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本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做事的逻辑

杜楠是一个某县城中学的老师,2019年暑假,她获得了一个到北京参加培训的机会。培训在北京大学校内进行,时间为7天。

杜楠需要操心的是住宿问题。因为北京大学周边(1公里以内)的酒店,收费都很高。在原来的计划中,她希望预订价格在200~300元的酒店标准间。可是搜集信息之后,她发现在这个距离内,品牌型快捷酒店少,即使有那么一两家,标准间的价格都在500元以上。如果想要便宜,就必须住得远一些,但那样一来,出行就不是很方便。

500多元的住宿费远远超出了她的预算,看起来是必须要住到离培训地点较远的地方去了。后来,杜楠咨询了学校的财务处,得知住宿费的报销标准是不超过500元,后来又发现,有一家酒店可以到店办会员卡打85折。这样,即使是500元以上的价格,打完折后也依然还在学校的报销范围之内,再不用纠结于价格,杜楠便定了这一家酒店。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其中的关键,是杜楠对方便的偏好。如果偏好值很高,杜楠甚至有可能自己贴钱也要住得近一点,如果偏好值低,那么,她就会为了便宜住得远一点。

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在处理这件小事的时候,她是如何思考并行动的。首先,要去了解各种信息,包括培训的时间、地点、酒店的位置、价格、与培训地点的距离、培训开始以及结束的时间、学校的报销标等。其次,是了解最关键的因素。比如酒店到培训地点的路程,当然,还可以是酒店价格、安全性、舒适性、卫生状况等。再次,对这些因素进行排序,然后利用各种信息,得出自己最想要的结果,采取确定的行动去实现这个结果。在此例中,结果是发现可以在学校的报销标准之内出行方便的酒店。最后,还可以复盘一下,如果早点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就不用纠结了。

上面这个思考问题采取行动的逻辑,在面对大的事情或者问题的时候,也能通用。

比如想做好一份工作,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跟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的职位要求、掌握相关的技能、服务的对象,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了解信息后,可以抓住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从这个关键点出发,可以提出一系列的行动准则,以这些行动准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就可能实现较好的工作绩效。当然,期间每一个行动,都可以进行复盘,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

下面,我们用图2-1来清晰地展示从面对一个问题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并复盘提高能力的过程。

图2-1 AMDGF模型

这张图所揭示的规律,我称其为从问题到能力的进展循环(AMDGF)模型。

1.认识事物(Analyse the things)

当我们面对一个对象,不管这个对象是一个问题,还是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事物,我们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它,只有清楚透彻地认识了这个对象,才有可能看透本质。

想要全面清楚地认识事物,可以从7个维度进行,这就是“认识事物”章节要解答的问题。这7个维度,组成了一个英文单词:doctors。认识事物的7个维度我称为认识事物的doctors模型。但是,这个模型是对认知对象的全面扫描,对于不同的认知对象,可能不一定都要这么全面,只需要侧重某些维度即可。比如解答一个问题,可能要侧重于“原因与关键驱动因素”维度;了解一件事情,可能要侧重于“起源与历史”以及事情的运行过程维度;认识一个事物,可能要侧重于“性状”“结构与关系”等维度。

认识事物,我们可以从时间线、关系线(也可以视为空间线)、价值线和逻辑线进行。

2.看透本质(Master the essences)

本质,在哲学意义上是指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那种特质,对应英文是:nature。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时,本质一词的含义有很大的拓展和延伸。本质,不仅指让事物成为该事物的那种特质,还可以指事物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根本原因等,或是指事物的最根本内涵,它对应的英文是:essences。侯世达在自己的《表象与本质》侯世达·桑德尔。《表象与本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Surfaces and Essences)一书中,用的也是:essences。而恰恰是这个本质概念(不是哲学上的本质概念),才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概念,也足够使我们做好工作并幸福生活。

我们日常使用本质一词的时候,关键并不是“质”而是“本”,指根本、基本、实质上,也因此,事物的所有根本层面的内涵,都可以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看透本质”中“本质”的英文用的是复数——essences——的原因。

所谓看透本质,就是探究问题背后的问题、关系背后的关系、原因背后的原因、目的背后的目的。

而如何看透本质,我将在“看透本质:框架与角度”和“看透本质的6个步骤”中进行叙述。

在概括事物本质的时候,有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抽象。

3.推演规律(Deduce the laws)

本质是一个基点,从这个基点出发,可以推演出一系列的规律,然后用这些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就像著名的欧几里得,从“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出发,然后有了五大公理,从而推演出了整个欧式几何的大厦。

“从本质到规律”部分提出了一些从本质推演规律的基本原则。

4.指导实践(Guide practice)

实践是我们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落脚点。看透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更好地实践,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看透本质后推演出的规律,是筛选我们行为的标准,符合规律的行为才是应该做的,不符合规律的行为应该杜绝。符合规律的行为不一定带来实践的成功,但不符合规律的行为,大概率会导致实践的失败。

5.复盘提升(Fupan to improving)

复盘本身是围棋中的一个术语,棋手下完一盘棋后,要对棋局进行复盘,去思考下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可能出现的演变和改进是什么。柳传志将其引入企业中,成为联想“方法论之一”(另外两个是:极强的目的性和分阶段实施),后来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阿里巴巴、海尔等都是复盘的践行者。

复盘是一个“悟”的过程,而只有“悟”到了,能力才是自己的。这也是为什么只有经过复盘这个过程,才能实现从问题到能力的进化。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复盘的高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从学会说话、走路,毕业工作,到与人相处等,都离不开复盘给我们提供的支持。没有复盘能力,我们无法应对外在世界给予的各种挑战。

复盘的步骤分为:回顾目标、比对结果、叙述过程、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本书并没有对复盘进行详细的叙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笔者所写的《复盘》一书,更全面地掌握这一方法。该书是复盘的第一本著作,由柳传志先生亲自审读。

《复盘》一书中提到,把事情做完并不算真正做完,只算是做完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要复盘。通过复盘,对做过的事情进行思维推演,才能真正将经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通过复盘,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从问题到能力的进展循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然后再遇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再次提高,如此反复。

这个从问题到能力的进展循环,是我们能力成长的普遍规律。

能力的高低,有可能是“认识事物”的时候全面性不够,也可能是“看透本质”的时候透彻性不够,也可能是“推演规律”的时候出现了偏差,还可能是“复盘提升”的时候出现了错误。随着我们“认识事物”更加全面,“看透本质”更加彻底,“推演规律”更加精确,“复盘提升”更加准确,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大,实践得到的结果也将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