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科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这是一个为我们准备的世界

一个人来到世上后,第一次睁开双眼,便开始面对这个新奇而又庞大的世界了。从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嬉戏玩耍,每一天都在接触着、欣赏着、享受着、甚至承受着这个世界所给予的一切。后来,父母、老师、亲友开始教给我们一些东西,一些我们在当时还不能直接接触到的被称作“知识”的东西。我们在玩乐和学习的同时慢慢地长大,并逐渐地积累了一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知,懵懵懂懂地形成了一些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的碎片。

进入中学以后,一直到大学期间,我们对这个世界看法的一些碎片不断地被整合、被系统,我们的认知和感悟又在一次次整合与系统化的过程中不断升级,进而形成了一种被称作“世界观”的综合观念。

世界观是什么?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根本的看法,也有人称其为宇宙观。世界观的形成,对我们一生的全部活动都具有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决定了我们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将会获得怎样与众不同的人生命运,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家庭和子孙后代,影响到我们所依附或领导的社会群体。如果能够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我们的世界观还将会影响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命运。走上社会以后,我们的世界观会不断地得到修订和固化,最终指导我们走完自己的全部人生。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的世界观,还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观虽然是一个哲学概念,但它并不是只有研究哲学的人才具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会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所以,世界观不但不神秘,而且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但是和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而且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要因素。关于世界观的哲学思考,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与成长篇》中进行专门探讨。

在我们呱呱坠地之前,这个世界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我们诞生了,就可以利用这一切来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逝去了,这一切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就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这里所说的“世界为己而备”,并非是认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这一角度,就是个人的视角。

古代希腊有一位哲学家,也是古希腊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名字叫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前490~前420)。他在2400年前就曾作出过这样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论真理》)。和普罗泰戈拉年代相近的中国儒学大圣孟子也曾说过:“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孟子的意思是说:世间万物都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如果我们能反过身来要求自己用真诚、崇敬之心去对待它,我们就会获得极大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坚持尽力按恕道做事,去追求仁道、仁爱还能不会很接近吗?

既然这个世界是为我们而准备,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珍惜这个世界;既然这个机会不可重复,所以我们也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任务,就是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经历人生、实践人生、体会人生和感悟人生。

一、世界为我们准备好了生存和成长的一切条件

我们的诞生和成长,需要父精母卵的结合和他们的抚育。所以,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一对父母。他们先于我们几十年就来到这个世界上,为我们的出生做准备。为了迎接我们的降临,他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仅做了一些必要的物质准备,还为培育我们做了一定的精神准备和知识储备……

我们的成长和生存,需要吃饭、穿衣、睡觉,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能生产和加工食物的农民和工人,准备了能纺织和加工衣物的工厂,准备了能设计建造房屋、制造家具的能工巧匠……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学校、教材和教师,准备了传播知识的其他媒介,准备了众多的能够带领、教导我们的社会各界精英……

我们的对外交往,需要沟通的工具,需要较高的沟通效率,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语言、文字、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电话,还有人为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聚会、论坛,准备了可资利用的其他各种活动……

我们的出行和旅游,需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牛车、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如果我们还想到太空去漫游,也有人正在研制商用航天飞机……

我们的休闲和娱乐,需要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需要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和设施,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精美园林和名山秀川,准备了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准备了KTV和影剧院……

我们的健身和健康,需要运动场所和健身技巧,需要及时治疗病痛,这个世界就为我们准备了健身房、运动场,准备了体育教师和竞技教练,准备了医院、器械、药品、技术和医生、护士……

凡此种种,可谓应有尽有,不一而足。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还为我们准备了多达数十亿的各国、各族、各界的同类。他们的存在,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成绩,都是在为我们服务。因为他们正在继续建设着这个世界,他们正在努力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而我们,将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不同的方式享有这个世界。

二、世界也为我们准备好了奋斗与创新的宽阔舞台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仅仅是来享受前人的创造成果的。即便是到了理想中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也还是“尽所能”在先,“取所需”在后。奋斗与创新,奉献与付出,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如果每天、每年、一生都只是做“取所需”的事情,人生就毫无趣味可言,意义就更是不复存在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和人生,这也是交换的法则在左右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不能平白无故、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我们要用奋斗和创新所创造的财富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换。如果我们是一个自己不需奋斗和创造的“××二代”或者“××三代”,那我们用来与世界交换的财富则一定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

奋斗与创新,奉献与付出,是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全部价值所在。

如果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不奋斗就无法生存,因为我们无从去获得与这个世界交换的资本。农民不生产制造衣服、砖瓦、家具、家电,所以他就必须与天斗、与地斗,努力生产更多的粮食,然后与这个世界去交换他所需要的衣服、砖瓦、家具、家电等物品;工人不生产粮食,他就必须努力地生产出更多的工业品,然后与这个世界去交换能够令其果腹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奋斗,是我们生存的资本。

如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选择奋斗和创新,人类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因为我们不奋斗,不但无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都无法完成结婚成家、孕育子女这样的最基本使命。我们不奋斗,可能就没有人愿意下嫁或迎娶,即使能够完婚,却无力养育自己的后代。人类是有别于动物世界其他物种的一个特殊物种。人类常见的牛、马等物种繁育后代时,幼崽几乎是一落地就具备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人类则不同:婴儿出生后,要父母养育十几年才能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奋斗,是我们成家育儿的资本。

如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选择奋斗和创新,这个世界就无法发展。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积累的所有物质、精神、文化、科技的财富,就是人类社会千万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与创新成果。今天,这个世界为我们而准备好的一切,都是前时代的先人和同时代的他人奋斗与创新得来的。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创新,我们就可能还得生活在茹毛饮血、穿皮着叶、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哪还会有电灯、电话、电视、电脑和轮船、汽车、火车、飞机供我们享用呢?

