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话说管理:把握规律,管理其实很简单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的简单化

古语有言:“大道至简。”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组织形式纷繁复杂,管理者只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采取简单有效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努力营造简单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管理,其实很简单!当然,在掌握简单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之前,首先要知道究竟什么是管理,什么又是管理的简单化。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活动开始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至今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而对于“什么是管理”这个问题,依然是仁者见仁,没有统一的表述。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让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简单来说,管理就是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办法去工作。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管理决策新科学》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制定决策。”一句话,管理就是制订决策机制。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工作,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文化。”即,管理是工作,是器官,是文化。

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认为:“管理是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该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种认识受到了后人的推崇与肯定,形成了管理过程学派。

斯蒂芬·P·罗宾斯给出的定义是:“管理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

在现代管理学中,对于“管理”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管理是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经营目标,获得最大收益。

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等。

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主要有: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

管理层次主要有: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员工层面等。

简单来说,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两个词:生存,变好。也就是说,让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方面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何为管理简单化

管理一共包括五大要素:管理主体,即行使管理的组织或个人;管理客体,即管理的所有对象,包括人群、物质、资金、科技和信息等;管理目标,即管理主体预期达到的境界,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管理方法,即管理主体对管理目标发生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管理理论,即管理的规范和理论……管理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但众多优秀企业却用事实告诉我们:好公司的管理都简单,好的管理就是把管理简单化!在这一方面,宝洁公司的管理方式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宝洁公司人员精简、结构简单,行政管理风格同样如此。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公司倡导的“一页备忘录”里。其前任总经理查德·德普雷工作作风精简高效,他从来不会接受超过一页的备忘录,如果下属的备忘录比较长,他就会标注上:把它精简成我想要的东西。

那么,如果报告只有一页,要如何将其处理得一目了然呢?宝洁有着巨大的数据库,在认真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公司会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报告缩减,以减少阅读报告所需的时间。报告只有一页,要想集中要点,就要将报告做得简洁清楚。

可见,宝洁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学习的典范,与其管理简单化有着密切关系。

管理虽然包括很多内容,但并不是越复杂越好,不是人员越多、手续越繁琐越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化”,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混乱的事情规范化。

管理不用太复杂,但要保证公司上下对简单化处事作风的认同和理解:

对于工程师来说,简单化就是让自己的设计简洁化。

对于生产制造来说,简单化就是用简单的制度来评价生产流程。

对于市场人员来说,简单化就是用准确的市场情报为客户提供简明扼要的建议。

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管理的出现和发展

要想了解企业管理,首先就要了解管理的发展历史。对管理的发展了解程度越深,探索程度越深,就越有助于提高管理行为方向的正确性。管理理论的发展,迄今为止共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俗称“管理百年”。前辈们已经做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和总结工作,越了解他们,对管理实践就越有指导意义。

管理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理论的孕育、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定量方法(管理科学)。下面简单介绍:

序列 阶段说明

第一阶段 理论的孕育通常,只要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就会存在一定的管理行为。也就是说,管理的理论,来源于实践。1776年,英国哲人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首先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对管理理论进行了文字上的论述。18世纪的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工业大革命,管理理论的提出成为必然要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瓦特的蒸汽机,成了管理理论诞生的“助产士”。

第二阶段 科学管理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和实验,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编写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系统管理论的诞生。其核心过程是:发现问题、做实验、制定标准、培训、普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科学管理研究的重点是某个具体的行为和结果;核心目标是如何提高效率。

第三阶段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1916年,“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主要揭示了各行业管理行为的共性,首次对管理职能进行了划分,推动了管理工作的普遍开展。

第四阶段 定量方法20世纪40年代中期,这种管理方法出现。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理统计、定量分析等方式,进行管理工作,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改进。

二、企业管理的演变

20世纪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乔治·艾尔顿·梅奥对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著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并于1933年出版,开启了管理者对人的研究历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管理理论,各家学说都存在“管理理论丛林”问题。但只要对管理的百年发展历史认识清楚,就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企业管理的演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演变的必经过程,由3个阶段构成: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

阶段1.经验管理

在该阶段,企业发展规模都比较小,员工在管理者的监控下工作,只要靠人才就能实现管理。这一时期,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做事被动……抱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时候一般都以外部激励为主,激励方式多半都是“胡萝卜+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控制行为。

阶段2.科学管理

这时候,企业发展得较好,规模比较大,如果还靠人治,管理者鞭长莫及,只能将人治变为法治,但是对人性的认识还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依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依然是外部的,会对员工进行惩罚与奖励。员工为了得到奖赏,就会努力工作;为了减少惩罚,就会主动工作。员工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受管理者的指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管理员工的行为。

阶段3.文化管理

这一时期,企业边界模糊,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心态积极向上……这时,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的。

