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景下审视高校舞蹈教育
李倩雯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开展,舞蹈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舞蹈教育课程,但是就总体的教学情况分析,教学质量水平普遍不高,并没有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希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及问题;改进策略
舞蹈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美育课程,舞蹈也被认为是“艺术之母”,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美的感受力和认识程度,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舞蹈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虽然高校舞蹈教育正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迎来了又一次机遇,当然也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各高校应积极进行舞蹈教育改革与创新。下面是笔者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1 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舞蹈教育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就是指导学生们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只有技巧,并不会锻炼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理工轻人文等现象,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永远高于舞蹈教育。同时,很多舞蹈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技巧和要领,很少启发、引导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没有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很多学生在舞蹈教学课堂上都只会干自己的事,或者学习其他科目,从而导致课堂参与积极性较差。
1.2 缺乏主体性和基础性
舞蹈在很多大学生眼中是一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艺术学科,他们认为学习舞蹈很难,而自己之前并没有学习或者练习过舞蹈,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不敢尝试。目前,很多高校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舞蹈剧目,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舞蹈剧目的难度系数更大。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舞蹈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欣赏,学生们的参与性不高,若观赏者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自然在欣赏过程中体验不到美,无法达成共鸣。因此,高校舞蹈教育仅仅是针对舞蹈队、特长生等某一类群体,教育对象范围狭窄。而舞蹈教育的受众群体相对于其他艺术学科而言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将导致舞蹈教育相对于其他艺术类课程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很难达到素质教育基础性、全体性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之所以会重点强调舞蹈教育,是因为舞蹈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舞蹈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是息息相关的,学习舞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识,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缺乏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国高校舞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视度明显高于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发展训练,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也是更加重视肢体动作训练,很少重视思维训练。虽然舞蹈教育首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舞蹈动作,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需要非常专业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教育的目的只是使学生在舞蹈动作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舞蹈,既能够自己创作、编排舞蹈,也能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同时,根据脑科学家实践研究表明,如果人的右脑比较发达,情商会比较高;如果人的左脑比较发达,智商会比较高。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左脑的训练会多于右脑,左脑往往可以得到有效开发,而右脑的开发程度严重不足。因此,大多数大学生的智商可能较高,但是情商相对较低。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智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情商更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商,使人得到更好的发展。舞蹈教育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右脑,引导学生培养感性的艺术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同时提高情商。
其实,高校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社会学、舞蹈美学、教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人类学、建筑学、哲学等多门学科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会将舞蹈理论和这些学科联系起来,使得教学内容比较单薄。
1.4 缺乏标准性和规范性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对艺术课程的设置只是盲目追风,认为有需要就开设,但是对于开设后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没有明确,缺乏明确、完整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考核标准,因此很多高校舞蹈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当前,高校艺术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为主,但是很多学生碍于自己的基础差,往往不敢选择,导致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为数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并没有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课形式比较随意,自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的策略
2.1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终身教育观念,使舞蹈教育朝着跨学科教育、综合化方向发展。不仅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同时应该注重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舞蹈教师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战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做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注重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避免“精英教育”的惯性思维
我国高校教育的门槛是近年来才开始降低的,逐步实现了大众教育。过去高校教育一直采用的是“精英教育”模式,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中也会受到这种传统“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在舞蹈教育中会存在重点培养特长生的现象,虽然这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这其实违背了“公平”原则。将教育目光锁定在一小部分群体,忽略了大多数学生,会让其他学生有不公平的感觉。因此,为了使舞蹈教育成为一种基础性、公共性的教育课程,应避免“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广泛普及舞蹈教育,宣传舞蹈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舞蹈教学的活动中来。
2.3 应使舞蹈教育形式多样化
目前,舞蹈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低下是影响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时期下高校舞蹈教育应创新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创造、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引进一些现代化教学技术,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应定期组织一些舞蹈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舞蹈热情。比如可以组织舞蹈专题讨论、舞蹈交流沙龙,组建艺术团舞蹈队、舞蹈交流协会等,也可以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大学生舞蹈节、“舞蹈进高校”等校园活动,在开展这些舞蹈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艺术水平的差异,应选派一些艺术骨干分子牵头,带动非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广大学生的舞蹈兴趣。
2.4 优化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舞蹈教育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舞蹈教材,而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但是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却并不适用,其专业性太强,而学生的基础较差,很难理解。因此,现代高校一定要明确舞蹈教育的目标和作用,适当降低舞蹈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调整教学大纲。高校舞蹈教育的教材应朝着趣味性、风格性的方向修改,适当加入社会学、舞蹈美学、教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扩宽教材的知识范围和结构,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一定要与时俱进,使学生与社会发展同步,为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比如可以在教学课程中加入拉丁舞、摩登舞等社交舞蹈,以及健身操、肚皮舞、武术中的舞剑等体育舞蹈等。另外,高校舞蹈教学内容应划分为教育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部分,而课程教育体系也应该划分为隐性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构建一个科学、规范、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舞蹈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美育课程。高校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舞蹈教育的重视,加大舞蹈教育的普及性、发展性,丰富舞蹈教育形式,制定科学的舞蹈教育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高舞蹈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改革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213.
[2]刘岩.浅谈舞蹈高等教育对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2,2(12):136.
[3]韦淑萍.高职院校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