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传立新:香港城市规划发展史(1841-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楊汝萬——序

從地理條件來看,香港的版圖雖然狹小,但卻處於南中國及亞洲太平洋的策略位置。自英國人登陸至今這一百七十四年,香港從一個小小的漁村演變成為今天的繁榮國際大都會,是亞洲地區乃至全球最佳城市之一。香港發展成為閃耀之都的故事,現由這本龐徵歷史資料與博引官方檔案的劃時代學術巨著,以客觀演繹、見解精闢的分析,娓娓道來。

雖然香港從殖民地發展為現代大都會的過程充滿挑戰,但用城市規劃編年史的角度去探索的研究卻一直付諸闕如。香港的發展充斥着生與死的掙扎、包含着不同的轉捩點及敏銳的決策。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用縱向把香港從開埠至今的城市規劃,作深入而全面的分析。要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須具備史家的睿智,細心處理及洞悉原始材料與數據的能力。何佩然這一位史學者,憑藉過往對香港供水歷史、土地與海港發展、交通等課題的開拓性研究,成就了這本震攝人心、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全書分為六個時段,共有七章,最後一個時段有兩章,以香港發展的過程及原因作為劃分不同時段的方法。詳細的日期、重要的人物、討論的關鍵,均利用大量參考資料、圖表及數據引證。第一時段有關興建水塘、颱風、火災、瘟疫的資料,尤其讓熟悉早期香港歷史者傷感,作者敘述了災難如何導致當時大量人命傷亡及社會哀慟的事跡。

第二時段追溯香港版圖的擴張,尤其着墨新九龍的規劃。大規模的工程如九廣鐵路、啟德機場為香港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城市規劃的正規化也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啟動的。

第三時段詳述日佔時期香港經歷戰爭的考驗,發展成為日軍的資源港,與英國人早年開發香港的政策迥然不同。

接着下來的三個時段涵蓋了香港戰後的急速發展。戰後初期發展由亞柏康比城市發展藍圖主導、有關興建地下鐵路爭議的回顧、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對香港的影響以及其所帶來的投資新機遇、1990年代興建赤鱲角國際機場,及其後的十大核心工程,如何成為香港以後數十年發展的基石等,書中更闡釋赤鱲角是顧問公司十三個選址的其中之一。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香港城市管治逐漸開放並朝向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這本著作讓讀者清晰地看到香港的成功,是經過艱苦奮鬥而成,香港今天成為舉世知名的世界級城市,城市規劃明顯在發展過程中發揮它的作用,而重要的政治轉捩點更有利於城市的發展。了解香港歷史,可以啟發我們認識城市的身份並建立未來發展的新思維。城市不斷改變的身份正好與香港鄰近地區以至全球互相呼應。這本堅實的著作是策劃城市未來發展和推動現代化的學者及城市規劃者,作為參考的基礎材料。

(楊汝萬教授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地理學榮休講座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前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