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具文化概述
(一)文化是人类行为与思想的“遗存”
在三晋之地,汾河岸边有一个丁村。专家在这里确定了36组民居,其是受国家级保护的明清建筑群。在丁村最吸引人的是断垣残壁的农耕文化印痕,因为在其他景区,那些无法居住的危房早就被拆迁了,但是在丁村这个文化保护重地,它们安详地晒着冬天的太阳,那斑驳的光影、开裂的土墙和洞穿的屋顶,都给人无限的激情和遐想。丁村是人类的一笔文化遗产。图2-1中一株榆树与土墙自然地长在一起,不失为农耕文化的一个有趣的缩影。图2-2中一例破败的垂花门,应该具有修复的可能,但是,这种残缺的美正是美院师生与影视剧工作人员所钟情的奇景,因为它是不可复制的大自然造物,那种偶然缺失的美,能唤起人们创作的激情。为此,我也喜欢对着残缺的老家具,用目光和遐想慢慢剥开它的沧桑,享受其背后文化的求索过程。
■ 图2-1 老宅院残墙古木小景
■ 图2-2 垂花门的骨感美
在提高人们保护文物的积极性的同时,绝不能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杂剧、社戏,都将有助于一方文化的开发利用,而家具的设计、制作、使用的过程也是如此。若要求得历史实物与现实生存的融合,首先要弄清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历史文物是应一方水土、一方人情而生长,解读它们,是今天人们传承文化经典的一个重大的举措。
(二)研究家具文化的价值
研究、推崇民族传统家具,不是为了小小的家具市场之争,而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之争,如果连明式家具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无法获得华夏后人的青睐,我们还奢望发扬光大哪一类民族文化呢?在当今信息社会,文化的演变在不经意间就会融合一处,不分彼此,磨灭了区域文化的特质,国人只有深刻感悟明式文人家具的卓越品质,才能弘扬民族设计精神和审美理念,树立当下东方家具的新风尚。
回顾各个朝代的审美演变,汉代雄健、魏晋飘逸、唐代丰满、宋代清秀、元代沉穆、明代俊朗、清代奢华。若要倡导明式文化、分析明清的文化差异,就应强调概念的归属或文化属性的时间维度,这也是特定时期文化特征的限定。式,指的是艺术风格和空间归属,当然在这里是界定样式的民族性和文化的阶段性,为了区别于清式或其他时代的典型样式(图2-3、图2-4)。
■ 图2-3 唐代木椅
■ 图2-4 宋代木椅(左)、金代木椅(右)
而今天要形成一种尚明风格,还必须推崇明式的文化稳定性和一贯性,只有维持广度上的一致性,才能保证行业文化的延续性。把明式家具产生、发展的文化精神牢牢把握,才能弘扬具有人文精神的器物养性观,开创出新一代的中华家具风。太湖流域作为明式文人家具的发源地,曾经深深地融入中国家具历史文化的血脉之中。只有仔细梳理,将明式文人家具俊朗雄健的华美丰姿奉献给世人,才能展现文人精神,引导家具设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家具的文化意义
人自出生必有大半时间与家具相拥而伴。家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各民族的生活理念、审美习俗都会在家具上留下不灭的印记。家具是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生活水平,也会在家具的型制纹饰、工艺水准上得到充分的反映。家具也是环保意识的试金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无公害理念、价值工程理念都会在家具选材、造型、装饰乃至工艺流程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1.家具构划民族的一方生活习俗
如唐朝出现了高型家具,但是其普及使用则到了宋朝才得以实现,元明时期高坐具进一步发展,才有了今天明式家具的风光。而日本隔海相望,一千年来都没有越过席地而坐的雷池,直到明治维新才匆匆改革生活习俗,形成和式生活与西式生活对抗的局面。有了高型家具,宋明以来的酒宴、茶会才变得如此丰富,客厅、接见厅才变得井然有序,而中国人的书房更是琳琅满目,由家具构成了高雅的空间序列。
2.家具承载时代的工艺水平
每一个民族的家具在不同时期都会打上工艺技术的烙印,如明式家具,一方面国人酷爱木文化,而中国匠师善用榫卯的天赋使明式家具几乎不依赖金属件;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机械制造螺丝钉的工艺几乎没有出现过,平头案两端牙条固定所用的铁钉,是锻造的方头铁钉,工艺相当粗陋,而明式有铜铰链等结构,但由于没有金属螺丝钉这类强有力的连接件,仅用短铜钉直接打入木材,摩擦系数小,不可能发展复杂、大型的铰链,因此明式家具金属件的固定钉是短板,从而激发了摇梗柜门的创意。
