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分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分配在经济学各自然分支学科中的地位

现在我们可以指出有一种划分经济学领域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既能研究分配,又不至于淡忘分配与交换、交换与生产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学领域,共有三种各不相同的因素发挥作用。如果我们分别研究这三种因素,则我们就能把经济学分解成三个分支学科,而且其间的边界还是天然划清的。人类通过生产改变物质,物质通过消费改变人类。这些过程无需借助于由人类安排的任何组织的作用,人类无非是施加影响进而受到影响而已。这一切都可以由独自的个人去完成,或是由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很多人完成。这些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既有谋求保护之意,又有旨在享受一点点交往之乐趣,须知其时是不存在任何产品交换制度的。让每一个人都生产而后消费自己的产品,某种经济生活也就无所或缺了。

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建立了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人人都为自己开拓了一部分物质领域,进而人人又都得到了自然界经开拓后所能提供的直接服务。在这些条件下,没有掩饰人们与地球始终保持的关系,对自然界的明显依赖,与其他人之间的明显的相互依赖,这就是每个人经济生活的规则。从地球提供的原材料那里,每一个生产者都创造自己的收入。既然已与此过程联系在一起了,那也就不存在什么分配问题了。

不过,在此种使人人都与自然界面对面的生活方式下,也就有了更属基本层次的即所有经济学规律都发挥作用的余地。例如,这里有原始森林中的狩猎者,他们既把动物之肉变成食品,又把动物的皮毛变为衣服和住处。他们这是在创造堪称财富的东西。这种东西具有现在源源不断涌向现代城市商店的财富的那样的本质性标记。他们使用资本,而且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全都包括于其设备内了。他们的消费自有其规律。他们的酋长是一个需要一切消费品的人。对他们的酋长而言,某一种物品既不能生产和使用过多,而另一种物品又不能生产和使用过少;要是他们创造的财富是要使这位酋长诸事顺遂的话,则他们就必须防止出现有的人吃得过饱而另外的人又吃不饱的情形。

于是,这就有了一整套清晰的经济规律了,这些规律的作用并不取决于组织。这些规律是带有根本性的,我们得指出它们是万能的。它们既在先进国家经济中起作用,也在最原始国家的经济中起作用。财富无论在何处都有同一区别性标记。对它的生产和消费,总是受制于同一个一般条件。因此,首个经济学自然分支学科,应该体现财富的普遍规律:该自然分支学科应该讨论生产的更一般规律以及所有的消费规律。

第二系列的现象可溯及另外一组因素,这组因素源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凡人们开始交换产品之处,这种关系就起作用了,就因为这一点,社会才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组或是特定的行业。令有的人生产粮食,另外的人盖小屋,然后相互交换产品,而非一般经济之规律所能说明的情况发生了,这些规律是解释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的。交换要得以实现,则非有价值的决定不可;而正是这些价值,它们决定了按小组分配的条件。

在每一个小组或每一个具体行业内,都出现雇主支付工资给劳动的人以及支付利息给提供资本的人的时候,社会的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按照该术语的某种概括性定义,分配是由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一类组织引起的。论述分配的这一经济学分支学科,应首先论述取决于交换的按小组分配,然后再论述最终分配,因为它发生于各小小组内,它决定各小组的所得之工资、利息和利润。经总括的构思,确定了须内含有关按小组组织制及其产品交换的这样一种说明后,才能将分配科学包含在经济学的社会规律内。这样一门学科从对行业的小组制度作出说明起,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它为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买卖的条件作出说明,而且指出,作为一个整体,各小组的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然后,该学科说明在这种方式下某一个小组全体所拥有收入的情况。工人得到该小组所得收入的一部分,资本家得到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家得到所剩的全部——要是还有所剩的话。总而言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成为生产者时,所产生的这些清晰易辨的社会关系,就都可以按照这一标题加以论述了。不过,该术语不能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名称,要是这样用了,它就含有了这样一种概念,即按此名称所作论述的既非生产也非交换。分配是这样一个过程,就其所具有的完整性而论,是包括交换在内的,但这一交换又是属于生产内部的交换。因此,把经济学的第二个分支学科描绘成分配科学,这就不得当了。因为在公众看来,生产和交换有差别这一意思,是与该术语连在一起的。当我们获悉由于发生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所致的后果时,我们接着就得深入弄懂,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又发生了什么。

