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信息化发展概况
海关是我国政府中最早开展信息化应用的部门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经历了单项应用、系统应用、内部联网应用、跨部门联网应用、辅助决策应用、泛在化应用6个发展阶段,先后实施了H883系统、H2000系统、“金关”工程一期和“金关”工程二期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形成了“电子海关”“电子总署”“电子口岸”信息化应用格局,实现了海关管理和政务管理信息化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关总署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海关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海关及口岸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关信息化系统工作日均处理税收60多亿元,处理主要通关单证达百万元级,海关已与口岸管理部门实现了17类许可证件的联网核查。
【基础环境建设】
(一)应用业务系统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要求,海关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海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指导意见》《海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技术规范(试行)》,完成署级系统的梳理分类,形成了6个系统、53个子系统的清单,并完成与正运行的署级信息系统名称、数量等信息的比对工作。进一步加大信息共享力度,积极推进“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三通工作,第一批共享了企业信息、统计月报等74项数据,第二批又增加了加工贸易合同手册、报关单信息、税单信息、通关参数等12项数据。报关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建设试点应用被列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示范项目。
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并于2018年4月20日完成转隶。截至2018年6月底,已完成海关总署与原质检总局、各直属海关与原直属检验检疫局之间网络及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工作;推进整合申报工作,发布《海关总署关于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申报电子报文格式的公告》,指导相关企业开展系统修改工作,完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1062张表的全部数据导入海关大数据云平台,并启动增量数据同步工作。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
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关系统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2017年海关总署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主要职责,并发挥海关垂直管理体制的优势,各级海关进一步加强海关系统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力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运维工作的量化评估,启用了核心节点和核心系统可用率、骨干网可用率、核心局域网可用率等指标的新算法,统一了可用率指标算法。2017年,H2010通关管理系统核心系统可用率达99.85%,骨干网可用率达99.998%;电子口岸专网核心系统可用率达99.96%,骨干网可用率达100%。
建设了安全管理中心,作为海关网络安全工作统一的工作平台,实现了对全国海关及各直属海关单位网络安全态势的实时掌控,提升了“看得见”的能力,提高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海关网络安全设备达1338台套,汇总了2017年全国海关告警总数53万余条、事件数18亿条,发布通告、预警70条。
建设了运行管理平台,初步建立了全国海关运行环境设备和署级应用底账,实现各项运维管理流程规范化和可视化,进一步提升了海关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全面掌握全国海关系统整体运行情况提供了信息支撑,有力提升了运维保障能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海关网络安全设备达12.32万台,机房达112个,处理工单13.82万条、告警32.22万条。
(三)标准化建设
基本形成新的海关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架构。借鉴国际相关领域信息化标准参考模型和国家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思路,并充分体现和突出海关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基本确定了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管理维护标准6个子体系在内的海关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制定发布了《海关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了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任务,对参与标准化制定、实施的各方在各环节的具体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以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对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定;加强了对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对存量标准加强复审,对增量标准加强立项审查,整合精简标准,实现标准的提质增效。
形成海关信息技术标准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方案。通过建设海关信息化标准管理与应用系统,实现各类标准信息的统一发布,提供标准信息的一站式查询、下载服务;规范标准修订工作流程,实现标准制定、审批、发布的无纸化、流程化管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提醒;实现标准与应用关联管理,为海关信息化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大数据应用】
