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酸性保护膜与微生物

广告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气质姣好的清纯美女,用手指轻轻拂过自己天鹅绒般细滑、微微泛光的肌肤,此时,悦耳的画外音响起,开始向您介绍一种可以保护皮肤天然酸性保护膜的洁肤皂。一块儿肥皂也能行?还有,皮肤的酸性保护膜到底是什么?

与其在广告里找答案,不如去请教化学实验员,他(她)会告诉您:酸溶液的pH值很低,大约为1~2;碱溶液的pH值则很高,大约为11~14;pH值中性为7,比如水。

下面的例子可以让您更好地理解酸碱度:具有强腐蚀性的硫酸十分危险,其pH值低于1。有趣的是,紧随其后的是我们的胃酸,pH值约为1~1.5,在厚厚的黏液层与弱碱性黏液的保护下,我们的胃幸免于胃酸的腐蚀。柠檬汁的pH值为2.4,醋酸为2.5,阴道内部为3.8~4.5。人体皮肤表面的pH值为4.7~5.5,pH值6.5~7.4的唾液已具有弱碱性,皂液的pH值为9~11,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最高,约为14。

由此可见,皮肤的酸度虽不具腐蚀性,但明显已呈酸性;皮肤的酸来自角质细胞废料、皮脂、汗水等新陈代谢产物。汗水中含有乳酸(Milchsäure)与其他酸性物质,类似于很多护肤品承诺的“轻度刷酸磨皮”效果。这些酸性物质分布于我们的角质砖墙,不仅可以降低皮肤的pH值,还会凝结水分提供给最上层的皮肤,因此被称为“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同样,渴望赚钱的日化行业也想仿制保湿因子,造出“保湿霜”销售给顾客。

皮肤的pH值如此重要,与在它上面生活的有机物密切相关。皮肤就像一条坚硬的石子路,这里没有相亲相爱,而是充满了激烈的巷战。由病毒、真菌、螨虫及其他成百上千种细菌组成的各大帮派,长年马不停蹄地相互竞争牵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生物们。人类微生物群系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演化,构成现在体内外所有病原体的总和,它们分布在皮肤、口腔、生殖器、肛门以及肠道内,其中只有1/4来自人体本身,其余75%则是定居在我们体内外的“客人”。每个人身上都生活着不计其数的细菌,大概是世界总人口数的上千倍。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皮肤上的微生物群系有时甚至要比早已为人熟知的肠道菌群更为重要。多亏了不同菌落间的相互牵制,我们的皮肤才不会发炎。作为微生物的寄主,皮肤的酸性环境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气候与舒适的栖息地。

每平方厘米皮肤上,大约居住着上百万个微生物短客与“常住民”,作为回报,微生物会守卫我们的健康,没有它们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们生产抵御入侵者的防御武器,发挥抗生作用,通过与人体其他抗体的合作,在我们的防御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还是免疫系统的教练。可以想象,没有微生物,我们将变成弱不禁风、手无寸铁的软骨头。此外,病原体以群落出现的方式,反倒有利于免疫系统将其迅速识别出来,从而确保只向“坏人”发起攻击,避免连累拥有居留许可与宾客待遇的有益菌落。

微生物对人体来说不可或缺,而完好无损的酸性保护膜则是这些小客人的最佳培养基。不幸的是,各种卫生措施、皮肤护理、药物、服装、疫苗、消毒剂、抗生素、饮食、紫外线等都在改变着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仅仅是洗手,都会连坐一些重要的微生物。此外,剖腹产不利于婴儿皮肤微生物菌落的形成,因为他们失去了获得母亲阴道细菌的机会——妈妈送给孩子免疫系统的第一份礼物。当今时代各种先进的救生技术,往往也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