文化管理阶段,也存在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因为科学管理是文化管理实现的基础,经验也非常必要。如果说文化相当于软件,那么制度就是硬件,二者互补。只不过到了知识经济时期,人们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人性的尊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三、企业管理的未来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势如破竹,在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和引领下,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最直接的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加依赖网络。借助互联网,即使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足不出户,人们也能开展生活、交友和工作等活动。而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很难想象未来互联网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革。

对企业来说,管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让过去的人力劳动逐渐转变成机器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生产线上的劳动者越来越少,营销以及研发的投入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型,如此必然会影响企业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以及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益,让企业运作更加高效。随着脑力劳动者的逐渐增加,以知识服务代替人力劳动的职场现象越来越多。体力劳动者的管理方式不同于脑力劳动者,只有管理好脑力劳动者,才能让他们更高效地创造效益。体力劳动者一般生产物品,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可以衡量的,其质量和数量都是可监控的,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量化指标,能够对标准化的过程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而脑力劳动者输出的是知识、经验和方法,不能用量化指标去衡量,那该用什么方法来做脑力劳动者的企业管理呢?

如今,多数企业推崇的依然是狼性文化。该管理体系不支持脑力劳动者要求的自由和宽容,采用的依然是行政权力系统,鼓励员工把事情做正确。当然,想要让员工主动去做正确的事情,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实现的。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想让员工去做正确的事情,首先就要让员工主动做事。事实证明,适当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更加有成就感,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

如今,很多管理学者都在倡导人性化管理,鼓励企业采用“以人为本”的制度。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有这样的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不断积累经验、贡献知识,帮助企业从资本主义制度向人本主义制度转型,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目前,年轻员工都是受互联网影响颇深的一群人,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路成长,身上被打下了明显的互联网时代印记,管理方式如果依然停留在权力和权威阶段,也就行不通了。

未来,互联网时代定然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脑力劳动者的时代。而员工的转型,或者员工结构的变化,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制度的转变和创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种碰撞和矛盾定然会愈演愈烈,企业管理也一定会颠覆传统的企业管理认知。

了解管理的本质,才能更懂管理

经营和管理是企业运作的“两条腿”,经营是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管理则是为了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管理的本质,不同的企业管理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企业管理就是管事,对事不对人,不仅要管理人才,还要尊重人才。有人说,凡事都有两面性,企业管理是既管人又管事。

那么,企业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如今管理界流行的观点。

一、企业管理就是管理问题

对企业来说,不论使用何种运作模式,管理都是运作基础。企业只有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将各生产要素整合到一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生产资源及生产技术的有效利用,让企业的运作更加系统化和高效化,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可是,在企业管理中,问题和矛盾一直存在。在每个特定时期,都会出现特定的问题和矛盾,即使现阶段将问题及矛盾全部解决掉,下一阶段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发展的,可见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问题。

二、管理问题首要是发现问题

管理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的存在,找到问题的症结,预测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矛盾。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问题和矛盾,为什么没人发现?为何无人指出这些情况?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责任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缺少发现及改善问题的能力。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只要稍微用心,就能察觉到;发现了存在的隐患,还要能预测到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果企业管理者缺少预判能力、预判不准确,或预判准确却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没有将问题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掉,那就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一旦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那么企业很可能出现大问题,甚至失去行业竞争力。

企业是一个整体,很多管理工作都是交叉进行的,一个人的能力即使再强,也不可能把全部工作都做好。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而要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者既要转变思维,又要引导员工转变思维,关注细节,提高企业内部的整体执行力,让员工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管理科学和管理习惯,主动参与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旦员工有了归属感及责任感,就会改变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当作自己的事情解决,降低对管理者的依赖程度。

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员工主动参与,及时提出和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问题管理才能落到实处,企业发展才有希望。

三、管理本质只有两个词:生存,变好

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让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方都能更好地生存,并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举个例子:

饭店经营涉及的各方关系,主要包括:老板、原材料供应商、员工、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

(1)老板。饭店的经营管理如果能够规范、优质、高效,经营状况良好,营业额就会大增,经营利润也会大增,如此,老板就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2)材料供应商。饭店经营管理好,客流量就会逐步增大,原材料供应商需要有更多的食材稳定地销售给饭店。由此,只要饭店管理到位,原材料供应商也能保证并不断提高货物的供应量,收益自然也就多了。

(3)员工。饭店经营管理好,员工的工作强度会增加,老板为了保证饭店的日常运营,也会提高薪资,将饭店的收益分享一部分给员工,保证饭店能够按照既有模式有效地运行下去,饭店的经营状况也会更稳定。所以,员工因为饭店经营得好,薪资水平得到提升,就不用反复跳槽。

(4)消费者。如果饭店经营好,菜品可口,价格实惠,消费者就能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花同样的钱,能够享受到更好吃的菜品、更优质的服务,相当于提升了自己的消费体验感,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自己的消费需求。

(5)市场管理者。饭店经营管理好,就能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不错的生活服务,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饭店经营好,纳税就多,市场管理者也能增加收益。

一个小小的饭店,就是企业的缩影。上面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企业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本质就是让企业经营的各方继续生存并变得更好。简而言之,就是让企业本身(老板)、员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消费者)、以及政府各方都能从中获益。

优秀企业一般都懂管理、善经营,都能深刻理解管理的本质,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规范化管理和价值导向,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的共同受益。这就是管理的本质!

