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从无到有,积极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航程,文化事业除旧布新,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文化管理体制开始萌芽
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全国新政协会议上庄严地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教育”的方针。1949年7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各艺术领域协会,对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并将其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在探索中逐步建立了新的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的文化管理体制。
(二)公共文化事业得到发展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一大批文化设施在各地纷纷建立。1953年,原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整顿和加强文化馆、站工作的指示》,明确了文化馆(站)为群众服务。1956年,原文化部又发布了《关于群众艺术馆的任务和工作的通知》,对群众艺术馆的性质、任务、编制、经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正式成立了中央群众艺术馆。到1965年,全国共有县级文化馆2 598个,城乡影剧院2 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 125个,图书品种数较新中国成立之初翻了一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意义重大的辞书、工具书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