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孩子的神态不会撒谎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我很喜欢的童话。

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位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头人,但是忘了给他表情。有一天小木头人刚出门,他的书包就被小狐狸抢走了。小木头人到警察那里告状,但小狐狸表现得很委屈,而小木头人却什么表情也没有,于是警察判定是小木头人撒谎。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表情的重要性。喜形于色、喜上眉梢、愁眉苦脸……这些词语哪个不是说情绪要靠表情来传达呢?

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萨克斯,金灿灿的萨克斯成了他的最爱。虽然萨克斯很漂亮,但学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轻松。

第一天上课回来,一向贪玩的儿子就闹着要睡觉,他那疲倦的样子比爬了一次香山还糟糕。可放学的时候,老师还特意叮嘱每天要坚持练习至少40分钟。

于是,爸爸嬉笑着拍了拍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儿子,说道:“别想偷懒呀,今天的练习还没完成呢!”爸爸以为儿子在耍赖,跟他说完后,就去忙着给孩子做饭了。

做完饭后,爸爸看到小家伙还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内心开始嘀咕:这是怎么了,不会是真病了吧?他把手放在儿子的额头——温度正常,孩子的嘴唇、脸色也正常,但爸爸喊他起来吃饭,他却怎么也不肯;叫了半天,他才勉强起来。吃饭的时候,儿子仍耷拉着眼皮,没了往日的欢腾。爸爸问儿子:“你是哪里不舒服吗?”孩子摇摇头,闷不吭声地吃饭,刚吃完,又说要去睡觉。

爸爸一把拉住孩子,说:“身体没事,我们就要练习萨克斯了。俗话说‘饱吹饿唱’,刚吃完正好吹。”前几天看到萨克斯还兴奋得不得了的儿子,现在一点儿也没了之前的热情,恹恹地说:“爸爸,能不练吗?”

“不可以,今天是第一天,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必须坚持!否则什么也做不好。”爸爸态度坚决,还帮儿子把谱架搭好,把萨克斯带子戴好。儿子开始无精打采地练习了。因为刚学,他的气息还不对,经常发出“噗噗”的声音。

40分钟里,爸爸一直给儿子加油。练习结束后,儿子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说话是一种表达,但表达却并不是只有说话一种方式。在孩子所有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中,有一种叫作神态表达,或者说是情绪表达,很多人并不熟悉。

情绪是一种人类共通的体态语,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再迟钝的孩子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喜好。但父母却经常因为粗心,顾不上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或者觉得孩子就该服从自己,所以装作看不到孩子的神情。但是,如果我们细心一些,就可以看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变化,比如:孩子不爱说话了,变得沉默,或者总是看上去有心事的样子,因为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很容易被父母忽略。

所有孩子的负面情绪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性格比较急躁的父母,猜来猜去也“抓”不到孩子出问题的“点”,就会特别抓狂,甚至大声吼叫“你倒是说啊”,甚至用主观臆断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反而会越来越使孩子不敢说话。

因为,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有什么烦心的事,说出来就好了。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受到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制约,有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处理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在跟孩子交流中帮助孩子增强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晚上,我从丈夫那里知道了孩子的反常情绪,于是装作不经意地问儿子:“我看你今天不太开心,是不是学习萨克斯的时候不太顺利呀?”孩子点点头,说:“我是有点儿不开心,今天上课的时候,除了我,他们都受到老师的表扬了。一个男生还嘲笑我个子矮,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此时,孩子爸爸才恍然大悟,笑着说:“原来是因为这个不开心呀,我告诉你,他们长得高是因为他们年纪比你大。我问过老师了,因为他觉得你的资质不错,所以才破格把你放在了高级班。只要你好好努力,很快就可以超过他们了!”

“真的?”孩子立刻如释重负,露出了开心的表情。

情绪是反应人类内心的一面镜子,孩子的神情也代表着孩子的心绪和想法。

据心理学家研究,虽然人类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学习到情绪表达的技巧,但儿童时代是最佳的学习期。如果孩子从婴儿期到七岁都没有学习到恰当的情绪处理方式,很容易出现紧张、易受挫、怕黑、害羞和不愿意说话等现象。如果这个时候仍得不到改善,到了青春期,他们就更不愿意表达自己了。

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一方面需要关注那些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包括神态、动作等,因为孩子的神态是不会骗人的,他们内心的想法都会透过神态表现出来。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当孩子高兴的时候,我们应该倾听他们讲述令他们高兴的故事。

一旦发现孩子情绪有变化,家长就要在最恰当的时间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会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家长。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分析在哪里遇到了困难,怎么解决等等,与孩子建立共情,认同他们的情绪,以此来帮助孩子完成情绪上的成长。一旦孩子学会了表达情绪的恰当方式,就能够将共情能力应用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更快地与别人建立友谊。

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这些年里,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父母是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在陪孩子“升级打怪”的路上,与其说我们在保护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成就我们。虽然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能一天天地获得孩子更多的认可,就是莫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