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哈伯
Fritz Haber
哈伯(1868—1934),德国化学家,1868年12月9日生于德国布劳斯雷。哈伯先后在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1891年他在夏洛顿堡高等工业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此后,进入瑞士苏黎世的埃德格内西高等工业学院,在德国化学家尤奇的指导下,成为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后研究生。毕业后任耶纳大学诺尔教授的助教,后又转入卡尔斯鲁厄高等工业学院任教。1896年,任巴登大学讲师。1898年他出版了《工业电化学的理论基础》。1902年德国本生学会派哈伯到美国做访问学者。1905年哈伯在慕尼黑出版了《工业气体反应热力学》一书。书中阐述了他对氮、氢合成反应平衡关系的研究。哈伯经过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从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从火花下反应到使用不同催化剂,最后,在200个大气压A和温度在500~600℃时,氢、氮反应得到6%以上的氨。1909年7月,哈伯成功地建立了每小时能产生80克氨的试验装置。哈伯为合成氨工业奠定了基础。德国巴登苯胺和苏打公司由此看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发展前景,投入巨资,聘请化学工程专家博施从事工业化设计,耗时5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催化剂,并设计出能长期使用和可操作的简便合成氨装置。1910年该公司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试验厂。1913年建立了年产7000吨规模的合成氨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在战争期间该厂为德国提供了世界少有的氮化合物,以生产炸药和化肥。此后,用哈伯-博施法生产合成氨,在世界各国广为发展。
哈伯与爱因斯坦合影
1912年哈伯出任柏林威廉皇家协会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威尔施泰特和贝克曼两位化学家与哈伯共同领导了该所的化学部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伯的研究所被德国军方指定研究军需品,为战争服务。他们先后研制了发动机燃料的防冻剂和毒气等化学武器。哈伯的妻子因极力劝阻无效而自杀。
1918年,哈伯因研制合成氨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伯为德国军方研制杀人化学武器,为此他的获奖受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科学家的指责,认为不应把此奖授予一位不人道的科学家。哈伯本人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而十分愧疚。
哈伯在威廉皇家协会研究所任所长期间,所内人员共发表论文700余篇,他还著有《化学理论发展的实践结果》(19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所成为世界著名的科研中心。1919年该所举办的哈伯学术会议吸引了全欧洲的科学家。到1929年,该所吸引了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访问学者。在纳粹当政期间,威廉皇家协会研究所的工作受到影响,哈伯对迫害犹太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辞去了所长职务。哈伯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自己的行为中吸取了教训,成为了一位正直的科学家。他在辞职信中写道:“……我以员工的智慧和特长为基础选择我的合作者,而不是他们的祖先,我不愿意为了我的余生而改变这一方式。”哈伯辞职后曾应邀访问英国剑桥大学。1934年,哈伯在应聘去以色列丹尼尔·西夫研究所任职途中B,于1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病逝,年仅66岁。
哈伯的其他著作:《氨的制备工艺》、《合成氨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