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信息分析的素质要求和相关职业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分析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因此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信息分析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不仅表现在对信息分析人员需求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对信息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1.5.1 信息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

1)强烈的信息意识。信息分析人员应具备强烈的信息感知能力、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准确的信息判断能力,保证及时获得、利用各类相关信息。这就取决于平时信息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2)博专的知识基础。信息分析往往面临的都是一些综合性和复杂性问题,需要信息分析人员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依赖于对其他问题的理解,广博、宽阔的知识基础能够提高信息分析人员判断的成功率。此外,信息分析人员还要有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从事不同行业的信息分析工作还需要掌握相应行业的专业知识。

3)信息采集技能。能够根据特定问题、目的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的相关信息搜集和积聚起来,并掌握完备的信息采集策略、方法和技巧,能够随时随地发现、搜集有用信息。

4)信息组织技能。能够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搜集到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类,使之系统化、浓缩化、有序化,为深入的信息分析做好准备。

5)信息分析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要求信息分析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熟练使用相关的信息分析软件和工具。

6)信息表达技能。信息分析的目的是为用户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只有信息分析结果表达清楚易懂,用户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分析的价值。这就要求信息分析人员必须具备相当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汉语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要能熟练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

7)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分析任务的完成需要多方面协调合作,不仅仅是信息分析人员团队内部的沟通协调,还需要与用户及组织内外相关人员进行广泛的联络和沟通,因此信息分析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沟通协调能力。

8)创造性思维。信息分析的任务决定了信息分析人员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信息分析面临的问题大多都是以前没有遇见过的新问题,需要信息分析人员具有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运用信息分析方法搜集信息并解决问题,发现信息素材中的规律和知识。

总之,一名出色的信息分析人员需要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和思考,特别是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具有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并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信息分析实践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阅读材料】

信息分析师应具备的能力

中国竞争情报咨询培训中心给出了信息分析师应具备的九项能力:

1)认识信息搜集与分析这两个阶段是相互交叉的。

2)具有创造性。

3)具有归纳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有备选的思路。

5)理解基本的分析模型。

6)通过引入令人激动的、具有吸引力的模型,来引出分析中具有创造性的观念,而不是引出空洞的研究方法。

7)知道什么时候使用和为什么使用各种分析工具。

8)认识到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盲点和差距是难以避免的。

9)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分析,避免“麻木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竞争情报咨询与培训网.http://www.zitview.com/。)

1.5.2 信息分析人员理想的素质结构

信息分析人员理想的素质结构是在两类知识、两种思维、两类方法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种张力所形成的均衡结构使我们不会走向任何一种极端。

1)两类知识。两类知识是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法表达的、正式而规范的知识,通常以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并且表现为产品外观、文件、数据库、说明书、公式和计算机程序等形式。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流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符号等形式表达清楚。隐性知识除了技术方面的,如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还有认识方面的,如心智模式、信念和价值观等。两类知识是信息分析人员从事信息分析工作的基础,其中隐性知识尤为重要。

2)两种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Guilford)最早提出,人类存在着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非习常性的、无规范的甚至是无规律可循的思维形式,如跳跃式的联想和想象、灵感、直觉等,解决无路可循的新问题或难题需要这种思维,化无路为有路,化无关为有关。收敛性思维是指诸如逻辑推理、数学演算等,是按一定规则的归纳或演绎,是解决常规问题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有可靠的程序,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解决。两种思维方式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解决问题时,信息分析人员往往先靠发散性思维得出各种可能性假设或设想,再依靠收敛性思维进行具体的信息加工与分析,得出明确的结果。

3)两类方法。两类方法是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早期依赖于定性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转向定量方法,定量化趋势和特征十分明显。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和思想家开始进行反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又在更高层次上出现了定量方法到定性方法的回归。事实上,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都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掌握定量方法是信息分析人员的基本功,掌握定性方法是信息分析人员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另一种能力。

4)必要的张力。信息分析需要“科学(S)+艺术(A)”的双重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S代表进行信息分析的“硬功夫”,包括良好的显性知识、收敛性思维和定量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与工具),A代表进行信息分析的“软功夫”,包括良好的隐性知识、发散性思维和定性方法(包括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软功夫”在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信息分析问题的识别和方向判断;理论框架的形成;对方法、工具或模型的选择;需要背景知识和经验才能理解、解释所得到的数据或结论;研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

信息分析需要“硬功夫”,也需要“软功夫”。对于信息分析人员来说,“硬功夫”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学校教育来培养,而“软功夫”主要靠具体的职业实践来锻炼。拥有两类知识、两种思维、两类方法并保持一种均衡,是信息分析人员理想的素质结构,也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信息分析职业的人员努力的方向。