业务性质丝毫不变,而生产继续有组织地进行,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一直到最后,人们自始至终就生产同类物品,而且就按同一加工方法生产此类物品,这会变得司空见惯。他们使用的工具,还有原材料,也可能从来不变;而且就连所在行业能够形成的财富总量,不管结果怎样,他们也可能不加改变。情况如此,人们就可以把社会生产视若停滞了。社会经济处于这样一种不变状态之下,分配无论怎样难乎为继,也还会起作用。各小组还会交换产品,而且每一个小组都会凭借各小组产品的价值谋求集体收入总量。农产品价格应当决定农场主的收入,而矿石价格则决定矿主的收入。作为一个整体,各小组的收益会在构成一个大组之下的小小组间加以分配,然后再采取某种措施,把所得收益分为工资、利息和利润。

我们称作价值的“自然”标准,或者工资、利息和利润的“自然”或正常的费率,等等,实际上也就都是静态费率。这种费率与一个组织严密、不存在进步所引起的混乱的社会中出现的那种费率是完全一样的。与古典经济学家所意识到的相比,此类费率与一种彻底研究关系要密切得多,这种研究就是他们所称的自然价值的研究。

把社会归结为一种稳定的状态,使各行各业一如既往地完全自由地存在,使劳动和资本具有绝对流动性,它们不只在行业间自由流动,而且在与李嘉图的研究中一样合乎情理的理论世界中也具有流动性,那么这就会有一种自然价值体系了。这些价值是各商业城市商店费率一直波动不止的价值。还会有一种自然工资和利息的体系。这些体系是各工厂、田地、矿山等等的劳动和资本的薪金额始终据以上下波动的标准。就这一点来说,自然的、正常的以及静态的等等词都是同义词。经济学中描述价值、工资和利息等标准的这一分支学科,应该有意识地呈社会静态经济学理论的形态。这种理论,当论述若不发生生产方式改变等等大的干扰就会继续存在的分配时,此类干扰是永远导致行情偏离在古典经济学中是合乎情理的那种自然标准的。

不过,这种静态状况是想象中的状况。一切自然社会都是动态的,我们必须侧重研究的那些社会尤其如此。历史上的理论研究是凭想象创造一种静态社会的那种研究。就现实世界来说,持续不断的变化,时时都在把劳动和资本从一种职业中推出,又推进到另一种职业中。在各行各业中,这种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既改变生产方式,又改变产品的种类和产量。然而,这并没有否定静态理论得出的结论,因为静态规律毕竟是现实的规律。在理应保持某种固定形状且不得不以某种固定方式在世界中起作用的那几种因素,在变化了的现实世界中仍然起作用。我们总可注意到它们与其他各种因素一起发挥作用,但我们又必须把它们想象为单独发挥作用的因素。我们把它们分别加以研究,就是为使我们能从中了解在动态社会中发生的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设想了一种静态社会,进而把这种孤立方法冒险地和迫不得已地付诸应用了。

然而,仅仅由于疏忽,这才出现了那种与现实社会的动态状况不相符的想象的和静态的状况。一切在不变的世界中会起作用的因素,都不仅仅会在变化的世界中发挥作用,而且甚至还会是那种世界的主导因素。它们不仅使价值原原本本地维持着自然标准,而且还使之围绕那些标准波动;它们还使实际工资和利息始终相对接近于自然费率。

