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日本:低迷经济中的崛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在日本近代史研究中,改革是个极为热门的议题。1868年,明治维新的革命性变革将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藩国建成了一个对外扩张的资本主义强国。1945年美国占领军实施的战后改革确立了“55政治体制”,将日本从军国主义的国家战争体制转变为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体制。如果说明治维新的改革是由开明派人士审时度势,第一次在亚洲范围内通过政治、教育、产业等变革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雏形,并通过战争扩张手段改变了亚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格局,那么“55政治体制”则是作为因侵略战争牺牲了国内外数千万生命的战败国,由占领军强制进行的社会、政治、经济体系改革。日本在这两次改革中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经过50多年积淀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又面临着如何走向21世纪的改革课题。

战后日本社会经济体系从战后的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体系经历了战后复兴、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在宏观层面,日本的全民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低失业率、低犯罪率、劳资双方的合作一度成为先进国家的学习榜样,同时日本也克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日元快速升值等各种困境。在微观层面,以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全员质量管理(TQC)为代表的日本制造、无数的科技发明创造、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工匠精神,以及战后近20位文学和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赢得了举世尊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经济的持续衰退、政局的极度不稳定以及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化而面临着改革的紧急课题。如同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两个特别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又来到了一个社会经济体系历史性变革的时期。只是这场改革与前两次追赶目标型(catch up)改革不同,这是一场没有追赶目标的由日本国民自身发起并决定21世纪日本社会经济走向的改革。

《破局日本》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展示日本社会经济体系的书籍。此书以超长期的视角,不仅向世界描绘了日本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经济构造未来,更向世界展示了日本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与精神构造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时间跨度和空间维度宏大的日本社会经济体系的改革蓝图。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长寿企业的主要秘诀便是坚定不移的传承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改革。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对企业而言,都是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日常主题。现实中,任何国家社会经济体系处在“风平浪静”之时,很少会有人主动提及改革体系的想法,而更多的是提出修正体系内某些制度缺陷的意见。其实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与企业一样,一旦要置死地而后生进行改革之时,也意味着国家已经要为之前疏于改革而付出代价。回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经济体系,由于缺乏对产业文明以及民主主义的全面理解,对于体系问题采取了“短视及和稀泥”的方式,导致了军国主义的产生,并以牺牲数千万生命为代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身份进入战后改革。这也是本书提及的即使在正常时期,对于制度体系改革的懈怠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与一般围绕具体议题改革的书籍不同,《破局日本》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理念、改革的方向、目标以及方法等问题,同时书中也详细解释了作为改革主体的市民、政府、企业组织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实际问题。因此,本书所提出的改革不仅向人们提供了“各种树木”的改革方法,更向世人展示了社会经济体系“整个森林”的改革方向。

本书作者正村公宏教授是日本著名经济学者。他从20世纪70年代起便从事社会经济体系研究。这本书的出版受到时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学者官员竹中平藏先生(原为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高度评价,称之为“正村流”的改革论。

正村教授就克服产业文明的束缚,强化人类持续和谐发展的改革视角提出了从高度产业文明的增长社会转向成熟社会的必要性。成熟社会的选择脱离了原来一切以效率、竞争、增长为基础的企业体系要求,转而提出了如何提高全体国民生活质量的系列制度体系的思考。书中强调通过克服日本在产业文明中的体系缺陷,将国民生活、政府行为、企业活动有效地融入日本社会经济体系之中。

现代社会经济体系是一个混合体系。社会经济混合体系是由各种制度组合而成。20世纪90年代日本混合社会经济体系的问题不是政府、市场、企业或者是社会中的某一个别制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运转过程中各种制度运行发生了重大障碍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无法实现为国民提供安定生活保障的体系目标。这也是日本为什么需要改革的根源。

废除对个别产业任意的裁量、规制、助成、保护的政府产业政策,目的就是通过强化基于社会规则下的监督、监察制度的改革,由此改变企业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通过改变现存产业政策下资源配置以及利益分配的市场原理构造,那也意味着改变了政府、市场、企业的运作模式。因此围绕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本书强调了“小政府”在市场“规制缓和”中的必要性,以及在涉及国民生活安全层面的危害性。混合经济体系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维护国民生活安全中必须承担的医疗、社会福祉、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制度设计和基本服务保障工作。

