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传统文化与创意城市融合发展有效途径

石家庄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培育了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省会城市,努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为产业层次高、城市品质高、文明程度高、幸福指数高,经济实力强、创新动力强、改革活力强、带动能力强的现代省会、经济强市。

(一)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省会经济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实施产业提升战略,以“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1. 着力培育壮大旅游业、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服务业等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线路、品牌、市场与京津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服务外包开发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技术交易、软件开发等服务行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前景良好的会展服务业,全力将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等打造成为具有知名影响力的国内外会展品牌。全面提升印刷包装、图书发行等文化产业重点行业,做大做强民间工艺、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传统行业,发展振兴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新兴业态。

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利用众创空间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建一批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孵化服务、金融服务、智慧服务等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吸引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融资供给、科技咨询和产学研合作,抓好省会科学中心和河北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企业加大合作创新力度,研究开发适合文化消费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科技水平,开展商业模式与服务模式创新。

3. 加快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大力吸引高端商贸服务业专业化市场落户本地;吸引天津的企业建立专业性“飞地园区”,推动一批天津的创新成果、高端项目到石家庄转化落地;加强与雄安新区的融合发展、错位发展,打造与雄安新区产业相配套的高端产品生产和集散基地等。

(二)坚持多元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石家庄市推进建设了一批综合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文化场馆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如霞光大剧院(演艺中心)、石家庄市图书馆新馆等,积极谋划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协调推动石家庄新长城国际影视城、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正定城市文化乐园、藁城乐华城等建设项目,培育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文化娱乐综合体和文化创意园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休闲好去处。

2.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民俗项目,发展现代艺术创意产业。新乐市打造“世界华人祭祖中心”“国家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雕塑产业基地”;藁城区建设宫灯文化产业园区;井陉县初步形成包括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演艺演出和电视广告等行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体系;正定县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平山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了沕沕水、天桂山、藤龙山等一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项目等。形成了一县一品、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各地别具特色的文化项目,也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开展全民阅读,提升全民素质

以读书“七进”工程(即:读书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和农家书屋为载体,举办青少年读书节、“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和“阅、知、行”系列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以“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助推图书零售市场增长势头,保持实体书店零售市场稳步增长和网上书店零售市场高速增长态势。鼓励开办实体书店,打造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4. 提升品牌文化效应

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坚持世界一流品质,突出娱乐性、观赏性、创新性,真正办成世界“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深度打磨评剧《安娥》、河北梆子《百合岭》等精品剧目,立足本土和现实题材,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提升“一月一名剧”“石演大舞台”等演出活动影响力,做大做强惠民演出品牌。组建京津冀演艺联盟,活跃三地演艺交流,组织京津冀三地评剧艺术展演、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搭建开放的交流展示平台。鼓励民间演出团体发挥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演出活动,促进民间演艺市场繁荣发展。

(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意见。《石家庄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一是探索建立现代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个项目保护向整体性保护转变,从被动保护向增强传承活力转变,不断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健全四级名录体系,加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国家振兴传统工艺计划,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名录,制定非遗中青年传承人群培训计划。二是加强古籍整理、研究与利用,开展珍贵古籍数字化工作,建设石家庄珍贵古籍资源库。三是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统筹协调推进,发挥文化遗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报批,如毗卢寺、井陉旧城城墙、井陉古驿道、赵县安济桥等;推进中山古城遗址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加强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重点扶持市级和文物大县博物馆、主题博物馆的建设。

以石家庄市教育局为主导,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程,坚持“家乡文化进校园”,将石家庄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人文精神融入校本课程,不断拓展途径、丰富载体,逐步形成乡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教育之路。按石家庄市教育局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意见》,鼓励中小学以独具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亮点,开办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鹿泉区石井乡联合小学组织开发校本教材《鹿泉民俗乡韵》;裕华区教育局着力打造学校、家庭、文化机构和民间队伍“三位一体”的乡土文化队伍,培养校园乡土文化讲师团队,在校际间游学交流;开发家乡文化家庭教育模式,零距离与学生交流乡土文化知识;邀请地方文化机构和民间队伍共同研发家乡文化课程,送课进校;还聘请了多位不同领域的河北本土民间艺术家,定期为各学校社团指导教师授课,内容涉及剪纸、快板、书画等多个领域。