【阅读材料】

信息分析师培训班的课程内容

1)情报搜集和调研。包括情报需求、情报源、情报搜集方法和技巧以及获取策略、情报搜集中的道德和法律、情报调研和调研报告。

2)市场调查和分析。包括市场调研分析法、市场需求和机会分析、市场分析报告的撰写、市场分析与市场竞争策略实践。

3)分析方法和案例。结合案例介绍若干重要和实用的信息分析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方法、环境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

4)研究课题的立项、分析和研究。包括课题的策划、申请、立项,围绕课题展开的信息调研,研究方法的运用和数据的处理,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5)研讨与交流。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http://www.istic.ac.cn/EducationDetail.aspx?ArticleID= 87992。)

1.5.3 信息分析的相关职业

根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信息分析师是未来前景最好的十大职业之一。调查发现:我国目前信息分析相关人员缺口接近300万人。及时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和技能的信息分析专门人才,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信息分析师及相关职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的原因所在。

1.国家信息分析师(CIA)

国家信息分析师认证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设立,是由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管理的国家级培训认证项目。

1)培训对象。包括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咨询公司、金融证券等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事信息采集、软科学研究、情报研究、竞争情报分析、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经济分析等的信息分析人员以及企业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如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官(CEO/CIO)、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主任、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规划人员、项目经理等。

2)课程设置。相关课程有:竞争对手情报获取方法与分析;数据情报挖掘方法与决策支持技术;市场营销环境与行业竞争分析;数据分析实用技术演练;信息分析方法实战应用与技能精解;信息分析职业素质训练等。

3)认证证书。颁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制的国家信息分析师认证证书。该证书是对信息分析行业从业人员经考试合格后颁发的有效凭证,表明持证人员具备相应认证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是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人员选聘、技术水平鉴定的主要参考依据,并反映信息分析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具有专业标准认证和政府认可的权威性。

【阅读材料】

国家信息分析师认证项目

国家信息分析师认证项目自2004年推出以来受到了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认可,目前已为海尔集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中国石化、西门子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全国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20多家信息研究所培养了专业信息分析人才1000余名。

1.信息分析师群体

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发现,我国目前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人员缺口将近300万人,及时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传统的和现代的信息采集方法,熟悉信息分析的方法、技能和分析软件,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表达能力,能通过工作提供企业决策支持、提供竞争对手情报的信息分析专门人才,促进各级部门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开发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信息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分析认证项目得以被各级单位迅速重视并大力推广的根本所在。我国信息分析师的从业群体主要来自三大部门: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NGO)。

(1)企业部门

——企业市场调查人员

——企业CIO

——企业首席财务官(CFO)

——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人员

通过信息分析师职业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市场前景预测、新技术跟踪、企业财务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的专业人员,规范企业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应对竞争环境、驾驭市场竞争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2)政府部门

——公共政策调研人员

——电子政务主管

——政府市场监管人员

——政府规划和投资管理人员

——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管理人员

——政府科技管理人员

——政府其他信息管理人员

通过信息分析师职业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政府增强其机构决策咨询人员的信息资源搜集、控制和分析能力,保证决策数据的准确性、理论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制定政策、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3)非政府组织

——各类R&D机构的情报研究人员

——中试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科技条件平台经营管理者

——科技中介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从业者

——资产评估与产权交易服务人员

——大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方向的教师和学生

——市场调查和资讯分析咨询人员

——各类研究所的信息中心从业者

——各类图书馆从业者

——非政府组织网站等信息平台从业者

——非政府组织其他信息管理人员

通过信息分析职业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我国科技情报研究和技术跟踪能力,提高信息科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师生的信息分析理论水平与实战能力,为我国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帮助培育中介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其信息咨询服务行为,保证信息咨询服务质量,提升我国NGO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健全市场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信息分析师培训课程

信息分析师培训课程如图1-3所示。

图1-3 信息分析师培训课程

(资料来源:学习网.http://www.study365.cn/show-9-20224-1.html。)

2.职业信息分析师

职业信息分析师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发布的一个新职业。它是建立在统计学和信息学的基础上,针对就业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而开发出来的。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职业信息分析师是指从事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对劳力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和政策建议。

1)职业等级。职业信息分析师共设三个等级,即助理职业信息分析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职业信息分析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职业信息分析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资格培训。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各地开展职业信息分析师职业资格培训,提供示范性培训、师资培训、课程设计以及相关技术服务。职业信息分析师职业资格培训的对象为从事和准备从事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采集、传递、整理、分析和发布等工作的管理和操作人员。

