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速清合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毒瘀胶结的病机特点,研制了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为治法的痹速清合剂,并以细胞因子为切入点,通过痹速清合剂对血清IL-1β、TNF-α、IL-4、IL-10影响的研究,探讨本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一、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60例患者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与病房,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为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证。受试者年龄在18~65岁,关节功能在Ⅰ~Ⅲ度,X线分期在Ⅰ~Ⅲ期,排除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和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在1个月内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纳入试验。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9。
表9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服用痹速清合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中心提供),每次50m l(药物组成:金银花、土茯苓、黄柏、北豆根、土贝母、红藤、蜂房、牡丹皮、赤芍、白芍、薏苡仁、细辛),温服,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消炎痛片,每次25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
(三)观察指标
1. 临床表现 治疗前后对RA的下列指标评估: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局部皮肤发热,以及发热、口渴、小便黄和/或大便干、硬结、瘀斑等全身症状,舌脉变化。
2. 实验室检查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治疗前后各查一次。
(四)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五)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二、结果
(一)总疗效分析
见表10。
表10 总疗效分析 例
(二)主要症状、体征的疗效分析
见表11。
表1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分析(x±s)
(三)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见表12、表13。
表1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例
(四)实验室指标的疗效分析
见表14、表15。
表14 两组对ESR、CRP、RF疗效分析(x±s)
表15 两组对IL-1β、TNF-α、IL-4、IL-10水平的影响(x±s)
(五)不良反应
治疗组30例患者中,除个别患者大便稀软外,其余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做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变化。
三、讨论
(一)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根据活动期RA关节疼痛、肿胀、灼热、功能受限,晨僵胶着,并伴发热,类风湿结节,以及舌质红或暗红有瘀斑,苔黄或腻,脉滑数等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及现代研究,我们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脏腑蕴热,或由五志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或感风寒湿邪从阳化热,或郁而化热,内外合邪,邪郁蕴毒,酿生热毒或湿热毒邪;毒邪伤正,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内生,内生之痰瘀反过来又可蕴结化毒,湿热毒瘀互生互化交炽一体,痹阻经脉肢节,流注骨骱经隧而发病。阴阳失调、脏腑蕴热为内因,邪气内舍为外因,湿热毒瘀胶结为病机关键。
针对活动期RA的病机特点,治疗首当祛邪,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立法。本病以热毒为患,故拟清热解毒之法,直挫病势,扼邪之咽喉;湿性黏滞,为病缠绵难清,热毒易附之为患,故拟法利湿通络,使热毒无所依附;湿热两清,直折病势,防其耗气伤阴之弊,邪去正自安,此为“不补而补”之法也。邪毒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故辅以活血化瘀之品,使血行通畅,给邪以出路。方中以金银花、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为君药;黄柏、北豆根、土贝母、红藤、蜂房合用加强君药功效,又活血止痛为臣药;赤芍、牡丹皮、白芍、薏苡仁、细辛合用可解毒、消瘀、散邪、健脾护胃,共为佐药。全方以甘淡寒凉为主,兼以苦寒,清热解毒、利湿通络而不伤正;配活血之品,瘀未成可防寒凉涩血,瘀已成则除血脉瘀毒;少佐辛温之品,以顺病势,入络散邪。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之功。
本研究显示,痹速清合剂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中医证候,显著降低ESR、CRP、RF及IL-1β、TNF-α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虽然本合剂在总有效率、部分症状体征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消炎痛作用相当,但对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指数的改善及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优于消炎痛(P<0.05),在降低ESR、TNF-α及升高IL-4方面作用优于消炎痛(P<0.05),提示本合剂疗效满意且综合治疗作用优于消炎痛。
(二)疗效机制探讨
RA是一种全身性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RA可能是遗传易感者在未知的环境因素激发下,启动了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一系列炎症、免疫反应和关节滑膜的增生,最终导致了滑膜炎、关节破坏以及全身累及。在这个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调,即促炎性的细胞因子(如IL-1、TNF-α)和抗炎性的细胞因子(如IL-4、IL-10)的不平衡占有重要地位。
有证据表明IL-1β和TNF-α与RA疾病活动相关,在发病机制中尤为重要[1][2][3]。IL-1和TNF-α在活动性RA中主要参与以下病理过程[4]: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②刺激结缔组织细胞和多形核细胞产生前列腺素等小分子炎性递质;③通过刺激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破坏骨细胞,减少糖蛋白合成,增加糖蛋白降解,并产生胶原酶和其他中性蛋白酶,释放骨钙等,从而导致骨和软骨的破坏。
IL-4是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在RA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5]:①增加血液或淋巴中循环的单核细胞表达补体受体3(CR3),促进巨噬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细胞上,然后逸出血管,沿趋化梯度移动到炎症部位,是巨噬细胞重要的趋化因子;②抑制脂多糖(LPS)处理的单核细胞IL-1β、TNF-α和IL- 6 mRNA的表达,同时诱导单核细胞增加表达IL-1受体拮抗剂(IL-1ra),从而对抗IL-1的作用;③通过促进Th2细胞扩增,抑制Th1细胞增殖,下调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RA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IL-10是近年来发现并克隆表达的一种细胞因子,能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从而抑制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TNF-α等)产生[6];还能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病情,降低血清及关节液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抑制免疫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7]。因此,下调IL-1β、TNF-α水平,上调IL-4、IL-10水平是控制RA炎症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表明,经痹速清合剂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而低下的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与症状、体征的改善相平行,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药能下调促炎性的细胞因子水平、上调抗炎性的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相关的药理学资料显示,本方中的某些药物对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如牡丹酚、白芍总甙能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白芍总甙还能使其腹腔巨噬细胞大量生成H2 02、IL-1及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1、TNF-α、PGE2的功能恢复正常,能减少炎症关节的纤维素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8][9]。综上推测,本合剂参与了细胞因子的网络调节,下调IL-1β、TNF-α水平,上调IL-4、IL-10水平,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增强了细胞因子的抗炎效应,可能是本药取效的主要机制。
孙素平 周翠英 樊冰 王占奎
参考文献
[1] Brennan FM, Maini RN, Feldmann M. Rol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Springer Semin Immunopathol, 1998,20:133-147.
[2] 张晓,Lindon Llamado,Iris Pillay,等.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及骨代谢的相关性[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2):87-90.
[3] 戴生明,单琤琤,韩星海.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发生机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6(3):201-203.
[4] 蔡青,孟济明.IL-1和TNF与类风湿关节炎[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8,18(1):62-63.
[5] 王彤钢,陈慰峰.白细胞介素4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1):13-16.
[6] 陈建粮,李晓玫,王海燕.白细胞介素10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7(2):147-151.
[7] 范祖森,曹容华,孙汶生,等.IL-10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及免疫机理探讨[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6,34(3):194-197.
[8] 周金黄,刘干中.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一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9.
[9] 周金黄,刘干中.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三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