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藏学子成长的希望原野
第一节 党建联盟一家亲
希望党建 引领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位于北京西南的燕山地区,创建于1985年8月。学校党员教职(截至2019年3月)64人,约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47%。近年来,学校党委从“希望”教育工作实际出发,依据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逐渐形成“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形成凝聚希望、点燃希望、传播希望的希望党建工作法,为“希望”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基本界定
希望,是人们心中最真切的期望、愿望,是人生道路上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美好愿景。心怀希望,可以让人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
“希望”党建,是指党组织通过达成共识,凝聚希望,打造学校发展共同愿景;锤炼团队,点燃希望,激发党员队伍战斗力;内引外联,传播希望,发挥党建辐射带动作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学校党委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党建方法、开发党建课程、搭建党建平台,努力为家庭、为民族、为国家肩负起播撒希望的重任,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希望”教育是源泉、是基础,“希望”党建是旗帜、是引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着凝心聚力、把舵领航的作用,与“希望”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合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依据和实施背景
1.理论依据
恩斯特·布洛赫(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者,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在《希望的原理》中讲道:希望是更美好生活的梦。只要历史是尚未实现的历史,希望就是人的本质。人类是不能没有希望的,没有希望,人类就没有未来、没有远景,就归于灭亡。
毛泽东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希望党建,就是要播种希望,点燃梦想,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锤炼党员干部队伍,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促进依法办学、质量立校,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给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愿景。
2.实践依据
2010年,学校提出“希望”教育办学思想,至今将近10年。学校始终践行“给希望翅膀、力量、天空”的理念,引领生命不断成长,走向美好未来,在此过程中储备实现美好未来的智慧与信心。学校逐渐形成了“希望教学”“希望课堂”“希望德育”“希望管理”等八大工程。通过实施“希望”教育,提升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增强了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看到了“希望”教育的理论实践价值,感受到了“希望”教育在推动学校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体验到了在“希望”教育办学实践中,校园关系的和谐融洽,校园风气的积极向上。正是看到了这些,学校党委才以打造党建品牌为契机,以“引领、融合、传承、创新”为主线,提出了“希望党建”的党建工作思路。
3.实施背景
北师大燕化附中是燕山地区唯一的高中校。与其他区县高中校相比,学校生源的学业水平存在着跨度大、层次多的特点。这给学校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现状,如何才能发挥党员教师作用,攻坚克难,低进高出,点燃希望?个别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弱化。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如何才能坚定党员教师理想信念,筑牢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学校自2011年开始承担首都教育援藏的政治任务,先后两次扩招,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藏散插班高中校之一,常年在校西藏学生超过400人,随着臧生群体的壮大,在生活、学习、思想、管理各方面都不可避免会暴露一些问题,如何才能通过党建课程,做好民族团结教育,高质量完成教育援藏政治任务?
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教育大会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党委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精神,制定了希望党建的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落实到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民族团结教育等教育教学全领域全过程,推进党建工作与“希望”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凝聚希望、点燃希望、传播希望”发挥学校60多名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校教职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做法
近年来,学校党委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将学校党建工作与“希望”教育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学校教职工希望,促进学校发展。
1.“二强化”,凝聚希望
(1)强化学习,统一思想,明确使命。古人云:“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党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并不断强化对教职工学习培训,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如建立网络支部和支部微信群,随时随地沟通、学习、交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党委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开设了青年教师学习沙龙、班主任学习沙龙,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希望读书工程,分享、交流学科落实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经验与智慧。近几年来,学校党委梳理相关内容,固化相关成果,逐渐形成了的党建课程。
通过坚持有效学习,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加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政治方向,坚定了党员教职工的理想信念,提升了教师职工的政治理论修养,增强了教职工的育人本领,凝聚了全校教职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希望。
(2)强化研讨,集众智,绘制共同愿景。学校教职工是学校党委工作的力量之源,工作之本。为了提升办学品质,解决“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难题,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希望”教育办学思想。为了将“希望”教育办学思想落实到各部门工作中,学校党委召开了中层领导干部研讨会;为了将“希望”教育办学思想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学校召开了教研组长会;为了凝聚学校教职工的希望和力量,学校党委召开了全校教职工研讨会,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这一切无不彰显出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描绘出通过党建工作“将学校办成校园文化独特、课程特色鲜明、教师自豪、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名校”发展愿景。愿景聚焦了学校发展目标,体现了学校发展特色。
“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学校党组织带领全校教职工通过研讨描绘学校发展愿景,体现了教职工主人翁的地位,凝聚了教职工的智慧和希望,也成为教职工为之奋斗的动力。
2.“三、四、五、六”,点燃希望
(1)“三引领”,点燃党员教职工希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全局。学校党委一贯重视党员队伍建设,用“三引领”来点燃党员教职工的希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新时代面临新挑战,学校党委始终把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摆在首位,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将对党员的新要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坚定党员教职工的理想信念和育人本领。通过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的培训及党员大会,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讲座,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上党课等,深入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教育思想,深刻理解“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要求,为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组织引领,以实干促改变。党的组织是学校发展的大脑和引擎,党委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教职工四个意识。通过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每月工作清单及落实追踪制,增强干部责任意识。通过“一规一表一册一平台”规范支部工作,通过党员成长手册和主题党员活动的开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使命意识。在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中,通过书记带队、党员教职工带头,在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破解教育教学困难的课题研究,使党建工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器。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质提升。大江奔流永无止境,大浪淘沙沉者为金。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党委开展了“党员亮出身份”活动,要求学校领导的工作要为一线教师树样板,党员教师的工作要为非党员教师做典范,学校优秀教师要为普通教师做标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处处率先垂范,事事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引领、感染着学校教职工。
