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事业重要文件选编:1978-2018(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

一、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七大又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一个群体。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难以将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相关目标直接纳入其中,而且国家指标的平均数很可能会掩盖残疾人状况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保障,建立一套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以监测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法规政策和加强管理服务,形成特殊保障机制,推动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奔小康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召集各方面专家组成课题组,在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论证和实地监测检验,建立了一套《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依据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基础上形成的残疾人状况监测指标,结合中国残联2005年设计的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完善而成,该体系包含残疾人生存状况、发展状况和环境状况等三个方面17项指标。

(一)生存状况。指狭义上的生活质量,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反映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它包括残疾人的收入、消费、住房和婚姻状况等。监测指标有: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适龄残疾人在婚率。

(二)发展状况。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最能体现残疾人特殊性的部分,涵盖了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方面。它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事业发展情况,与残疾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反映了残疾人当前最迫切的需求。监测指标有:康复服务覆盖率、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城镇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农村残疾人合作医疗覆盖率、百户残疾人家庭电话拥有量、百户残疾人家庭彩色电视机拥有量、百户残疾人家庭家用电脑拥有量、社区活动参与率。

(三)环境状况。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重要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残疾人事业的法制环境、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无障碍环境等,它们为残疾人生存、发展提供环境保障。监测指标有: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的满意率、社区服务覆盖率、法律服务满意率。

二、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监测结果
(一)总体评价

建立残疾人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目的是对残疾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与评价。

2007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是在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对本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进行的分析。监测及分析依据为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日残疾人状况监测结果(以下统称2007年度)。

监测表明,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6.5%(见表1)。

在监测指标体系的17个指标中,有8个指标实现程度在50%以下,有9个指标超过了50%,其中6个指标实现程度在70%以上。这表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通过残疾人事业二十多年的发展,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残疾人的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实现残疾人达到小康生活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国家统计局监测显示,2006年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9.1%(参见表2),比全国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高出22.6个百分点。虽然两套指标体系不完全相同,但也能反映出一定的差距。

(二)残疾人生存状况亟待改善

在监测指标体系的三个方面中,生存状况实现程度为51.1%。

其中,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权重最大的指标。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为32%。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部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03%。其中,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6%,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占全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86.5%,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37倍。这表明城乡残疾人之间的收入水平以及残疾人的收入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从医疗保健支出来看:2007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127.2元,是全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82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465.1元,是全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2.43倍。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55%,比全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7.14%高出13.41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6.66%,比全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6.77%高出9.89个百分点。无论是城镇残疾人家庭,还是农村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在残疾人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份额都非常大。

从交通和通信支出来看:2007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为327.04元,占全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的28.51%;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为177.15元,占全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的61.35%。残疾人家庭出行和通信支出普遍低于一般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007年度,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74%,与全部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8%相差很大。其中,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8%,与全部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8%相差甚远;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73%,与全部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也有一定的差距。

2007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为61.4千瓦小时,仅占全部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249.4千瓦小时的24.6%,显示残疾人家庭消费水平,特别是家庭电器化水平不高,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

2007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19.3平方米,占全部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4.4平方米的79%,说明政府出台的危房改造、廉租房政策有成效,但残疾人住房水平与整体平均水平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改善。

2007年度,适龄残疾人在婚率(男22岁以上,女20岁以上)为63.5%,与全部适龄人口在婚率84%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残疾人离婚率,特别是丧偶率高于全部适龄已婚人口。

(三)残疾人社会发展还不够充分

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发展状况实现程度为34.7%,在生存状况、发展状况、环境状况三个方面中,其实现程度是最小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显示残疾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

2007年度,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覆盖面仅达19%,离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90%的目标,差距很大,同时必须看到,目前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总体上是低水平、低层次的。

在残疾人就业方面,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0.6%,实际失业率远不止如此,这不仅直接影响残疾人的生活,也限制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程度。

在社会保障状况方面,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保率较高,达到84.4%,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两个百分点;城镇残疾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为24.4%,低于全国总体水平43.4%,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残疾人信息化水平方面,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电话和彩电分别为82.6部和70.8台,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8.8部和110.5台。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家用电脑仅4.1台,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台。