至此,我们说明了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的界限。第一个分支学科论述普遍现象,第二个分支学科论述静态社会现象。先论述不论人类是否组织起来都起作用的那些经济学规律,接着再研究取决于组织但不取决于进步的那几种因素,最后必须研究促进进步的那些因素。除社会处于静止状态所发挥作用的那几种因素之外,我们还得加上社会陷入变动和混乱状况时才起作用的那些因素。这就使我们有了一门社会动态经济学。该学科将使在我们的理论中合乎情理的这种社会呈现类似于现实世界的社会中所具有的那种状况。它将提供一种静态理论公开或有意置之不理的东西——改变生产方式和影响社会自身结构的种种变化。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是第三个经济学自然分支学科的内容。

需求正在变化之中,因而需要生产的财富的种类也得随之变化并进而予以改变。新的机械生产方法正在使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高效率机器淘汰质次机器;新的动力投入使用,新的原材料得到利用了;人口增长并迁移,随之带走了部分新增财富;大型工业发展,从而挤掉了小型工业;地球上到处都是人而且处处是财富。不过,这些变化中,没有一种是有助于阻止静态因素发挥作用的。就此而论,种种变化合在一起也是枉然的。无论自然价值规律还是自然工资率、利率和利润率规律,都丝毫无损。不同的一组因素与静态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实际价值、工资等等就是这两类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着手动态现象研究时,我们的理论是自我完善了,所得的结果是使我们的理论对现实中的世界作出了充分的解释。要是构筑理论上的动态世界的该理论,不独是有根据的而且还是彻底的,那么,这个理论上的动态世界就的确是宛如现实世界的了。就像存在否定种种理论结论的影响一样,这个理论也包含摩擦和失调等因素,这是企业家身感实受了的。假如将理论上的动态世界的研究进行到底,其所得结果谅必就会填补迄今为止一直存在的这么一个空白,即一门经济摩擦与失调学。

就方法而论,就像李嘉图学派的理论一样,动态经济学理论也必须使用演绎法。它必须以静态经济学的假设为基础,静态经济学的结论,我们注意到,是毫不妥协地实现了理论化了的。然而,现实主义是动态理论的显著特征。动态理论在其理论观点领域,就包含这样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使某种演绎经济学全面诠释现实世界所需要的。

在竞争裁决何种价格波动是由静态因素决定的,以及何种价格波动是由动态因素决定的世界各地市场,实际价格就像钟摆时而在一条假想的垂直线的一侧、时而又在该垂直线的另一侧那样,时而高于标准又时而低于标准。该垂直线会与钟摆静止不动的那个位置重合,要是它仅受静态因素影响的话。诸如此类的摆动之所以出现,应当归因于动态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动态因素是可以计量的。诚然,我们先得了解静态因素之性质以及在唯静态因素起作用的情况下它们会使钟摆所达的位置。价格围绕自然工资的波动只有采用某种类似研究方法时,才能给予说明。自然工资、利息以及由实际费率所显示的这些标准的波动,莫不如此。静态因素决定标准,动态因素则引起种种变化。

不过,这并非动态因素的最大影响。我们在对实际价值、工资利息对自然率的偏离作说明时,我们并不了解有关它们的最重要的情况。我们可以注意到,这种动态因素创造出了静态因素能够发挥作用的新条件。在这些新条件下,自然价值等就与在原有条件下不同了。例如,棉布价格,当此织物为手工织品时,它是完全自然的,可一旦成为机织的时候,就远非自然的了。棉布的正常价格,因为有瓦特、哈格里夫斯、阿克赖特以及克朗普顿等人的发明而降低了。在这些人着手纺织机械研究并取得成功前,棉布价格的波动约达一个自然标准,其后则是约达另一个标准了。类似地,由于深远的动态影响,工资的正常水平也提高了,而利息水平则降低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由静态因素决定的某种价值、工资和利息标准。此时,实际费率围绕这些标准的波动系动态原因所造成的。再过些时间就可以发现,这些标准自身也经历某种变化,这些非比寻常的影响,是都可归因于动态因素的最重要的影响的。实际上,失调和变差理论是经济动态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说得上是一种进步理论。如果有重要一些的经济动态因素继续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到了2000年,世界的正常财富数额就会比现在的还要大,而工资的自然水平却比现在要高很多。

