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咖啡文化
咖啡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饮料,它虽然只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有种植,却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飘香。清晨一杯咖啡,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全世界每一秒钟都有人在阳光中醒来,每一秒钟都有一杯咖啡在不知什么地方被不知什么人握在手中,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仿佛就在于保证咖啡的香气在这个蓝色星球的上空永远飘动。
意大利的咖啡文化——热情洋溢
欧洲的咖啡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中又以意大利为盛,不过,这里所说的咖啡,可不是像雀巢、麦斯威尔等这些世界驰名的速溶咖啡。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快餐式”的粉末甚至连咖啡都算不上。
咖啡对于意大利人来说代表了一种简单而美丽的情结。意大利人对咖啡可谓情有独钟,咖啡乃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部分。起床后,意大利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煮上一杯咖啡,从早到晚杯不离手。在意大利,有一句名言:“男人就要像一杯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
喝意大利咖啡时,我们只需品尝一小口,就会迅速被其浓郁的口味和香气所折服,这正是意大利咖啡与其他咖啡的不同之处。香味和浓度是衡量意大利咖啡是否好喝的两个重要标准。
在意大利,你永远都不会因为嗜饮咖啡而受到责备。意大利人深深理解咖啡对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他们正是通过咖啡才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20杯(每杯50毫升的份量)咖啡,调至意大利咖啡的咖啡豆是世界上烘焙最深的一种咖啡豆,这是为了配合意大利式咖啡壶瞬间萃取咖啡的特殊功能研制的。
随便走进一间意大利家庭的厨房,总能看见一个高30厘米左右的八角形、制作精致的小咖啡壶,这就是著名的摩卡壶。制作精良的摩卡壶,能将咖啡的芬芳和浪漫情调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除了大众型的咖啡壶,还有装饰有各种图案、设计独具匠心的摩卡壶。不过,不管是什么种类,这些摩卡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它们冲泡出来的咖啡味道格外的香浓。
真正的意大利咖啡不但在原料、研磨工艺和咖啡用具的选择上有诸多讲究,而且冲泡咖啡在意大利更是成了一门手艺。如此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孕育了意大利独特的咖啡文化和不胜枚举的咖啡种类,在意大利,人们常喝的咖啡由蒸馏而成,味道极浓,类似于中国“功夫茶”的浓缩咖啡,也有点缀着牛奶泡沫,芬香浓郁的卡布奇诺。此外,加入了其他许多配料,如巧克力、奶油、葡萄酒甚至威士忌的咖啡在意大利更是十分普遍。
“espresso”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快速”,因为意大利咖啡的制作及送到消费者手里的速度都相当快,故得此名。意大利咖啡就像暖蜜似地从过滤器里缓缓滴落,深红棕色的,奶油含量达到10%~30%。意大利咖啡的酿造可以用四个m来定义:macinazione代表一种正确的混合咖啡的研磨方法;miscela是咖啡混合物;macchina是制作意大利咖啡的机器;mano代表煮咖啡的师傅的熟练技术手法。只有这四个m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被精确地掌握,煮出的意大利咖啡的味道才是最棒的。
在制作咖啡的众多方法之中,或许只有意大利咖啡才可以表达真正的咖啡爱好者的最高要求。这种制作体系是化学和物理学上的一个小奇迹,它让咖啡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味道和浓度。用这样的方法来煮咖啡,不仅能让咖啡释放出其中的可溶解物质,而且能分解其他不可溶物质,这些物质能增强咖啡的品质和香味。
意大利有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咖啡馆,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十分热闹,总是聚满了当地人和游客,你会惊讶地发现人们仿佛有太多的闲暇时间泡在咖啡馆里。事实上,意大利的咖啡馆和酒吧使用同样的名称,如果你见到挂着“Bar”招牌的地方,大可以走进去享用一杯咖啡。
走进咖啡馆,通常都会有人大声地向你打招呼。你会发现,咖啡馆里的人们就像一个小小的社团,堆在一起的咖啡杯和盛满了意大利面的盘子也是这个社团的一部分。在这里的人们自得其乐,忙里偷闲地说笑,高谈阔论或是看看报纸……
意大利的酒吧是一个每一秒钟都充满无限活力的地方。招待嗓门很大,几乎是在喊叫,收银机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本地人和游客大声地谈天说地,其中掺杂着意大利人特有的夸张的肢体语言。但是无论谈得多么开怀,人们都不会忘记时不时地从杯中啜上一口浓缩咖啡或是卡布奇诺。
如果你是一位初到意大利的游客,可能会向侍者提出买一杯咖啡带走的小小要求,这在别的地方并不是什么特别难办的事情,但是在意大利,侍者是不会允许你这么做的,他们会摆出一张迷人的笑脸,然后劝说你留在咖啡馆里喝完再走。其实,在意大利的酒吧喝一杯咖啡最多用不了5分钟时间,但是你能体会到的却是几个世纪的文化沉淀。
