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录学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正统派四部分类法之源流

自《隋志》采用《七录》之分类法,删并为四部四十种后,一千二三百年来,官簿私录,十九沿袭,视为天经地义,未敢推翻另创。故此项第二时期之四部分类法,非第一时期之李充单纯四部分类法。实为中国目录学史之主要潮流,亦即分类史之正统派。试取历代正史艺文志观之,未有不用其法者。私家著录,现存最古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简称晁《志》。尤袤《遂初堂书目》、简称尤《目》,见《说郛》。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简称陈《录》。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简称马《志》。四家及为《明志》蓝本之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亦莫不遵其矩范。明、清以后,著录益繁,较其部类,极少改革。偶有二三贤哲颇能闯出藩篱,自创新法,事具别章,兹不先述。谨将《正统派四部分类表》胪列于后,勘比异同,一目可尽。溯其渊源,始于《七略》,穷其宗裔,蔚为《四库全书总目》。摄述变化,可得而言:四部之称,创自《隋志》,一成不变,无待烦辞。考其由来,则以“经典”称录。由于《七录》,更沿其源,实发于《七略》之《六艺略》。“纪传”脱离“经典”而独立,亦为《七录》创格;而以史记旧事合类书杂事为《丙部》,则荀勖《晋中经簿》已首创其例矣。《七略》受秦烧诸侯史记之影响,独乏史书,未能成略,固不足责。《子部》最杂,几经并合而成,实为《七略》中“诸子”、“兵书”、“术数”、“方技”之复合体。一经《七录》之复合为“子兵”、“技术”,再变即成《隋志》之《子部》矣。“文集”之名,亦始见于《七录》,推其宗祖,实即《七略》之《诗赋略》,不过加入散文耳。至于种类之分合,亦极微少。《经部》诸类,自“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至“小学”,凡九种,由《七略》确定后,绝未有能变革者。《隋志》所异,仅移《七录·技术录》中之“谶纬”入《经部》,并附《尔雅》及“五经总义”于《论语》之后而已。《谶纬》入录,后世惟《古今书录》、即《旧唐书·经籍志》所本。《新唐书·艺文志》、简称《新唐志》。陈《录》、马《志》四家,余悉屏除。《小学》则《古今书录》析为“诂训”、“小学”,尤《目》析为“文字”、“音韵”,《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析为“训诂”、“字书”、“韵书”。《论语》则尤《目》附入《孝经》、《孟子》于其后,陈《录》遂合称“论孟”,《明史·艺文志》简称《明志》。更创为“四书”之称。“经解”成类,创于“古今书录”,《明志》改称“诸经”,《四库》定为“五经总义”。自余“六艺”,惟《四库》析“礼”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礼通义”、“通礼”、“杂礼书”,陈《录》独缺“乐”,尤《目》独聚合刻“九经”及善本各经为《经总类》,此外则绝无歧异。《经部》之可言者尽于此矣。《史部》诸类则自《七录》确定而后,变化亦鲜。《隋志》改《七录》之《国史》为《正史》,诸志谨遵,无或违异,“编年”则首由《新唐志》创称,其先则称“注历”或“古史”,而《明志》独附之于《正史》之后。“故事”亦由《新唐志》,其先但称《旧事》,而陈《录》之《典故》不得与焉。《职官》独无异名,惟《四库》析之为“官制”、“官箴”耳。“仪注”则《七录》名“仪典”,陈录名“礼注”。“刑法”则《七录》名“法制”,陈《录》名“法令”。余志无异称,而《四库》独并二类为“政书”一类,复析为“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六属。《七录》之“伪史”,《隋志》改为“霸史”,《四库》改为“载记”,余录各有依违。