四、企业就是对“人”的管理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变革,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彼此尊重,按劳分配,资源整合,自由和责任并存;二者因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和目标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企业管理的本质也是对人的管理。无论是设计、生产,还是营销,都是由人来操控的,如果员工的能力不足,或工作态度不认真,即使管理机制健全,企业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企业和员工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发展平台,后者为前者创造价值。企业可以将学历、经验、能力等因素作为衡量标准来选择员工,员工也可以根据待遇、环境、发展等标准来选择企业。调查显示,多数人在找工作时都非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希望工作能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希望被认可、被尊重,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这也是近些年“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盛行的原因。

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关心的,他们自然就愿意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人文关怀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软实力,继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的硬实力,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完善的管理机制,再加上适当的人文关怀,就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企业要提高对人文关怀工作的重视,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整体实力,适应各行业的新形势。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为公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肯定其努力成果;其次,要关怀员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再次,领导要和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员工为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未来发展提建议;最后,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员工提高自身能力,使员工得到成长与提升。员工自身素养提升了,工作效率自然会有所提升,双方就会实现共赢。

掌握管理的三大基本要素

企业管理确实很简单,因为只要掌握了管理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就掌握了管理的全部。

一、企业高效运作的三要素

企业管理一共有三大要素,即管理者、企业战略和员工管理。只有满足了这三大要素,企业才能高效运转;只要具备了这三大要素,企业就能顺利运作。

1.管理者

管理者是企业的“一把手”,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大权。优秀的管理者,可以让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失败的管理者,只能让企业平庸懈怠。格局开阔的管理者,员工就会尊敬服从;格局狭窄的管理者,往往留不住人心。

举个例子,离职时,有些管理者总会用这样那样的问题刁难员工,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问题,有些员工就会主动放弃奖金,直接离职;为了不让离职员工带走客户,有些管理者甚至会公开诋毁要离职的人员……如此,企业如何才能长远发展?

管理者对离职人员的刁难,在职人员都会看在眼里,他们会推己及人,会将这种刁难在自己身上再现。一旦觉得管理者无情,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减少很多,继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因此,要想让企业高效运转,就要提高管理者的格局。

2.企业战略

对于企业或团队来说,只有先制订好战略,才能决定怎么干,继而带领众人齐心协力,将工作完成。著名典故“草船借箭”就很好地说明了战略对于胜利的重要性。该典故的大意是:

周瑜让诸葛亮用三天的时间造十万支箭,按照普通的造箭程序,这个任务根本就完不成。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诸葛亮将“天、地、人”巧妙结合起来,制订了一个不错的战略计划。

这天清晨,大雾弥漫,天还没亮,诸葛亮就命令将士们在20只船上布置好稻草人,并将船偷偷靠近曹军的水寨。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鼓声震天,叫喊声不绝于耳。因为雾气太大,能见度太低,曹军看不清对面的形势,不敢轻易上前,知道了船只的大致方向,便命令弓箭手朝船的方向射箭。

曹军原以为能够射杀很多敌人,却在不知不觉中中了诸葛亮的计谋。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以最少的代价,得到了十万只箭。

可见,企业要想高效运转,战略的制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制订可行的战略,带着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完成,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3.员工管理

企业能否高效运转和发展,关键之一就是能否做好员工管理,带领他们勇往直前。《曹刿论战》是《左转》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曹刿跟随鲁庄公一起外出应战。正式开战之前,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阻止了他。等到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后,曹刿让他们进攻。打败齐国队阵后,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又上前阻止。他认真查看了齐军逃跑时车轮留下的痕迹,才让他们追击。最后,鲁国大胜。

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两次阻止他,曹刿回答说:“作战依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将士的士气就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这时候,我军将士的勇气正处于最高点,是最好的时机。用最大的勇气去攻击最弱的士气,必胜!追击逃跑的队伍,最担心的就是埋伏,可是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不堪,旗帜倒下,说明他们跑得慌张,慌乱之中,怎么会安排埋伏?因此,我才让你们去追击!”

