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绿色发展及其绩效提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绿色发展的理论背景

2008—2015年,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重了世界经济的转向,而加上其他两个方面的危机,当前全球形成了三重危机重叠影响的关键期。全球发展面临着三重危机,分别是以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券危机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危机、以资源短缺为特征的资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和排放为特质的环境气候危机,世界经济发展处于需要认真权衡的“十字路口”。在三重危机影响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无论是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在选择一条以应对以上三重危机为主体,并且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本质上就是在三重危机约束下的绿色发展道路。

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认可绿色发展道路,但是他们选择的起因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之所以选择绿色发展道路,主要是考虑以绿色新政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等是应对经济危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中国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型,由原来的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与低效率的粗放型的黑色发展模式转型成为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型的绿色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道路不同,这从根本上是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基本上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进程,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在这一阶段中,这些国家的产业已经完成结构优化的转型,资源生产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基本上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到以“清洁生产”、污染物全程控制和源头削减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方案的顺利转换。所以,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资源效率、环境友好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格局。因此,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所以选择绿色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它们要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找到提振经济、应对危机的“良药”。

与此相对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是这些国家的主要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需求增加,环境污染增大,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同时,当前世界发展环境不允许发展中国家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别国资源,不仅如此,广大发展中国家还被迫承接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型产业的转移,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承接地。因此,资源环境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在国际格局中的被动接受污染转移的地位,使得发展中国家要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通过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顺利转型,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中国作为世界上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回落,资源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大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发展惯性和发展阶段使得中国未来10~20年的经济发展仍然受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的严重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早在2001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就发表了《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绿色发展 必选之路》,较早提出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之后,我国许多学者在不同程度上广泛赞同我国应该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胡鞍钢,2010;周宏春,2010;王毅,2010;刘燕华,2009;杨多贵、高飞鹏,2006)。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把绿色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中。

绿色发展是世界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发展范式,也是中国应对三重危机,尤其是资源环境气候危机,加速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更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远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发展缺乏相当系统的研究。首先,本章从大历史角度分析人类经济发展范式在不同文明阶段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其次,从经济发展范式角度,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主要依据中国发展情况,对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转型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试图构建一个分析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为分析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原经济区提供一个绿色发展理论分析的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