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化旅游融合成大势所趋
(一)文化与旅游的多方位融合
第一,农业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旅游业既具生产功能又具消费功能,农业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大幅提高了传统农业的附加值和效率值,成为高效农业的优良载体。2017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写入“旅游+”理念,文化旅游融合的春风。在鼓励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条款中,旅游业排在了林业之后,成为农业融合的最重要对象产业之一。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等。到2017年末,为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表示各地可以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专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特色小镇、设施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正获政策支持。另外,各地方政府和投资主体也对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房地产化、粗放规模化和盲目趋同化保持高度警惕,对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去农业化”、以“情怀”“模式”“全域”等虚体化运作做出提前防范。
第二,工业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作为新兴的旅游细分品类,工业旅游属于国家并未制定特别的规范性要求,大小规模及配套设施的齐整程度不一,甚至很多工业旅游的品类中硬件设施都不完整。2017年底,国家旅游局批准公布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按照旅游目的地类型制定的规范,强化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展示等方面的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及服务、旅游安全、旅游信息化、综合管理等内容。有助于达到标准之后国家统一的认证、评级、享受政策扶持等。由于不是强制性规范,主要突出的是对工业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指导意义。
第三,教育与旅游业的融合。2017年,中国的研学旅行也正式起步,教育部9月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二)文化创意旅游的进一步规范
第一,特色小镇规范化。特色小镇魂在文化,特在创意,贵在产业。从发展现实情况看,部分特色小镇促进了产业要素集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的公布,全国范围的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同时也出现了房产化、虚无化、脱节化的发展误区,挂羊头卖狗肉的问题非常突出,限制了其健康和长远发展。为降温热度、纠偏隐患,2017年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特色小镇在投资、土地、建设、运营方面需要有专业性和持续性,提出各地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紧急转型升级,让特色小镇实至名归,打造特而美、特而精、有生活、有温度、有内容的小镇,强调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防止了特色小镇的盲目发展、一哄而上,有利于严控房地产化倾向。
第二,民宿行业标准化。作为非标住宿产品,民宿的个性化突出,在文化创意、建筑特色、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可塑性非常强。近年来,市场推动了民宿行业的火爆,各地都涌现出一批受市场欢迎的民宿。民宿产业已经从旅游行业的配套辅助角色转变为休闲度假产业的主导角色。但受所在区域、从业人员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民宿产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消防、卫生、安全等方面缺乏明确要求。2017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并公布了首个涉及民宿的国家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条件,让民宿行业有了依据,利于规范民宿行业,推动中国民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全域旅游迈向全域休闲
2017年,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推动了全域旅游迈向全域休闲。全域旅游以全时、全空、全民、全业、全制为特色,通过全民参与、各部门配合、各产业相互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资源,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全域休闲进一步涵盖了全域旅游,融入了运动、养生、娱乐、文化、休闲农业、休闲工业等要素,不仅要愉悦旅客,也考虑了当地民众获得的休闲体验,通过提高居民休闲质量,提高全民的生活品质。为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休闲产业活力,促进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和结构升级转型,国家旅游局6月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导则》指出,创建工作要实现“五个目标”,并起到相应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二是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三是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四是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五是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导则》成为旅游业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协调、扩开放的重要依据,坚持了“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三大方针,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为拓展休闲空间,优化休闲消费环境,推进休假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鉴于中国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诸业态融合发展的现实,影视、出版、设计、动漫、游戏等传统的创意产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孤立业态,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娱乐形式层出不穷,新老业态相互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的创意产业分类正在分崩离析。融合化和一体化的创意产业呼之欲出。对于2017年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前述五个方面基本勾勒出其年度特色,全面而事无巨细的描摹创意产业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面向未来,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论断,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发展创意产业无疑已经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立足新时代,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融合了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在未来的发展定位和趋势上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可以预见,两条主线将会贯穿始终。一是以大中小创意企业为主力军,以文化贸易为主平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存,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二是沿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思路,大力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意新业态,促进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创意、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唯其如此,中国创意产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创意产业体系。
(张京成、刘光宇,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王思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N].光明日报,2018-04-25.
(2) 《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周年为电影产业发展助力效果初现[N].中国电影报,2018-02-28.
(3) 《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EB/OL].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1129/t20171129_524043837.shtml.央广网,2017-11-29.
(4) 刘阳.《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发布:多屏时代,好剧仍缺[N].人民日报,2018-04-02.
(5) 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络直播用户超4亿[N].新京报,2018-01-31.
(6) 李国,孙雅纯.网络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或成产业和资本的盛宴[N].工人日报,2018-01-17.
(7) 姜子谦.2017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N].北京娱乐信报,2017-12-27.
(8) 网络直播用户达到4.22亿,内容监管力度持续提升[E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0539.htm,2018-01-31.
(9) 国家版权局.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
(10) 当当2017上半年国民阅读品质报告五大维度解析阅读倾向[N].中国文化报,2017-08-19.
(11) 宗月.当当发布2017上半年阅读“品质”报告:图书销售总量达4亿册[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