团队管理,不是管管就了事。管理者需要具备独到的眼光和聪明的头脑,需要将团队的作用最大化,知道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追击、什么时候行动。一句话,明智的管理者都能抓住机会,让员工抓住时机,用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大的结果和成绩。

二、企业制胜的核心要素

要想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离不开这3个核心要素:目标、绩效及过程。

要素 说明

目标 无论是年终目标,还是战略目标,一般都由董事长或老板一个人拍脑门做决定。特别是年度任务或目标,往往会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由高层下达给员工。员工不知道能不能达到,甚至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实现这些目标,致使目标变成了空话。所以,做好目标管理的前提是:与员工达成一致,设定员工能达到的目标

绩效 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惩罚,而是要激励员工,获得员工更多的贡献值。考核不是对员工的约束和激励,而是为了看到员工的优点,让他们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规避缺点。管理就是要通过绩效考核,合理设计路径,让标准化的操作过程变得更加有效

过程 管理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对员工进行管控,达到想要实现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考核,对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站在高位,掌握着众多资源和权力,却距离消费者最远,只能导致管理的失败。要想进行过程管理,最终获得想要的结果,就要更好地贴近消费者,更好地对工作进行分配,更好地对资源进行配置

管理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管理公司的过程好比练功夫的过程,正常情况应该是越练越舒服;如果越练越难受,那麻烦就大了。道理很简单,错误越多越痛苦,越痛苦就越容易犯错误。如果不能从这个负循环里摆脱出来,你就无法获得自由和解脱。所有的失败都是错误和痛苦不断累积的结果。在这个状态中,如果将管理看得太复杂,公司运作也会变得很复杂,那么只能是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力,结果却毫无价值。因此,优秀的公司都崇尚简单,优秀的管理者都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管理的境界就是简单化

韦尔奇的最高管理原则就是“把事情简单化”。他说:“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范化。”管理,需要尽可能简单化。

韦尔奇对简单化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他刚进入通用电气的时候。刚进入公司时,他在一个小型塑胶实验室工作。该团队很小,但很灵活,简单化的工作宗旨,没有一点官僚主义味道。

少了官僚主义的羁绊,韦尔奇和同事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提高竞争力、扩大业务、创造新产品上。这段工作历程让他感受到了简单明了的巨大作用。在之后的工作中,他都将这种简单化灌输到通用电气中。

韦尔奇认为,简单化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公司全体职员对简单化价值的认同和理解:“对于工程师来说,简单化就是零件种类不多、功能齐全的简洁设计;对于生产制造来说,简单化就是以操作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评价生产流程;然而在开拓市场的工作中,简单化则意味着准确的市场情报、给客户提供简明扼要的建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

1981年4月,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在韦尔奇加入通用电气的第一年,公司便获得约268亿美元的收入;2000年,获得约1300亿美元。如今,通用电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对的机遇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年,品牌的生命力平均还不到两年,面对21世纪的新经济,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企业管理者该何去何从?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管理是关键,而“简单化管理”则是全球顶级CEO的成功之道。

“大道至简”,意味着少而精,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不仅要整合创新,跳出原有的框架,去粗取精;还要抓住要害,剔除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

简约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带来了思维的革命,更是管理的革命,让我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大道至简”是企业管理的真谛

常言说得好:意识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在企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管理也需要提高质量,也需要增效。可是,要想实现管理的“提质增效”并不容易,管理者需要具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需要掌握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思想和技巧,更需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资源,提高效率。

几年前,某企业全面推行6S管理模式,管理者忙碌了一阵,直到现在,办公室的桌子、柜子、墙面、地面上还留有痕迹,由彩色胶带粘贴的框框里依然保留着某个东西的位置或方向。活动搞了一段时间,大家都感到有些疲惫。偶尔坐下来环顾四周,发现密集的箭头、框框和线条似乎比以前更加缭乱,有人甚至还对6S的作用提出了质疑。这时候,一位管理者在会议上说:“我们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复杂,既然6S难,那我们就先搞1S。1S搞好了,再搞2S;2S搞好了,再搞3S……以此类推。比如,办公室的文件柜都凌乱,就先把各人的文件柜收拾整齐。等文件柜收拾好了,再收拾抽屉。由简入难,积小成大,最后自然就做到6S了。”

这就是大道至简的真谛!

最有价值的道理,就是最朴素的!企业管理,本无定法,合适便好。目前,管理门类纷然复杂,种类各异,有日式、美式、欧式、中式……为了企业的发展,管理者都倾向于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可是,移植过来的管理,很容易水土不服;将管理进行拼凑嫁接,更会显得不伦不类。繁琐抽象的管理,最终只能沦为低效管理。

不管花儿开得多娇艳,总有一天会褪色。素净简练,才会恒久耐看。管理也一样!只有除去花哨繁芜,才能彰显本色。便于操作,容易兑现,简单易行,才是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