土耳其的咖啡文化——摄人心魄
要说咖啡,不能不提土耳其咖啡,这是因为说起咖啡的起源,很多人都认为它的故乡是在遥远神秘的中东山上。
土耳其咖啡,又称阿拉伯咖啡,是欧洲咖啡的始祖,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咖啡在十六世纪传入土耳其,并开始商业化。由于横跨欧亚的地理位置,土耳其迅速地将咖啡广泛传播到欧洲大陆。
传统土耳其咖啡的做法是使用烘焙热炒浓黑的咖啡豆磨成细粉,连糖和冷水一起放入红铜质地像一个深勺一样的咖啡煮具里,以小火慢煮,经反复搅拌和加水过程,大约20分钟后,一小杯50毫升又香又浓的咖啡才算大功告成。由于当地人喝咖啡是不过滤的,这一杯浓稠似高汤的咖啡倒在杯子里,不但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杯底还有残渣。在中东,受邀到别人家里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最诚挚的敬意,因此客人除了要称赞咖啡的香醇外,还要切记即使喝得满嘴渣,也不能喝水,因为那暗示了咖啡不好喝。阿拉伯人喝咖啡,喝得慢条斯理,他们甚至还有一套讲究的“咖啡道”,就如同中国茶道一样,喝咖啡时不但要焚香,还要撒香料、闻香,琳琅满目的咖啡壶具,更充满着天方夜谭式的风情。一杯加了丁香、豆蔻、肉桂的中东咖啡,热饮时满室飘香,难怪阿拉伯人称赞它:麝香一般摄人心魂。
土耳其咖啡是一种采用原始煮法的咖啡,在土耳其、希腊及巴尔干诸国,这些曾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国家,仍流行饮用土耳其咖啡。但是由于历史的纠葛,希腊人一听到土耳其咖啡便会一脸不悦,因此,在希腊最好能入境随俗地改称希腊咖啡。有许多土耳其人,尤其是女性,喜欢用土耳其咖啡所残留的咖啡渣,来占卜推算当日运势,这样使我们在喝咖啡之余,更增添几许异国情调的神秘。在希腊或是土耳其,经常能在咖啡店中看到一些专门为人答疑解惑的咖啡占卜师。以咖啡渣占卜的效果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可确定的是,咖啡渣具有相当的医疗效果,对除臭、杀菌、防腐的效果亦相当好,所以可以将咖啡渣放置于墙角下或冰箱内来消除异味、防虫蚁。
法国的咖啡文化——浪漫雅典
“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咖啡广告用语,其实用它来形容法国人的咖啡情结也是最形象不过的。法国人嗜饮咖啡是非常著名的,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法国也是参战国之一,国内部分老百姓担心战争影响日用品供应,纷纷跑到超级市场抢购。此事惊动了电视台,当镜头对着满抱“紧缺物资”的顾客时,却发现他们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此事一度成为当时的笑话。
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就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漫的态度和作派。大多数的法国人都不愿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他们也在所不惜。法国人喝咖啡的习惯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正因为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以说遍布大街小巷,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游船上,甚至埃菲尔铁塔上。而形式、风格、大小则不拘一格,有咖啡店、馆、厅、室。这些都依附着建筑物而存在,有屋顶盖着。而最大众化也最具浪漫情调的,还是那些露天的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很多露天咖啡座都占据不少公众地方,如广场圈了一角,街头占点人行道,甚至在熙来攘往的香谢丽舍大道也是如此,那花花绿绿的遮阳伞成了点缀巴黎的独特街景。
除了那些露天咖啡座外,在法国千千万万的咖啡馆中,不乏气派堂皇或古朴典雅者。尤其在巴黎,一些咖啡馆本身就是颇富历史传奇的名胜。在中世纪旧王朝时代,法国文化生活的重心是在宫廷。而到了18世纪的启蒙时代,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各种沙龙、俱乐部和咖啡馆。像拉丁区的普洛可甫咖啡馆,就与两百多年前影响整个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联系在一起。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以及大革命三雄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当年,伏尔泰的几部著作、狄德罗的世界首部百科全书等都曾在这里撰写,还有大革命时颇具象征意义的红白蓝三色帽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革命爆发的前几年,这里一直是热血沸腾、孕育风暴之地。据说发迹前的拿破仑也曾来此,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军帽。后来,这里又是一流作家、演员、绅士淑女们聚会漫谈的社交场所,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左拉等,以至后来还以这咖啡馆的名字创立了文学刊物《普洛可甫》。因此,现在馆内保存下来的传统装饰、古董摆设以及各种文物特别丰富,馆内的格局与景物似乎都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焕然一新”,顾客仍旧是喜欢它的古典风格。
