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制约中越贸易纵深发展的因素
(一)双方贸易口岸与互市点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中国和越南有一部分经贸口岸基础交通设施仍然不足,通关及运输能力发展较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口岸尚未建设,验货场、储存仓库无法跟上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总体来说,中国和越南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较早,设施比较破旧,尤其是越南。越南境内的公路建设质量较差,公路运输能力低,甚至有部分越南经贸市场还没有联通公路,严重制约其运输发展。铁路轨道标准在两个国家也存在差异,两国都有各自的标准,且无法实现跨境货物的直达运输,运输过程中需要换乘火车,导致双方商品贸易的运转周期加长,交通不方便阻碍了两国人员的出国旅游。
而越南的配套工业较落后、外汇管制严格、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也会对双方贸易、投资造成影响。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越南经营商业的环境世界排名居中,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90位。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越南的竞争力在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56位。
总体而言,越南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还需要加强才能进一步促进越南与中国的贸易深化发展,而中国相比之下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多。
(二)南海问题对中越双边经贸合作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中越双方的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特别是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双方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新的框架下,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实体经济及劳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近年来,因为南海问题,双方的经贸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构想的实践发生了一定的曲折。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2015)指出,人民普遍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其中包括影响地区关系的国家间冲突)是影响经济合作的最大风险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海问题对中越双边经贸合作的宽度和深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和相关中资企业层面上,发展存在一定的挑战。如2014年的中越南海“中建南事件”,后来恶化为越南国内的暴力排华事件,使中国同越南的贸易和投资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中越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现实壁垒
近些年,随着越南在东盟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东盟与其他国家所签订的各项自由贸易协议的开放,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东盟经济共同体“10+3”或“10+6”的优惠等,有可能吸引越南贸易重心转向其他市场。
1.语言沟通障碍
中越两国在文化语言上存在极大的差异,能否精准翻译对应关键词和商品特性,事关跨境电商能否成功。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家描述,现在实际存在的跨境电商网站,60%的关键字翻译都存在歧义问题,无法准确翻译商品特性,语言障碍造成商品信息的失实以及信息扭曲、不对称对贸易的影响层出不穷。在中越跨境电商发展中,如果跨文化、跨语言的多语种贸易平台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不仅中国与越南企业之间贸易往来将不断缺失商机,甚至会产生贸易纠纷,不利于双方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2.跨币种电子支付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越间跨币种的电子支付体系、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健全,会使跨境支付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中小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有很大的顾虑。另外,货币汇率变化时常随市场波动,会影响跨境电商业务在企业和个人方面的开展。如果电子商务服务器中无法配套货币自动兑换软件,那么发展区域性的电子商务服务,构建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跨国电子支付和货币的区域合作就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那么实现跨境电商便利化服务和商业利益的共享更无从谈起。
3.物流配送成本高
对于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金额小、批次多、频率高,物流主要通过国际快递来进行运输,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赢利点。跨境物流不仅要考虑成本、速度等因素,还要考虑物流的安全性以及消费者的感受,服务质量和成本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两者无法兼顾。如果仅考虑成本因素,物流速度则会较慢,从而导致供货时间和周期较长,顾客体验的切身感受和消费的满意度会大大下降从而使客户流失;如果仅从服务质量方面来考虑,会导致成本急剧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压缩,甚至企业会出现大量亏损。即使有部分企业选择在海外建立仓库,或者将仓库聚集在一起实行规模化运输,但是这些措施适用范围小,只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无法应用于规模不大、分散的中小企业。此外,物流缺乏国际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物流标准,越南也有自己的物流标准,两者有较大差异,重复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跨境电商的效率无法提高。
此外,中越双方进一步发展受到贸易结构的影响。从进出口结构来看,中越双方并没有在对方的国内市场之间展开竞争,而是在两者之外的第三方市场竞争,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越两国主要的出口市场,目标市场的重合必然会加剧两国在这些地区的市场竞争。此外,产业结构方面的相似性会给中越双方合作深度带来消极影响,两者均在农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较大优势,产业结构缺乏互补性和互利性,影响两者贸易额的双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