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被阉割了商业意识的人”
“被阉割了商业意识的人”这个说法,确实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社会上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并正被广泛使用的,不过我也很喜欢这个说法,尤其是“阉割”这个词,让我觉得很生动、很形象、很快意。
当我看到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在钩心斗角地争取学校那几百、几千元奖学金的时候,当我看到成千上万的人为争取“铁饭碗”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当我看见很多大学生成为“家教狂”的时候,当我看见女研究生杨元元被穷死的时候,我心里无比感慨:这些“被阉割了商业意识的大学生”!
1.你为什么这么穷?
有一次我在大学里听某企业总裁的演讲,结束后即将出门时,听见两个学生在议论刚才的演讲人。
一个学生问另外一个学生:“你说这个演讲人是个老师还是个商人?”
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要将老师和商人分开呢?为什么老师就不能是商人,商人就不能是老师呢?张瑞敏、马云、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查理·芒格等,他们既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既为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商品,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也留下了很多的知识、经验、精神和启示,为什么他们就不是好老师呢?
这只能说明你从来就没有学会学习,你也从来就没有向他们学习过。
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学生将这两个概念分开,体现了他骨子里面的东西:观念陈旧、思想out。根据他的逻辑,老师就不应该是商人,凡是有商业意识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凡是不懂商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Oh my God!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穷了,因为从来就没人教你怎么生存!
我不主张读书是为了生存,我们确实应该为了理想而读书,为了祖国的强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读书。但是我依然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就应该能够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如果连自己都没法养活,还谈什么为国家做贡献呢?不增加国家的负担就是万幸了。
这里我又不得不说到杨元元(请原谅我一再拿你说事,虽然有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各种方式被穷死了,但我依然最了解你),虽然我自始至终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女生(因为她有勇气从大一开始就把母亲带在身边生活),但我依然不得不说她缺乏商业意识:在生存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还要去读什么研究生,结果在没法交住宿费、没钱给母亲租房等多重压力下,选择了在宿舍上吊。如果有点商业意识,她这种情况就应该努力赚钱,而不应该考研;要自己去创造财富,而不要寄希望于考研之后单位发钱;如果有点商业意识,在没钱租房的情况下,就应该出去兼职赚钱,而不是直接自尽。
套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致富的原因千千万万,穷死的原因就那么几个,而“那么几个”中的一个,就是没有商业意识。
2.除了奖学金,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了吗?
有一类现象,也许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每年到了评定奖学金的季节,总是有很多风波和怨恨产生。比如某些“活动型”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但擅长用证书和荣誉来填补,而那些被“证书和荣誉”挤下来的“考试型”同学则感觉不公平;再比如某某能力平平,但擅长溜须拍马,和老师、辅导员关系很好,自然就会挤掉原本属于你的奖学金。所以,种种原因,让原本和谐的同学关系,因为奖学金的评定而变得热闹起来。
还有一些人,为了那千儿八百元的奖学金,不得不去参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不得不将自己的身世编织得坎坷曲折、“人见人哭”,拼命地死记硬背那些自己看见都想吐的书本知识。
当然,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千儿八百的银子,确实相当重要。但我依然觉得,只能用以上方式来获得,就显得很差劲。
为什么不直接去赚钱呢?为什么不去为创造财富而努力呢?为什么要为分配财富而撕咬呢?为什么要将商业意识变成“红眼病”呢?
我觉得,一个人若有真才实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人若真善于将知识化为能力而不是盲目考级、考证或混日子拿文凭,即使还是一个学生,赚钱养活自己也不是特别难的事。
3.鄙视赚钱的人有两种:虚伪和幼稚
一直以来,有人喜欢赚钱,有人鄙视赚钱。我读大学时,也会做点小创业,也经常被人讽刺,说我“掉到钱眼里去了”。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认真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掉到钱眼里去了。结果我发现,鄙视赚钱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虚伪的人。这种人其实骨子里很爱钱,并且到了他自己都不觉得自己爱的程度。比如一个穿着耐克鞋子的人,可能在鄙视一个拼命兼职以便赚取下个月生活费的人。这种人就是虚伪,因为他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不理解别人的生存处境。这种人不是不爱钱,而是看不惯别人努力赚钱的样子。
一种是幼稚的人。有一个每月花掉三千元生活费的同学抱怨他爸爸,说他爸爸只顾赚钱(掉到钱眼里了),五一节没有遵守承诺到学校看自己。
因为幼稚,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舒适生活需要经济的支撑。他们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可以宅寝室、睡懒觉、玩游戏、逛街拍照购物团购做美容,是因为爸妈在外面赚钱。
一个人只要不太幼稚,就知道“北漂”“深漂”的感觉,你知道住在地下室或五六个人挤着睡在一个五六平方米房间里的感觉吗?
你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世间有多少情侣吵架、恋人分手、夫妻离婚,是因为贫困吗?
以前我在大学曾亲眼见过一个又黑又瘦、胡子拉碴的农民爸爸,来到学校的迎新展台前,用极其不标准的普通话问招生老师:“入学通知书上说这个专业只要3300元的学费,现在怎么要4600元了?”在听到工作人员各种“肯定而正当”的答复之后,这位农民爸爸失落地转过身,对女儿说:“我们回去吧,原本是冲着这个专业便宜才选了它,但现在我们交不起学费了。”
我还曾在肿瘤医院门口见过很多癌症病人,因为缺乏数万元手术费而失声痛哭,最后为了避免给原本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决定回乡下老家等死。
这类令人心碎的场景每时每刻都正在或可能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亲人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身上重复上演,你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努力赚钱了吧!
4.蠢蛋才会拒绝广告单
有一个现象,我觉得就是商业意识被阉割的直接表现,就是一些人对待广告单的态度。
当碰到发单员在街头发单时,大部分人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摆摆手,然后“很大爷”、很神气地走过去。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接过传单走几步路之后,随手把传单塞进垃圾桶里。
有一次,因为看见有人发单,几个学生老远看见之后,就从马路的另一边猫着腰偷偷地绕过去。在远离发单员之后,长吁了一口气,然后彼此“会心一笑”——成功逃离发单员!
看到这个现象时,我觉得很可惜。
可惜是因为他们的商业意识被阉割得一干二净,或者说,他们还没学会怎么学习。
学习,不一定要坐在教室里,不一定要拿一本书看。会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睁开眼睛、竖起耳朵都能学习。
我从初中开始,见到任何广告单,都会礼貌地接过来。有时候他没有给我,我都会跑上去说:“您好,请问可以给我一张吗?谢谢!”
我为什么要接广告单?因为我要研究他们在做什么生意或项目、怎么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广告单设计得吸不吸引我眼球、广告词有没有新意、缺了哪个元素,等等,如果是我该如何做……
总之,通过一张广告单,我可以学到N多东西,以至于后来我创业时,虽然之前从没学过广告策划,但我写出来的广告词、设计出来的广告单,总是引发很多人的复制和剽窃。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优秀的人自然有优秀的行为习惯。当然,如果你觉得广告单的信息量不够,那么你可以顺藤摸瓜去看他们的网站、去观摩他们的公司,进而和企业负责人交朋友,总之会学到很多东西。
商业意识,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商业社会而不是农业社会,我们的生活,甚至工作,都已经高度参与到商业当中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
关于商业的一些具体论述以及贫困学生的问题,请参考本书后面的“来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