几乎没有哪个法国艺术家不和咖啡馆发生关系,作家如此,音乐家、画家也如此。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就常在咖啡馆流连,一方面给人画人像维生,另一方面在这里与志同道合之士漫谈,探索艺术风格、主题、技巧和新方法。而不同的咖啡馆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子,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作曲家夏布里埃曾经每晚都与诗人魏尔兰、画家莫奈一起泡咖啡馆,艺术思想互相影响,作品自然与潮流相呼应,反映出19世纪末巴黎的精神面貌。而画家凡·高曾住在法国一家咖啡馆的阁楼,他的画作就有一幅叫作《夜晚的咖啡馆》。他对那家咖啡馆很有感情,生前曾在信中写道:“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在这咖啡馆举办一次我的个人画展。”直到今天,巴黎仍有不少咖啡馆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位于蒙马特的学院咖啡馆,是19世纪巴黎大学时代的标志。这周围长期聚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他们以咖啡馆为中心,共同构筑了辉煌的巴黎大学时代。在圣日曼教堂对面,也有一家19世纪风格的德·马格咖啡馆,但其声名鹊起是在本世纪20年代。一批超现实主义作家、画家长期在这里雄论滔滔,燃烧艺术思想的烈焰,终于又开创了一个以这家咖啡馆命名的“德·马格文学奖”,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据说过去海明威就常到这里饮咖啡以捕捉创作灵感。不过,别的地方卖4到6法郎一杯的咖啡,在这儿能卖到22法郎,这文学艺术的创作也真是有价了。有趣的是在隔壁的德·弗洛(DeFlore)咖啡馆,也是一个著名的学术园地,在战后以较多哲学家的光临而兴盛。当时萨特、西蒙·波娃等人常坐固定的座位,现在那里还特地标着铜牌。由于这两家咖啡馆的门槛总有文化精英进出,使得这一带渐渐书店林立,文学咖啡店、餐厅越开越多,后来还成为法国美文学的诞生地。
可见,法国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本世纪以来,咖啡馆已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乃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
美国的咖啡文化——百无禁忌
如同中国人的茶,德国人的啤酒,法国人的葡萄酒,咖啡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不仅是每天饮食的必需,而且还是美国文化的精髓。超过一半的美国成年人每天都要喝咖啡,美国人每年在咖啡上的花费将近180亿美元,所以咖啡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石油的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
1773年12月16日,因为北美殖民者不满英国的《茶叶法案》,将45吨茶叶倒入波士顿港口。这就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索——波士顿茶叶事件。同时,美国人开始从品茶过渡到喝咖啡了。咖啡也从此成了美国人的文化象征,跟自由、独立和民主联系在了一起。
长久以来,美国人都是以滴滤式咖啡机或平底形过滤器来烹调咖啡。用这种方式制作的咖啡较清淡,但加上奶精、鲜奶和糖的调合,就变成一种极可口的饮料,使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习惯于这种口味。许多美国人早上起床可以不吃早点,但绝不能不喝杯咖啡提神。
美国人的生活能够随意自在,由喝咖啡就可以看出来。在购物中心里,常见到美国人人手一杯用纸杯盛装的咖啡,随意落座或边走边喝。这是在欧洲绝对见不到的,欧洲人喝咖啡一定用瓷杯盛装,多数是悠闲地坐着喝,少数站在吧台边喝,但绝没有人端着杯子边逛边喝。
美国是一个由多国移民组成的国家,虽然绝大多数美国人两百多年来已习惯了喝淡淡的咖啡,但在旧金山中国城旁的北意大利人区,则一直维持着意大利人喝意式浓缩咖啡、卡布奇诺的习惯,至今也未改变。
有时候,旧金山看上去就像是欧洲的翻版,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咖啡屋。旧金山人对咖啡的钟爱近乎于疯狂,他们至少有40种点咖啡的方法,250余种咖啡的配方值得品鉴。旧金山人习惯于把咖啡屋当作社区的中心,在那里交朋友、听诗歌、阅读书刊。
旧金山有3种特色咖啡,它们分别是:意式浓缩咖啡(纯的黑咖啡)、卡布奇诺(黑咖啡加喷沫牛奶)和拿铁(热牛奶加黑咖啡)。另外,柠檬汁、香草等也很受旧金山人的喜爱,它们是喝咖啡时不错的调料。
中国——时尚现代
在中国,咖啡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其他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喜欢品饮一杯咖啡。遍布各地的咖啡屋、咖啡馆也逐渐成为人们聊天、听音乐、放松休息的好地方。
无论是新鲜研磨的咖啡豆,还是刚刚冲好的热咖啡,都散发着馥郁的香气,令人沉醉。各种咖啡如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卡布奇诺咖啡(cappuccino)、拿铁(latte)、风味咖啡为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经常光顾咖啡馆的人们提供了各种选择。
不仅如此,现在的中国人也逐渐喜欢自己在家里煮咖啡了,用烘焙过的咖啡豆和渗滤壶、滤纸做一杯新鲜的咖啡,也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