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本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 做事的关键

在从问题到能力的进展循环中,“复盘提升”之前的所有阶段,都是“做事”的过程。在这个“做事”的过程中,“看透本质”是关键。

上文中提到的“杜楠找宾馆”的事情,已经说过“关键是杜楠对方便的偏好程度,如果偏好度很高,杜楠甚至有可能自己贴钱也要住得近一点。如果偏好度低,那么,就会为了便宜住得远一点”。杜楠对“方便的偏好”就是找宾馆这件事情的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那么,她选宾馆的范围、价格等就都有了标准。

从做事的认识事物、看透本质、推演规律、指导实践阶段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了“看透本质”,为我们把握本质提供角度和方向。

“看透本质”之后,才能推演出正确的规律,并提供评判行为的标准,在具体行动的时候提供指导。

不是从“本质”出发的思考和行为,从逻辑上无法保证事情的有效解决。纵使有效果,也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撞大运行为,无法为后续的行为提供支撑。

而从“本质”出发得到的结论,大概率不会让我们的行为偏差太大,当出现争议或者迷惘的时候,也更有可能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

想要看透事物的本质,则必须先弄明白两点:1.事物是怎样的;2.本质是什么。

看透本质,是具体看透某个事物(问题或者事情,总之是思考行为的对象),因此,必然需要对事物有清晰透彻的认识。这是“看透本质”的前提之一。

“看透本质”的另一个前提,是要知道什么是本质。

本质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想要看透本质自然也是妄言。

这也是本书之所以将“什么是本质”和“认识事物”作为前两章内容的逻辑所在。

对事物认识清楚了,也知道本质是什么,那么,就可以去“看透本质”了,其间牵涉看透本质所采取的角度、步骤,结合起来,就成了看透本质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看透本质:框架与角度”和“看透本质的6个步骤”两章的主要内容。

本质只是一个点,还需要从中推演出规律,才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从本质到规律”给出了从不同角度提出本质之后,我们可以从中推导规律的方向。

看透本质之后,以“本质”为基点,以推演出的“规律”为支柱,就构建起了关于事物整体的立体性的认识,而我们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各种信息,就可以在这个立体框架中产生联系,获得意义。信息不再只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在认识主体的主观世界中有了意义,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人力资源工作,其职责一般包括招聘、考评、培训等事项。有人认为,它的本质是为公司战略服务,从而提出了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样,招聘、考评、培训的工作重点,就要跟战略挂钩,从而形成相关的标准,指导随后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它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企业服务,因而提出了基于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样,招聘、考评、培训工作的重点,就要跟企业文化挂钩,从而形成相关的标准,指导随后的行为。

同样是招聘、考评、培训等工作,在不同的本质认知下,有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选择。对于其他很多工作或者事物也一样,关于本质的认知改变了,工作或事物的意义也就变了,行为也要跟着改变。

那么,对于人力资源工作的本质认识,以上内容就是最终的吗?

也不一定。

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还是支持业务部门工作,人力资源工作的本质,是支持与成全,是服务,也就是我们说的后勤部门。这样,我们可以认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是成全,是支持。这个关于本质的认识,比服务于战略,要更深一点,因为它包含服务于战略这个认识。

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基于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深层次的认识。

但不管怎样,只要得出这些关于本质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个“本质”认识去推演规律,指导实践,改善行为。

一个人做了十几年人力资源工作,如果他无法认识工作的本质,不能形成一个关于人力资源工作的立体认识框架,那么,他所了解的很多相关信息就是散乱的,不能相互联结产生意义。那么,这个人十几年的工作就只是一年一年不停地重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