3)资格鉴定。符合《职业信息分析师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各等级申报条件的人员可参加鉴定考试,鉴定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各等级的鉴定形式见表1-1,而职业道德属于综合考察,不体现为具体的鉴定形式。

表1-1 职业信息分析师资格鉴定形式

4)鉴定证书。经鉴定合格者,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办理核发套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用印章的“职业资格证书”。

3.竞争情报分析员

竞争情报分析员是指围绕企业或组织机构的竞争战略,搜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将信息提升为竞争情报,直接或间接服务企业或组织决策的专业人员。该职业由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设立,并共同开发了“竞争情报分析员”职业标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

1)职业等级。分为竞争情报收集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竞争情报分析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竞争情报分析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高级竞争情报分析员(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四个等级。

2)认证证书。培训合格并通过认证者,颁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资格证书、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技术资格证书、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会员资格证书。

4.专利情报分析员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2006年创办“专利情报分析员高级培训班”,主要培养适于企业需求的专利情报分析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1)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包括: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中的知识产权(专利)管理人员,科研研发和技术部门管理及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情报机构中的信息情报工作人员、图书馆情报人员;政府科技与专利管理部门人员。

2)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包括:专利法和专利侵权判定基础知识、专利文献检索和专利情报分析课程、专利检索及专利信息平台介绍、专利情报分析与企业专利战略、中国专利侵权判定分析课程、国内外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典案例剖析等。

3)认证证书。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专利情报分析员”证书。

5.专利代理人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从事专利代理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开始于1992年。专利代理人是指获得了专利代理人资格,持有专利代理人工作证并在专利代理机构专职或兼职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11月全国十几个考点城市同时进行。

1)报名条件。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且具备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参加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①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

③熟悉专利法和有关的法律知识。

④从事过两年以上科学技术工作或者法律工作。

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毕业是指取得国家承认的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并获得毕业文凭。

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高等学校学历或者学位证书报名的,其学历或者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报考学历或者学位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期满一年的以及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视为从事过两年以上科学技术工作。

2)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报考人员可依据每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指南》进行复习、备考。考试内容包括专利法律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专利代理实务三部分。考试科目包括专利法律知识(总分为150分)、相关法律知识(总分为100分)和专利代理实务(总分为150分)三门。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专利法律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两门科目采用填涂机读答题卡方式,专利代理实务科目采用论述答题和撰写方式。

3)认证证书。应试人员自取得某一部分成绩合格记录当年起三年内,另外两部分均合格的,由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发出总成绩合格通知单。应试人员在收到总成绩合格通知单后向考核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专利代理条例》有关规定的,由专利代理人考核委员会颁发“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4)从事业务。专利代理人受专利代理机构指派从事以下业务:为申请专利提供咨询;代理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申请专利以及办理审批程序中的各种手续以及批准后的事务;代理专利申请的复审、专利权的撤销或者无效宣告中的各项事务,或为上述程序提供咨询;办理专利技术转让的有关事宜,或为其提供咨询;其他有关专利事务。

目前我国专利代理人需求量为60万人,现仅有2万余人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

【阅读材料】

奥巴马任命首个联邦首席信息官

2009年3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了哥伦比亚特区原首席技术官、34岁的维维克·昆德拉(Vivek Kundra)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联邦首席信息官。主要负责监管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昆德拉可以掌控联邦科技开销,在各个部门间共享信息,访问政府重要文件,并有权对安全及隐私权问题提出质疑。

昆德拉出生于印度德里,不久后随父母移民到坦桑尼亚,11岁时又搬到美国并在马里兰州盖瑟斯堡长大,拥有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学士和信息技术硕士学位。他曾被InfoWorld评为美国二十五大CTO之一,还在2008年获得“年度IT主管”的殊荣。

他上任后隶属于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要职责是制定科技策略和战略计划,全方面直接推动家庭、商业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还要负责监督政府每年高达710亿美元的科技开支。昆德拉希望自己能“帮助(奥巴马)总统引领一次技术革命,并创造一个新的电子化白宫”,并解决隐私、安全等技术困扰。

奥巴马在声明中表示:“维维克·昆德拉将带给我们非常丰富的技术领域经验,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我已经要求他确保我们能够发扬美国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技术的力量,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开支。作为首席信息官,他将尽力确保我们的政府能够以最安全、开放、高效的方式运作。”

(资料来源:腾讯科技[2009-03-05].http://tech.qq.com/a/20090305/000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