某几种软件教学为主,对常用图形图像软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扩大学生视野。结合软件应用与实践,既兼顾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又兼顾实际的教学可操作性,以实践带动理论的教学。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理论知识,同时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流程及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思维观念,培养学生图形图像数字化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计算机解决图形图像实际问题的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应用计算机深化所在专业研究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③由于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更新极快,仅仅依靠传统的“备课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内容上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搜集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3.2 教学方式应采用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美学与信息技术于一身的课程,具有内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一方面应根据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性质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应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充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与辅导,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补充和提高课堂教学。其具体措施如下:

①改变沿袭传统设计课程的一般教学模式,建立适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配套适合计算机授课的计算机房和专门教室。②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软件基本操作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提供了大量软件操作方面的知识,应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和书籍对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学习,并建立相应制度。不但需要教师有查阅和理解第一手资料的能力,也应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查阅和理解资料的能力,使教学摆脱以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模式,加强对教学影响更为深远的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③结合课堂教学,建设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并且适应网络发展的与教学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库。资源建设内容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视频等素材)、课程电子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常见问题及解答、试题库及试卷素材、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国内外优质网络资源、课程录像等。将授课资料在网络中对学生公开,便于其进行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与课程相关的阅读与资料收集、课程实训与模拟等,从而便于教师组织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也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使教学资源能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学生课外答疑则采用E-mail、QQ等多种方式,方便其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实现教师方便用、学生乐于学、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④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案例教学和实训项目课题教学,以设计和创作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带动整个教学活动。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制订相应的“案例”内容。如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结合平面设计案例进行讲解;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结合建筑效果图及环艺应用进行讲解,使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和学生具体专业应用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⑤具体教学环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完成必备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二部分为“案例讲授”教学,根据课程各部分的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展开。结合“案例”项目中用到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举一反三分析其他相关案例。第三部分为“实训项目课题”创作,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完成类似的新“案例”实训课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巩固。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要求结合实际操作,熟悉课程内容,将理论讲解融入实践环节中,从实践入手去理解理论,从而提高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审美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课堂教学外,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辅以针对性的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书籍、教材和网站,收集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多渠道培养的获取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从而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潘鲁生.设计大讲堂·匠心独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廖祥忠,范敏,董九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初探[C]//龙全.兼容·和而不同——第四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