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工作室对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改革的作用
李恒全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重要性,以及工作室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探讨工作室对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的作用。工作室作为教学活动延伸和升华的场所,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在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在工作室的工作经验可以增强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摄影;教学改革;工作室;艺术设计
摄影作为现代视觉艺术形成和传播的重要手段,是多学科融合的一种艺术与学科门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摄影课程教学不能达到部分学生所期望的深度和广度。
1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1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现状
现代视觉文化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在数字化环境下由多学科和艺术门类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创造和传播视觉文化中,摄影的作用至关重要。摄影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如今摄影已被广泛运用于书刊、艺术创作、数字媒体、商业广告、科学研究、新闻纪实、网络传播以及娱乐休闲各个领域,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视觉传达为手段的艺术设计、美术创作、影视动漫、服装表演、时尚传媒、广告展示等领域,更是与摄影密不可分。同时,摄影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意思维和审美水平的有效的训练手段。
1.2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的问题分析
摄影起源于西方,在近代才传入我国,我国的摄影教育发展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摄影教学才逐渐引入高校教育。我国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不成熟,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受传统办学模式和固有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对摄影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作用与价值,以及摄影对艺术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认识不到位,对该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普遍投入不足,以至于摄影课程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这也是当前高校摄影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其次,缺乏专业的摄影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摄影教学的普遍问题。许多高校专职摄影教师配备不足,而且大多数是非专业出生,教师缺乏摄影教学应有的专业素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普遍把摄影课作为单纯的技能课或鉴赏课对待。再次,摄影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成熟的摄影教学体系。长期以来,各艺术院校着力发展各自的主干专业,往往把摄影设为选修课,教学计划单纯根据师资情况而定,普遍只开设公共基础摄影,缺乏与专业相联系的应用摄影部分,从而导致摄影课时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不明确等问题。最后,摄影课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新技术的切入较少。摄影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缺乏生动性和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统一成熟的教材,教师教学随意性很大,缺少具有专业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摄影教学理论。
与之相对应的,部分学生也认为摄影课程只是拿学分,并没有意识到摄影课程对于其专业素养的提升作用。当然,也有部分学生重视摄影课程,希望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拍摄、用光、后期等相关能力。
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摄影课程的重要性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摄影作品作为书籍、网络、广告等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交流方式伴随着摄影的普及而被改写。摄影课程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摄影作为科学与艺术、技术与审美的融合,无疑是最契合学生艺术教育的形式之一。当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及时引入摄影课程,对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提供显著的辅助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对提升艺术人才的核心价值作用巨大。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摄影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掌握摄影的技能水平和审美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我国高校艺术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完善摄影教育体系,能够促进各艺术专业的良性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与摄影专业相比较,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更强调其综合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主要不是为了培养专业摄影师,并不强调纯粹的艺术摄影创作。
3 摄影教学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才能保证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过去摄影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市场相对单一,作品拍摄、灯光、造型、布景等环节都由摄影师个人完成。现代摄影与所有的视觉领域产生联系,市场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摄影师个体创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以商业人像为例,很多具有创意的作品都是策划人员、灯光师、造型师、化妆师、摄影师、数码后期制作人员通力协作的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会整合资源,以免技能单一。在摄影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工作室的形式成立制作团队,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也能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产生的摄影作品效果要明显好于学生个体完成的作业。学生独立创作时,个人能力有限,往往对投入较大和标准较高的创作望而却步。而团队比个体更具能量,集体荣誉感使每名组员都为本组作品获得认可而努力,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团队成员还可以分担制作成本和工作量,共享相关资源,这些因素都利于高品质专业图片的创作。
4 工作室的概念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大部分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工作室结合教育的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在我国,学生创建工作室的模式一般常见于高等院校,从字面的意义上简单理解,摄影工作室其实就是一个从事摄影工作的工作坊。
5 摄影工作室的建设及其对艺术设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
摄影只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喜欢摄影,打算把摄影作为自己专业发展。但却受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限制,这些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在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中,工作室起到了拓展教学难度和深度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为这一类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学生有组织,有分工合作,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节中得到提升。由教师组织的摄影工作室,可以吸纳具备摄影、灯光、化妆、造型以及后期制作能力的学生,组建成具备完整拍摄流程的摄影团队,在工作室的虚拟拍摄任务和实际项目拍摄中通过一定分工协作的模式,让学生团队以适应本行业的工作模式完成摄影任务。
摄影工作室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摄影空间,为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变为摄影实践,转化成商品和市场效益。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进行知识与实践的转化,学生获得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提升了专业技能,可以将所学知识付诸行动,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6 结论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当前摄影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根据市场发展随时改变摄影教学的侧重点。同时,根据岗位的需求,相应地增加实践内容,如人像摄影的不同风格、产品摄影的不同类别,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工作室模式目前在一些高校教学中已经得到应用,特别是在设计型、应用型学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作室引进实际项目可以大大提学生的实战能力,让学生熟知行业的需求,并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拍摄锻炼,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拍摄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在色彩、构图、化妆、造型等方面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其摄影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冲.高校摄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舞台,2014(3):216.
[2]龚星宇.摄影课题式教学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102.
[3]郭鹏.以导师工作室为平台、多学科交叉模式在数码广告摄影教学中的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207.
[4]李益,夏光富.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教学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1(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