(四)实施“文化+”工程,提升传统文化竞争力

石家庄市将大力开展“文化+”工程,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和内涵,以创新发展为重点,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实施“互联网+”和“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设计和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传统文化企业改造提升,通过新型文化业态创意开发,推动石家庄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石家庄将构建一城崛起、两带串联、三区联片、多点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借势加快发展“红绿古新特”旅游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新乐伏羲、正定古城、赵州桥等传统文化旅游品牌,与京津晋鲁豫等地联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国内外游客来石观光体验和休闲娱乐消费。首届石家庄旅发大会发布了50个重点旅游招商项目,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主要包括:西柏坡红色旅游示范区、平山县温泉特色小镇、正定古城5A级国家景区创建、天山·世界之门燕赵文旅综合体、大天桂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藁城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

推进文化与工业深度融合。鼓励大型工业企业依靠文化、科技和创意设计,改造提升传统制造工艺,增加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提升品质和效益。积极利用省会的制药、纺织、钢铁、焦化等企业搬迁改造,开发体验式文化项目,发展工业文化旅游。鼓励利用工业遗存,引入京津等地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将废旧厂区和机械设备改造为文化创意聚集区和特色艺术作品。

推动传统文化与农业深度融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生态体验农业、旅游科普采摘、创意园艺农业等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形态小而美、产业新而精、效益实而优的特色文化村镇、特色农业展销区和民宿文旅产业。

推进传统文化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以“文化+互联网”为重点,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转化应用,加强传统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鼓励传统文化企业搭建自主品牌电子商务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建设,鼓励文化产品、销售企业借助大型电商平台销售,让石家庄特色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推进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探索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在财政资金补助、贴息和奖励的基础上,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探索实行企业无偿借贷、市民文化消费直补、政府购买服务等资金扶持办法,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扶持效率和引导效果。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利率优惠贷款,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中小文化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推进文化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文艺、演艺、出版、文化节庆活动等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体育产业文化体系,推广体育文化,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

(五)强化人才支撑引领,提高文创行业整体素质

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人才流动、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创新型、外向型、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为石家庄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发挥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的平台作用,加强与京津人才对接协作,完善引进方式和配套政策,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石家庄创新创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省“百人计划”的高端人才;挖掘培养使用好本地人才,鼓励企业自主引进人才,建设人才聚集高地;做好文创企业员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大与京津高校研究合作,鼓励院校之间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人才间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六)搭建文化消费平台,促进文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是搭建品牌展会平台。举办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中国石家庄O2O电子商务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将各类节事打造成为文化消费季,用常态化、多样化的节事活动,激活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二是拓展文化消费新媒介。推进“文化惠民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在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农业观光等领域推广使用文化惠民卡;继续发行“石家庄市旅游惠民卡”,实现128元的年卡畅游石家庄19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撬动文化旅游市场;继续开展“中老年人唱响KTV”活动,引导中老年人文化消费意识,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夜间文化消费。以石家庄夜经济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红太阳大剧院、洪顺曲艺社、万象天成下沉广场等一批特色突出、运营规范、环境舒适、适合市民夜间文化娱乐的休闲消费目的地,提升省会夜间文化休闲消费层次。

(王晓云,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索秉,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师;闫红梅,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程明,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1)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赢得优势——邓沛然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登)[EB/OL].石家庄市人大网.http://www.sjzrd.gov.cn/news/zhongyaofabu/1/2128.html,2018-02-07.

(2) 中国河北石家庄历史概况[EB/OL].石家庄在线.http://www.sjz.ccoo.cn/bendi/info-73713.html.

(3) 石家庄市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方案[EB/OL].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new.sjz.gov.cn/col/1490952386143/2017/05/26/1495780008146.html,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