可喜的是,正是前人和他人的不懈奋斗与创新,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奋斗和创新准备好了宽阔无比的舞台。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行业,已经远非俗语所说的360行了。这些行业,就像是戏剧舞台上那各具特色的剧种。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喜好,进入其中适合的剧种,登上这个世界为我们奋斗与创新所搭建的舞台。

这个世界更是有无数种职业,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在奋斗与创新舞台上选择角色的需要。重要的不是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角色,而是我们将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演好自己所选择的角色。我们的一生不可能只扮演一个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我们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会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地更换,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扮演好家庭和社会分配给自己的每一个角色。所以,我们想不奋斗都不行。

当然,最佳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地奋斗与创新,从见习演员做起,从小角色演起,从配角演起,准备未来有能力担当更重要的角色,直至编写、导演、主演出更为精彩的人生大剧来。

三、世界还为我们的成功与辉煌准备了条件和机会

这个世界既然为我们准备了奋斗与创新的舞台,就不可能不给我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或者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更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正确地把握和利用这样的机会。

先不要抱怨自己的出身卑微。可能今天的起点并不完全为我们所满意,但这是我们的父辈乃至祖辈没有遇到、或者没有创造、或者没有把握好机会造成的。尽管如此,我们也千万不要抱怨父辈或者祖辈,因为过去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有很大不同,父辈或祖辈所面对的条件更是今非昔比。他们是成功的,他们把自己的家族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上,这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成功了。

出身卑微,等于是前辈们把创造更好条件、创造更大成功的机会留给了我们。别忘了那句俗话:造就一个“贵族”,往往需要3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家族的“贵族”造就运动,为什么不可以从我们这一辈开始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出身卑微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好事吗?

如果我们的起点条件并不理想,那就是上苍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机会,假如真有上苍的话。如果我们的起点条件很好,那我们就更应该无比珍惜,更要努力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在人类的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中,不乏“草根”成功的先例。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是最为典型的例证。朱元璋的家庭出身背景可谓“草根”至极,不但他以上的几代人都是种田的农民,据说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到处躲债的拖欠租税之人。由于家境极贫,朱元璋的童年只能靠给村里的地主放牛度日,自然是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了。16岁时,一场瘟疫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夺去了他的父母和大哥、侄子4条生命。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投奔寺庙剃度为僧,托钵乞讨,流浪多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自然灾害的频仍和不断加重,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就是这个世界为朱元璋等同时代“草根”准备的条件和机会。为生活所迫,也是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裹挟,朱元璋25岁时加入了“红巾军”农民起义的队伍。参军后的朱元璋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精明能干,不断成长,从士兵和九夫长做起,后被任命为起义军的镇抚、左都元帅,直至34岁时被元末红巾军领袖小明王封为吴国公。其实,朱元璋早在他30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要推翻元朝的蒙古人统治,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一代帝王。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他40岁时梦想变成了现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成为继汉高祖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开创了大明朝276年国祚之基。

堪称发电机和电动机之父的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成功者。他179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父亲体弱多病,收入微薄,无法供子女上学读书。法拉第只读过两年小学,12岁便流落街头靠卖报为生,13岁到一个书商兼钉书匠家里当学徒。他把在书店里当学徒看作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向书本学习,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刊,汲取自然科学的营养;他还向实践学习,应用书本知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实验;他更向同伴和专家学习,积极参加伦敦城哲学会的活动,逐步掌握了多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法拉第的聪颖好学,给他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书店的一位老主顾为他的勤奋好学所感动,便提供机会让他去聆听了一次著名化学家戴维的演讲。他不仅做了详细的演讲记录,回去后还与伙伴们认真讨论研究,并将演讲记录归纳整理送交给戴维,同时附信表达了自己渴望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1813年,法拉第如愿以偿地成为戴维的实验助手,并以戴维仆人的身份随戴维到欧洲一些国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此后,法拉第成长进步很快,不但掌握了法语和意大利语,而且独立取得了多项化学科研成果,30岁时成为英国皇家学院实验室总监,33岁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34岁接替戴维担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法拉第在深入开展化学试验和研究的同时,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30岁时,他发明了一种简易的电动装置。这种装置,就是后来遍及全球的电动机的祖先。40岁时,他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发现了感应电流,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并发明了一种简易的发电装置。这种装置,也成为了后来遍及全球的发电机的祖先。54岁时,他发现了“磁光效应”,用实验证明了光和磁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光、电、磁的统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高尔基(Maksim Gorky,1868~1936)是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散文《海燕》,曾经渗透到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几代人的人生之中,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为什么用这样的笔名,那是因为高尔基的童年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俄国10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也是充满苦难和痛苦的社会。高尔基3岁时丧父,随母寄居于外祖父家,11岁便开始学徒,当搬运工、面包工,17岁时开始过流浪生活。他只有两年小学的文化,但他在四处奔波的同时始终不忘找书来读。他自制油灯,甚至月下读书,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的两部作品名字相连,正好是他自学成才的注脚:《我的大学》、《在人间》。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已经为我们的奋斗与创新准备好了宽广的舞台,也为我们的成功与辉煌准备好了机会和条件。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定可以完整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