“传记”则由《新唐志》以上皆称“杂传”,自《隋志》并入《七录》之“鬼神”后,或依或违,各从其意,惟《四库》独析为“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五属。《地理》始于《隋志》,《七录》则名“土地”,《四库》析至九属之多。其目为“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详悉极矣。他如“谱状”、“谱系”、“谱牒”、“氏族”、“姓氏”之异称,“簿录”、“略录”、“目录”之歧名,《四库》更分“经籍”“金石”二属。原无深意,惟《明志》独缺“目录”,《四库》独缺“谱牒”,为足怪耳。以上所述《史部》诸类,莫非《七录》首创。至于《七录》所无,后来渐增者,仅下文数类耳。“章奏”创于尤《目》,陈《录》改为“奏议”,原隶于《集部》,《四库》始合为一类,改入《史部》。岁时始于《崇文总目》,简称《崇文》。陈《录》改为“时令”。“杂史”始于《隋志》,惟《宋志》独无。“别史”创于陈《录》,惟《宋志》、《四库》继述。“诏令”亦创于陈《录》,后录莫不仿之。乃至《隋志》、《古今书录》、《新唐志》、陈《录》及马《志》之“起居注”有似《崇文总目》、晁《志》及尤《目》之《实录》;晁《志》之《史评》,尤《目》之《史学》,有似马《志》之《史评史钞》合一类。及《宋志》、《明志》之《史钞》,而《四库》始析为“史评”、“史钞”二类;而尤《目》独多“国史”、“本朝杂史”、“本朝故事”、“本朝杂传”四类,特别注重近代史书,在诸志中为特异。此皆后录之轶出《七录》规范者也。《子部》则自《七略》分类以后,大体而论,反似有减无增。如《诸子略》之“阴阳家”,自《隋志》以下不复入录,“法”、“名”、“墨”、“纵横”四家,《明志》概并入“杂家”,《四库》则留“法家”,而并其余三家。《兵书略》之“权谋”、“形势”、“阴阳”、“技巧”,自经《七录》并为“兵家”后,不复分析。但或名“兵法”、“兵书”耳。《术数略》之“天文”、“历谱”二种,有并为一类者,《崇文》,晁《志》,陈《录》,《四库》。有并入他类者。尤《目》。“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四种,有并为“五行”一类者,自《隋志》至《新唐志》及《明志》。有并为二三类者。自《崇文》至《宋志》,惟《四库》独分析为七属。《方技略》之“医经”、“医方”二种,则自《隋志》以下,多并为“医方”一类,或名“医家”、“医书”,惟《新唐志》分二类。《房中》则惟《七录》独有。《神仙》则惟晁、陈、马三家有之。《七录》另有《仙道录》。除此之外,如《儒》、《道》、《杂》、《农》、《小说》,则诸录皆谨守不改。惟《四库》分《杂家》为“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之属,《小说》为“杂事”、“异闻”、“琐语”三属。其为后录所新增者,仅《杂艺》,《崇文》改为“艺术”,陈《录》改为“杂艺术”,《四库》分为“书画”、“琴谱”、“篆刻”、“杂技”四属。创于《七录》,《类书》创于《新唐志》,《音乐》创于陈《录》,仿自郑氏《乐书》。《谱录》创于尤《目》,《四库》独分为“器用”、“食谱”、“草木”、“鸟兽虫鱼”四属。是寥寥者,仅三类耳。《集部》诸类自《七录》确定“楚辞”、“别集”、“总集”、“杂文”四部,《隋志》删去“杂文”以后,仅《崇文总目》增“文史”,《四库》改为“诗文评”。陈《录》增《诗集》、《诏令》,尤《目》增《章奏》、《四库》改入《史部》。《乐曲》陈《录》改为“歌词”,《四库》改为“词曲”,又分为“词集”、“歌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之属。而已。“楚辞”以一书而成类,有似“六艺”,本不合理,故《崇文》、尤《目》、《明志》皆删并之。揆以诗词文赋皆以单篇结集之例,则“诏令”、“奏议”之入《集部》也亦宜。虽然,谈《四部》之义者,固不必过分深求也。

四部分类源流一览表(见插页) 插页之表上下左右,各有关系:循左而右,则部类始末,此废彼兴,莫不明悉。自上至下,则某录分类若干,总为几部,分合删并,触目会心。读是表者,当可了然于《隋志》、《四库》为《七略》、《七录》之后裔,非复其仇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