造成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经济体系内部各种制度功能衰退既有“外部国际秩序变化”的原因,也有“国内内部秩序”(每个人心中的秩序观、意识形态、世界观、生活观等)崩溃的因素,因此日本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体系重建的摸索阶段。

在宏观经济层面,日本经济开始走向衰退。多年来近1%的经济增长率让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形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以及政府累积债务使得通过扩大赤字财政增加投资的方式已不再可能;另一方面是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坏账的累积以及日本政府强化对银行处理坏账的要求,迫使银行越发惜贷所导致。

同时支撑日本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口贸易,因日本长期累积的贸易和资本性收支的大量盈余,促发了美日贸易摩擦并推升了日元快速升值,反过来又增加了企业的出口压力。而部分成长型企业又因日本国内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而放缓了投资。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许多大企业转向中国、东亚等国的投资,这也加速了国内产业的空洞化,间接地促使许多大企业下属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由此民间消费减少,引发了国内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

支撑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快速发展的战后经济体系已经无法挽回日本经济的萎缩,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都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思维模式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昙花一现的网络泡沫、创业创新并不能使日本走出衰退,这也是日后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之发端。

引起最广泛注意的是日本社会结构在发生激烈变化。高龄化人口的快速增加、少子化引发的劳动力人口减少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特别是到了2010年之后人口的负增长,将会加速社会福祉制度的破产,这将使得日本社会福祉体系陷入极端的困境。执掌政权长达40多年的自民党因腐败和内部争斗导致了“55政治体制”的终结,这也意味着日本政治的新走向及新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日本国内从政治家、企业家、官僚、社会精英到一般白领、农民、家庭主妇对于日本社会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了极大的担忧,改革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共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处于极为动荡的时代,改革的方法会变得越发重要。书中提到改革的方式不能采用突变式的方式,而应采用渐进式,并指出要从根源上思考并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改变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主要是根据以下两个思考:第一,客观的情况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二,新的目标体系成为全体国民主观选择时存在群体认知的局限性。而改革需要调整各方利益,在言论自由、国民参与政治得到保障的民主主义制度下,改革者除了向人们表达基于冷静计算后的利益诉求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这也是免于社会发生急剧动荡,基于理性思考的改革者应该具有的素养。

与一般以新古典派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家不同,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正村公宏教授是在日本为数不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从马克思经济学转向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学者之一。他所关心的经济问题往往带有社会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特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更多的中国读者听到日本多元学术流派里的一个声音。

《破局日本》的中文版翻译是在6年前获得正村公宏教授的认可授权,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的工作。本人留学期间有幸成为正村教授的弟子,因此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希望通过此书让更多的读者系统地了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历史背景;第二,希望向德高望重的恩师表示敬意,因为正村教授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受中国政府智库邀请访问中国的第一批日本学者之一。

本书在出版阶段得到了我的同事——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的张强博士的大力帮助。他协助我完成第4、5章初稿的翻译,在前期翻译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师弟叶嘉先生的大力支持。由于此书是为日本读者所写,书中并没有图表,为了让更多的中国读者能更为直接地了解本书的内容,书中增加了许多图表、名词解释,此项工作由我的同事——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的王玮博士担当完成。由于我的翻译用词习惯和文字表达能力较为有限,因此本书的文字校正工作请了我的同事刘佼博士负责,本书原稿的排版和字体调整等工作由我的硕士研究生余文和杨静负责。向所有帮助过此书出版的人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没有你们的帮助此书是无法成功出版的。

在此,我更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提文静老师包容我的拖沓以及在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极大帮助。

由于水平有限,在翻译和用词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今年6月离世的母亲。母亲在我人生成长中特别是留学日本的十五年间付出了无数的关爱和支持。回国后每当我在书房工作很晚时,母亲不时会为我送来热水、点心和毛衣。这份母爱将成为我今后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养料和前行的动力,也希望此书的出版可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孟勇

2019年9月于上海无问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