在学校内部党委要求党员同志带头上好每一节课、带头上好党员示范课、带头开展校本课程和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党员和高三内高班孩子“一对一”帮扶制度,讲好优秀党员故事,增强党员教职工在师生中的感召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四重”并举,点燃教师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寄予殷切期望,结合学校“希望”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采取“四重”并举的措施,培养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支持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思想引领,筑窂教师的理想信念。欲事立,须是心立。学校党委一贯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业余党校的活动。业余党校每学期请校外专家给青年教师讲解党史,解读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给青年教师讲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升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学校党委开展希望读书工程,要求教师勤读书、读好书,积极参加学校每月开展的、关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希望读书工程活动,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碰撞智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学校党委将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提升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本领强、有理想信念的教师队伍。
重人文关怀,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青年教师刚刚由高校步入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为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学校协调行政后勤、团委工会等部门的力量,共同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父亲因突发事故住院,学校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学校教职工募捐,帮助该教师渡过难关;一名50岁左右的老教师,在工作中不小心受了伤,学校第一时间将这位老师送往医院治疗,在该教师上班后将其办公室换到一楼。受到帮助的教师对学校伸出的援手表示感谢,并将这份感激之情投入到工作中。这样,让学校教职工找到了家的感觉,形成了“一家人”的良好氛围;让全校教职工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了工作热情。
重职业成长,帮助青年教师站好三尺讲台。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学校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给每位教龄1—5年的青年教师配备一个教学导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师傅指导徒弟的课前备课、深入到课堂听课、课后评价反思,帮徒弟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导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实现“一年合格、两年成熟、三年成为学科骨干、六年成为地区骨干”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将青年教师放到既重要又锻炼人的岗位上,如让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科室主任,承担教科研工作等。将青年教师的培养融入岗位锻炼,练就担当任事的胸怀,砥砺品质,以促进其成长。
重搭建平台,展示创新活力。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为帮助教师展现自我价值和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学校组织和参加了许多活动。例如,学校每年都组织1—6年教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由地区教委举办的“燕翔杯”教学比赛等,使每个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为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组织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参与市级、区级、校级课题。学校还筹集专项资金,从北京市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以及燕山区课题研究专家,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培训指导,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总之,学校党委多措并举,点燃教师希望,加强师德、师风、师道、师能建设,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创新实干的教师队伍。
(3)“五育人”,点燃学生希望。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党委领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五育人”的工作思路。
①价值育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了培养党和国家的后备人才,学校党委和团委组织业余党校开设《青春心向党》系列党团课程,包括《学习十九大精神》《当前两岸关系》《中美贸易战能打起来吗》等。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使青年学生点燃希望、坚定理想信念,如今已有高三学生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书。
②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年成长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例如,每年清明节开展“清明之风”综合性学科实践活动,每年利用地方乡土资源开展“寻根溯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周口店远足暨清明祭祖活动、“红色信仰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湖南研学活动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的新青年。
③活动育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学校“希望”教育的文化特色及办学目标为主线,学校设计高中三年的每个年级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一年级“点燃梦想 照亮人生”、高二年级“坚守梦想 激励人生”、高三年级“实现梦想 成就人生”,体现了学校价值育人的思想。同时把“以文化人”落实在活动中,学校依据三个年级学生年龄不同的特点举办大型励志活动。例如,高一16岁,花样年华迈入燕化附中,举办以“梦想引领、感恩青春”为主题的大型励志活动;高二17岁,文理分科确定了未来职业走向,举办以“畅想十年后的我”为主题的大型励志活动;高三18岁,面临高考,即将步入成年人行列,举办以“成人礼暨高考百日誓师”为主题的大型励志活动。
④课程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希望”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加强本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依托地区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课程体系。
⑤环境育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目前,学校形成了体现“希望”教育思想的校园整体育人文化场,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同时也有个性化设计,如各班根据本班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有效阵地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班训、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这样,让学生参与到相关设计中来,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场所,形成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近十年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学校通过希望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积极作用,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五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4)“六个一”目标,点燃民族团结进步希望。2011年,学校接到教育援藏的政治任务,承办西藏内高班。学校党委在“希望”教育的办学理念之下,通过“希望党建”工作落实,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明确了“六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形成一套完整的民族教育工作思路,开设一套民族教育精品课程;打造一批民族教育的专家学者;培养一批西藏未来建设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个宣传交流的校园平台;创建一个面向全国的民族教育科研实践基地。