现在,我们面临着经济学三个自然分支学科的划分。其中,第一个分支学科包括财富这一普遍现象。任何东西要是在社会发展的条件下获得和使用财富的过程都是适用的话,那么,它就属于这一分支,这就是物资。第二个分支学科包括社会静态经济学,主要是指在财富方面,如果社会是有组织的,如果在其组织形式方面或其行为方式方面不发生什么变化的话,那么进一步还会发生什么呢。第三个分支学科则包括社会动态经济学,讲的是,由于社会在形式和在活动模式上都正在改变的这一事实,进而就社会的财富和福利而言,还会有什么进一步发生。

如果我们想指出与四个传统分支学科有关的相类似的三个分支学科,那么我们还得讲一下论述普遍经济现象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它包括自然置于导言性分支学科内的基本概念和事实。不过,这一分支学科也可看成是包括所有有关消费的必要的讨论。既然这是一种个人的独特的活动,那么有关它的基本规律,在所有社会条件下也都是相同的。第二个分支学科,讨论已在交换项下一起予以论述的价值、自然或静态工资和利息,这些均已在分配项下共同讨论过了。第三个分支学科,专用于论述生产的动态,包括价值和分配的动态的整个变化。而且,由于人类需求变化构成消费的动态,因此,这种变化的结果也就被作为一个要素,纳入该分支学科论述的材料里了。这里提出的这三个分支学科尽管相互关联,但却是各不相同的。第二个分支学科从其数据中采用了在第一个分支学科中论述的事实和原则;第三个分支学科则以假定第二个分支学科阐述过或假设过的一切开始。就四个原分支学科来讲,这三个分支学科各不相同。这四个传统分支学科相互融合,与这里建议的这三个学科绝无重合之处。(因篇幅所限,将此边注置于此。——译者)其中的三个都无望得以彼此融合;而且,四个分支学科中没有一个是精确到与我们所称的三个分支学科相对应的。注1

注1:要是“静态分配学”这个名称已在使用中,而且所下的定义又是很笼统的,则在其所论范围上,这个名称看上去或许会与建议采用的三个分支学科之一的第二个分支学科有重合之处;而要断然去除此类疑虑,则又得给该术语,即分配,附加涉及面广的意思了。因为既然如此,该术语就得包括这样一层意思,即社会生产的组织就得细分为单个的小组了。

用两条相交的线划分,得到的是四个分支学科,而不是三个分支学科。对经济生活每一种可能的用语的论述,是要求我们研究附图中专业领域1,也就是原始静态经济学,然后是专业领域2,也即原始动态经济学。要是其后我们要开始研究社会领域,我们就该立即研究专业领域4,也就是社会动态经济学,而且应该不考虑必不可少的社会静态经济学这一分支学科。由于我们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弄懂动态社会工业的规律,因此仅包括1、3和4领域也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动态经济学所促成的这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要是在这里以某种更为详尽的方式,说明用一种社会经济进步理论解决某些问题是可行的话,那么,就事实这一点,还会变得清晰起来。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中,有涉及经济变化能给人类带来收益的种种可能性的。这些问题,就其实质来说,都是新的问题,因为流行的经济研究方式,迄今为止,一直尚未把它们逐个地给离析出来,使它们一目了然,而且提供解决它们的数据资料。这个理论不是没有提及进步的,它自身就是创立于整个学科据以分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样一种四重区分的既古老而又令人困惑的一种方案的基础之上的,但它不可能解决进步提出的那些问题。这是因为静态规律知识作为动态规律知识的基础,它是不可或缺的。就以力学来说,但凡静止的力都必须未等弄懂运动的力之前就了如指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