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与发展(2018):精准扶贫地方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结论与建议

2.4.1 主要结论

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减贫人数增加,贫困发生率降低;二是农户人均收入稳步上升,但贫困户人均收入上升缓慢;三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户收入结构扭曲;四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有所缓解;五是贫困户人力资本提升较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有所上升。从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稳定脱贫的现状来看,贫困户收入超过贫困线,但收入结构中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因地处高山、高海拔、气候恶劣之地,贫困户稳定脱贫面临多方面约束,既有产业发展约束、城镇化水平的制约和基础设施约束,又面临金融服务约束和市场约束。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等地区不仅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发展不平衡,而且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阻碍了贫困户务工收入的增加。加上金融机构网点少,大额农贷需求满足率较低,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2.4.2 相关建议

(1)加强对贫困缓冲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减少返贫风险

贫困缓冲区是指近一年退出贫困且收入轻微超过贫困线(比贫困线高1000元以内)的农户家庭,这部分农户虽然暂时退出贫困,但生计脆弱程度仍然较高,预备应对人力风险、自然风险的资产较少,特别是医疗支出的增加以及自然灾害的冲击,很容易导致返贫。因此,对已经处于贫困缓冲区的农户,应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以此实现稳定脱贫。

(2)发挥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的协同效应

从金融发展、产业增长与贫困减少的关系来看,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影响,但是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正在减弱,可能的原因在于金融减贫与产业发展没能有效结合。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脱贫的渠道有两条:一是直接渠道,金融机构运用风险补偿机制直接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性借贷;二是间接渠道,通过能人、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发展。金融机构提供货币资本,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人力资本进行协作,通过金融机构与农户,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的协同发展,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3)优先下沉深度贫困县的金融网点

一方面,扩大网点覆盖面,在三州地区的乡镇增设服务网点,保证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已有金融机构网点服务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微型金融服务中。

(4)以特色产业带动特色乡镇的发展,通过城镇化建设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帮助贫困户脱贫

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进外力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建立特色产业开发和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确定特色农业支撑、产业融合发展、电子营销先行等乡镇扶贫战略,着力推动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能增收、可脱贫的富民产业之路,以此推动乡镇的城镇化建设。


(1) 伍艳(1967—),女,四川南充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