为完成“六目标”,学校党委开展了以下工作。
因地制宜明思路。学校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西藏散插班高中校之一,常年在校西藏学生超过400人。8年以来,在以党委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以“希望”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家国文化”为精神追求,以“六个一”为工作目标,开启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民族团结教育之路。至今,学校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援藏,国家富强”的光荣使命。截至2019年,学校西藏内高班学生全部升入重点大学进行深造。西藏内高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业余党校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增强了“五大认同”(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及“学好本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内高班毕业生在各种场合均表达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愿望。
量身定做暖人心。“希望连心”党员结对帮扶。学校党委每年都要组织党员教师和西藏内高班学生结对帮扶。党员教师以自己良好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给处于迷茫中的学生以积极正向的启发和引导,成为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远离亲人的西藏学子也积极主动地走近结对党员,把心里的焦虑、思想的困惑、学习和生活的烦恼,与党员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截至2019年,党员结对帮扶西藏学生369人,其中269人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升入重点大学深造。
党建联盟共建共育。为了解决内高班学生疾病多发的问题,保证及时就医,确保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学校党委借助党建联盟平台,与燕山社区医院党支部合作,在学校开设爱心诊室,为学生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与燕化医院党委合作,为学生看病开设绿色通道。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学校党委与社区街道党组织合作,西藏内高班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展示新时达的青年风采。
家国为本建课程。学校党委领导及相关部门坚持从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针对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以课题带动,用课程支撑,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了学校独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多元促进民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传播希望
(1)“三平台”,传播希望。宣传工作承担举旗子、聚民心、展形象的使命。学校党委坚持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导向,坚持讲好附中故事、传播好附中声音、凝聚附中力量,向社会展现学校风采,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例如,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及报纸、杂志、展板等融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丰富宣传内容,加大对身边先进人物,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从教三十年教师等的宣传,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传播学校“希望”教育发展中的故事;做好纪念节点时间的宣传,5—6月的致青春系列;7—12月的爱祖国系列,营造“青春梦 祖国梦”的浓郁爱国氛围。
(2)借助联盟平台,传播希望。作为区域党建联盟单位,以“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积极作用。党建工作与学校内部各方面工作联动构建和谐校园。与前进中学党支部手拉手,与阳光党建对接,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提升党员意识的”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员教师积极参与迎风六里社区党总支开展“五味党课”之“专家党课”教育活动,丰富党课内容,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员爱国意识。借助区域党建联盟平台,学校党员教师将政治学科的课堂设在了居委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了解了我国基层民主运转。
(3)利用对外交流平台,传播希望。近几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员教职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面临困难不畏惧,变困难为课题,积极探索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思路,摸索出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民族团结教育交流会、全国教育博览会及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相关主题活动,同时接待了来自山西、辽宁、甘肃、福建等北师大平台兄弟学校到校交流。
四、效果与启示
1.效果
(1)提升了学校党委的组织力。“凝聚希望、点燃希望、传播希望”让“希望党建”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使附中人的思想更加统一,力量更加凝聚,步调更加一致,提升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现在已呈现出党委引领、支部践行、党员争先、群众跟进,学生自信、阳光、快乐,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和谐、愉悦的态势,也形成了“勤奋、笃行、勤奋”为希望而拼搏的校园氛围,极大提升了党委的组织力。
(2)提升了党员教师的使命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希望党建”增强了党员教职工的使命担当意识。理念创新、实干创新成为自学思想扎根在党员教职工的头脑中。现在党员教职工已初步具有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意识,形成了想干、愿干、敢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党员教职工发自内心地认同党员角色,在点燃希望并为之奋斗的过程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丰硕的成果,诠释、丰富了“希望”教育的内涵。
(3)促进了“希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希望”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形成了“有目标、有动力、有行动、有效果”良性循环,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稳步开展。
在党委的引领下,学校以石化科技创新和民族团结教育为办学特点。2017年11月,学校承办了新高考背景下西藏内高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展示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成果。2018年11月,学校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教育博览大会,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学校还荣获了北京市翱翔课程基地实验校、北京市民族团结示范校、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课程创新示范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素养植根工程”项目优秀实践基地等荣誉。这一系列成绩,离不开“希望”教育营造出的“勤奋、笃行、自信、创新”学校文化,离不开在“希望党建”引领下,汇集起来的党员教师对入党初心、教职工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牢记,对实干精神的担当,以及在“初心”和“使命”中续写的奋斗的基因和力量。正是这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希望”教育的内涵。
2.启示
“希望党建”围绕“希望”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同时,还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二者共生、共融、共创,才能以创新的工作方法继承学校传统。
“希望党建”延伸学校特色。学校党建特色,是梳理和挖掘学校办学历史文化中的党建文化,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特色办学为契机,通过实践,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希望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党建品牌的创建,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师生学习、工作的动力,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促进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