3.家具普及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类家具风格的形成,与社会各阶层的审美认可是分不开的,明代中期社会政治稳定后,美学思潮就随着社会政纪文风的改变演化成宽松内敛的文艺批评标准。以一块刀子牙板为例,这种由建筑雀替演化而来的构件,在受力的同时还承担着装饰作用,如女子两边的耳环,对称呼应,增色不少。刀子牙板简洁的两根曲线,居然令朝野上下认可其美,这不能不说当时社会的审美水平如此接近,不受贫富贵贱之隔。今天在古董家具中,无论是紫檀还是柴木,我们都能看到最简单的刀子牙板,这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通过对家具的喜好,可以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情调、品味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能反映一代人在一方水土之上倡导节俭、淡泊或享乐、靡费的不同志趣。在当前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地球已显得越来越小,数字化技术把文化的统一性不断放大,区域性优势不断缩小,难道人类将消除文化差异性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必须有效地保护各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特色,世界文明才会丰富多彩地发展延续。而家具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文明载体之一(其余几类是兵器、餐具、服饰),是最需要人类悉心保护的。
4.家具代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
明式文人家具的品质,从造型到材质、工艺,大抵是追求完美的。用料不多选其正,用料不粗选其直,为成弧角宁可挖缺,一器最好用一木做成以求其纹理相同。漆灰研瓦为粉,熟桐油调制,贵者和以朱砂、松烟,洒金点银,一看就是物产丰饶、经济发达期的置器。反之,外表雕镂,内衬无漆灰,铜件单薄,则是经济萧条的体现。
5.发展家具设计文化是民族责任
在生活富庶的社会,人们尤其应该警惕生活细节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作用,要铸造健康而有魅力的人格品质,将中华民族特有的崇高秉性,通过美学植入新一代国人的脑海中,这是一个新的“希望工程”。自宋代开始,中国的家具设计更注意“品德”的体验,关注家具体现的自我尊严与自我规诫,而不单纯从舒适性与装饰性的角度考虑。在消费观念上,中国人讲究“量入为出”,“俭以养德”,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享乐,更多地考虑子孙的幸福和宗族的繁衍,所以中国文人在这一点上与外国绅士相比就大为不同。
应该看到,在当下的家具产业,过多地植入外来元素,会扭曲本民族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时尚,甚至导致社会伦理道德的偏移。过多地植入科幻元素,更会将装饰文化引入无可名状的怪圈。过多地植入工业化元素,也会冲淡传统的文化创意,会增长年轻一代的“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上的文化载体看得无足轻重。为此,应推崇明式文人家具审美理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重要载体,展示明清文人的生活环境、陈设格局和审美情趣,并希冀以此辐射其他领域,使明清文人精神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秀设计思想深入人心、大放异彩。从先秦的功能第一、两汉的质华并重、隋唐的形式居上、两宋的朴素自律,到明式家具承载着文人心智的早期“有机功能主义”,这一华夏文明的设计脉络,定能为21世纪数码时代的设计产业界所青睐,让人人相信以置中华之器而养性、以文人家具而载德。我们的办公家具、及其他专用家具,是否也能考量东方文化精神的体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