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律保障电影产业航向
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影响深远的年度事件。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创作、电影市场发展、电影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从电影产业的2017年运行情况看,《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电影强国的效果初显。全年票房559.11亿元,观影人次16.2亿,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3.5%和18%,增幅重回两位数的“快车道”(2)。
(一)创作生产环节
2017年的中国电影创作受到了《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明确规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现实主义创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电影创作的一体化原则。电影创作方切实提高电影质量水平,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坚守文化立场和艺术理想,大力提倡“树三讲,去三俗”。《电影产业促进法》还提出了五类国家支持创作和摄制的电影,包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题材电影;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展现艺术创新成果、促进艺术进步的电影;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的电影;其他符合国家支持政策的电影。
2017年,在企业和政府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电影产业在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形成了多品种、多类型、多样化的作品结构,提高国产影片的消费者满意度,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更上层楼,电影创作进一步繁荣。在企业方面,基于《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规范和要求,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博纳影业等各大国有、民营电影企业调整创作方向、尊重创作规律、继承优良传统、保持专业态度、发扬工匠精神,共创作生产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53.84%。在92部票房过亿元的影片中,国产电影达到51部;众多优秀影片获得两个效益双丰收,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行政管理方面,2017年作为“创作质量促进年”,电影主管部门以“百部重点主旋律电影选题规划”为引领,依法整合各类资源、简政放权,推出两项标志性措施:一是取消《摄制电影许可证》和《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国产电影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备案公示后,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发放《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中外合拍影片则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放《电影剧本立项回执单》及相关批复文件。二是《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是电影片准予公映的唯一有效证明,不再单独发放《电影技术合格证》。在进行电影完成片审查时,只审一个主要发行版,其他发行版本的质量由出品单位、发行单位或其他版权主体负责。
(二)发行放映环节
第一,偷漏瞒报票房行为受到依法惩治。长期以来,中国电影行业饱受偷漏瞒报票房的危害,市场秩序遭到破坏,产业发展受到妨害。2017年,这一痼疾得到《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化解,中国电影产业获得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2017年成为电影主管部门的“电影市场规范年”,吉林、浙江、江西、北京、山东、河南、宁夏、山西、云南等省市区陆续开展电影市场整治活动,全面查漏补缺,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配置配备相关设施。存在偷漏瞒报票房等违法经营行为的326家影院受到严厉处罚,包括停业整顿、罚款、内部通报警示等。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以及各地电影行业协会、发行放映协会也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对会员的监督,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的繁荣与规范。“电影市场规范年”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各重要档期票房均有所提升。2017年暑期档(6—8月)产出票房163.2亿元,相比上年的124.2亿元提高了约39亿元;国庆档产出票房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2018年春节档票房57.23亿元,较上年增长66.94%。
第二,盗版行为面临法律与科技联合防治。针对比“偷漏瞒报票房”危害性更大的盗版行为,《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除了法律的保障,数字水印检测系统与技术等科技手段在反盗版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电影版权保护暨影院反盗录技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在京举行了,提出了如何在全行业加速推广应用相关技术的合理建议,号召建立“一站式”的影院反盗录版权保护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
第三,奖励与限制携手提升票房真实性。2017年年底,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奖励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只要满足两个奖励条件,且全年放映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总收入55%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励。占比在66%以上的影院,获得的奖励等于100%返还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另外,2018年春节档,为了避免资本层面的恶意竞争,各大制片方联手倡议限制“票补”,每张电影票观众实际支付价格不得低于19.9元,每部电影票补数量不得超过50万张,让电影市场回归到“内容为王”“品质为王”的良性发展轨道上。
第四,农村电影市场进一步释放活力。《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由政府出资建立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电影放映,不断改善农村地区观看电影条件,统筹保障农村地区群众观看电影需求。2017年,农村放映工作在推进片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流动转固定、乡镇影院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化范围、标准化放映、农村电影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农村电影市场已建立数字电影院线319条,数字电影版权方305家,地面卫星接收中心站219个,实际运营的放映设备(2017年参与订购的设备)46428套。2017年全国农村电影市场订购达1124万9032场,较2016年同期增加129万3603场,涨幅为13%。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的影片数量达4113部,其中城市票房过亿影片177部。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促进电影创作的国际化发展也是《电影产业促进法》重要战略意图之一。该法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通过互办电影节展、合作拍摄影片、选送优质国产影片参加境外的电影节(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确规定国家应该以多种方式对走出去的优秀电影的外语译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门也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对外交流渠道和资源,积极推广优秀国产影片。国家同时鼓励多主体、多形式的境外推广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和利用社会上的活跃资源,为国产电影的境外推广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中国电影站在国际视角上制作电影、输出中国的价值观、充分展现文化自信,迈向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紧,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传播中华文化开辟了新渠道。
中外电影合作从最初的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同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中国电影界与美国好莱坞六大公司先后建立了密切、畅通的合作渠道。合作方式从最初的资本合作,逐步走向创意、人才、资源共享等全方位合作。2017年5月,《路过未来》等反映中国现实题材的艺术影片进入戛纳电影节,标志着中国电影更加开放与多样化,加快了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步伐。2017年中国有近600人注册参与戛纳电影节的市场相关活动,比2006年增加了15%,成为一支重要力量。VR动画《拾梦老人》和Free Whale成功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公布的主竞选单元名单,反映了国际电影节对中国工作室和中国动画制作水平的认可。北美上映的中国国产电影票房TOP10总额为10122.7万美元。《大鱼海棠》在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斩获最佳动画长片奖;动物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北美上映一周,票房就突破1200万美元,超过中国本土票房。电影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活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机构合作,为青年电影人走出国门、树立全球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创造了机会,派送国内编剧、导演、动画电影人、制片人等赴好莱坞学习。同时,CFDG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优秀电影剧本孵化计划、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A计划”、金砖国家电影人才交流培养计划等人才扶持计划频频涌现,成果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