在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方面,2007年度参与率为24.8%,说明还有许多残疾人还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四)残疾人环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社区服务覆盖率为14.3%,说明还有相当多的残疾人没有得到社区服务。在对社区无障碍环境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时,有67.4%的残疾人回答,其中满意的残疾人占48%,还有32.6%的残疾人对无障碍满意度情况没有回答,显示无障碍宣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有法律服务需求的残疾人为21.23%,实际得到服务的为4.78%,其中对提供的法律服务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84.37%。

附件:1.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结果

2. 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结果

3. 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

4. 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简要解释

附件1

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结果

续表

附件2

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结果

续表

注: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和万元GDP用水量均按2000年价格计算。

②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为估算数。

③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是根据近年来我国民主进程的发展状况进行估计的。

附件3

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

附件4

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简要解释

1. 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指残疾人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本指标是根据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残疾人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结果。其计算方法为:

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

2. 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对相关并互补的指标,分别从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反映生活的状况。

本指标是根据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城、乡残疾人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其计算方法为:

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1-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

其中:

3. 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

是根据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以及城、乡残疾人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

生活用电是指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用电。不包括家庭和个人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用电量。

4. 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是根据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的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其计算方法为:

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使用面积×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农村残疾人家庭钢筋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1-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

由于农村住房还有一部分不是钢筋砖木结构,住房质量比城镇简陋得多,达到城镇简单住房设备水平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农村采用钢筋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来反映居住水平。

5. 适龄残疾人在婚率

是指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在婚有配偶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所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残疾人总数的比率。

婚姻状况对于残疾人而言,不仅直接反映情感生活的丰富程度,也体现获得家庭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的水平。国外有研究表明稳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相反,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能力缺陷也会影响婚姻质量。由于在残疾人的年龄结构上,低龄残疾人人数(特别是15—20岁)相对较小,与健全人无法形成对比,所以本指标所指的残疾人,限定在法定婚姻年龄内。

6. 康复服务覆盖率

是指已享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的比例。

康复服务包括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机构获得康复医疗、用品用具配用、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残疾人亲友培训、简易训练器具制作和转介服务等。

7. 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指6—14岁学龄残疾儿童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人数占同龄残疾儿童人数的比率。

8. 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

是指期末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的残疾人总数与期末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数之和的比重。城乡失业残疾人数只统计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目前失业的残疾人。

9. 城镇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是指已参加三大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的城镇残疾人数占应享受三大保险残疾人数的比重。

10. 农村残疾人合作医疗覆盖率

是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农村残疾人总数的比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与农村低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起构成了农民的三大社会保障支柱。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

11. 百户残疾人家庭电话拥有量

是指每百户残疾人家庭平均拥有自费或公费装配的固定电话、小灵通和移动电话(含小灵通)数量。以单独使用的号码为计算数量,不包括房间内部连接的分机。

12. 百户残疾人家庭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是指每百户残疾人家庭平均拥有彩色电视机数量。本指标反映残疾人的信息化水平。

13. 百户残疾人家庭家用电脑拥有量

是指每百户残疾人家庭平均拥有家用电脑数量。

电脑是信息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产品,同时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家用电脑的普及程度是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相近指标有很多,如电视机、收音机、电话、手机、家用电脑、上网人数、报纸杂志、出版图书等,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家用电脑将越来越具有代表性。

14. 社区活动参与率

是指参加社区(包括农村社区)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以及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全部残疾人数的比例。

本指标直接反映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广度。社区是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主要场所。

15. 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的满意率

是指对城镇无障碍环境(包括设施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满意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全部残疾人数的比例。

无障碍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条件,残疾人作为无障碍环境的使用者和主要受益者,其主观评价反映无障碍环境的水平,也反映对政府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认可程度。

16. 社区服务覆盖率

是指得到社区提供各项服务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全部残疾人数的比例。

社区是除了家庭以外,残疾人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本指标反映残疾人社会服务水平和残疾人工作社会化水平,也反映和谐社区建设的水平。

17. 法律服务满意率

是指对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满意的残疾人数(不能作出回答的可选一名亲属代替)占辖区内全部残疾人数的比例。

本指标反映残疾人及其亲属感知残疾人的权益受到保障的程度,反映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