海关大数据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依托全国海关信息中心成立海关大数据应用中心,组建了数据治理、基础平台和应用建模3个专业团队,并实现海关大数据云平台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组织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完成海关内部89个核心应用系统3000余张表的数据,以及随附单证、部分海关机检设备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工作,完成了外汇管理局、原工商总局等外部数据的采集工作。梳理了来自11个部委和巴基斯坦、韩国、新西兰等5个国家和地区海关的交换数据34种。完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至海关大数据云平台1062张表全量数据导入。定期发布海关服务资源目录,为全国海关提供大数据应用信息及支持服务。
组织开展海关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简称H986)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式X光机(简称CT机)的智能审图实用化攻关。重点开展智能化核心技术和实用化应用成效攻关,采用经图像样本学习的计算模型进行审图。H986识别27种商品的准确率达95%以上,识别49种商品的准确率达80%以上。快邮旅检方面,识别10种商品的准确率达95%以上。相关试点海关通过智能审图报警查获走私违法案件,包括货运伪报、夹藏情事;快邮旅检查获仿象牙制品、管制刀具、枪支部件等违禁品,以及手机、手表、奶粉等应税商品。
【互联网+海关】
按照国务院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有关要求,海关总署于2017年启动“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建设,并于2017年6月底上线运行平台1.0版。该平台涵盖用户访问、信息资讯、信息检索、服务引导、咨询问答、监督评价、个性化推送等功能,2017年年底11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2018年,在“放管服”、机构改革等背景下,海关总署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海关”建设,推进平台的标准化、网络化、集约化建设,新增21项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事项。截至2018年6月,海关总署148项政务服务事项已有133项实现网上办理。
【重点工程及项目】
(一)“金关”工程二期
2018年2月,“金关”工程二期完成竣工验收。“金关”工程二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工程自2013年7月启动建设,历时4年多,共建设20个项目群、109个项目,完成了国家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工程打造了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整体运转高效的监控指挥系统。监控指挥应用系统实现海关总署和42个直属海关、156个隶属海关的全国三级监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语音的互联互通。通过打造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全国海关风险防控中心、税收征管中心与各业务现场的连通。系统为构建海关运行关键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监管通关、关税征管、加贸保税、统计分析等共488个指标的展示,实现了全国通关一体化预申报、现场验估、查验、放行、征收税款等共20个指标,以及报关单、舱单、运输工具、查验、旅检、快件等94个业务指标的实时运行监测,全国海关的业务运行状况数据尽收眼底。
工程建立了全面、动态、自我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模型,落实“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管理机制。企业进出口信用管理系统实现了海关企业管理全部常规业务的一次操作、当天办结。企业通过该系统办理行政许可、注册登记、信息变更、企业年报、企业信用等级调整等业务超过100万次。我国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货物在出口到新加坡、韩国、欧盟、瑞士、新西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35个与我国已实施AEO互认国家(地区)时,查验率降低60%~80%,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降低50%以上。
工程构建了智能审核、无纸作业、集约管理、信息共享、顺势监管的加贸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工和保税管理系统优化了海关加贸和保税管理流程,将20余种保税底账整合为加工、物流、设备3类5种,将9个业务环节整合为3个,大幅简化业务字段80余项;创新了海关保税管理模式,创建了核注清单作为保税管理的核心单证,引入风险管理,实施分类审核,从根本上解决了料号、项号两级数据两次申报、两次审核、两级管理问题,大幅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贸易成本,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和保税物流管理系统总署标准版,为全国13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相关辅助系统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程构建了全国底账统一、物流链全程可视的物流监控体系。“金关”工程二期构建了以物流监控指挥中心为载体,以物流信息系统与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两线交叉验证为手段,以舱单、运输工具、监管场所等为监管基点,以查验、登临、巡查、核查4项实体查控为保障的海关新型物流监控体系;形成统一、集中的物流底账,实现“事前预测、事中监管、事后分析”的全程监管,通过实时、高效的数据分析,提高了海关物流监控电子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卡口、罚没物品仓库、运输工具、文化保税物品及旅客监管等方面应用,降低了人工干预,提升了物流通关效率。
工程打造了“情指一体”的缉私作战新模式。缉私管理系统打造“情指一体”的海关缉私作战新模式,提升了对走私违法活动的预测发现能力,提高办案质量。自2016年试运行以来至2017年年底,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利用缉私管理系统累计查获线索3630条,数据导侦办案819起,涉案总案值达166.6亿元。
工程构建了海关移动应用的生态系统。移动应用业务系统进一步拓展了海关信息系统运行边界,使海关行政运行和执法作业更加高效、规范,对外服务更加便捷、人性化。以移动查验单兵作业系统为例,系统实现了查验作业的无纸化、移动化,查验人员通过移动终端与相关人员互动,共同对单货情况进行研判,实现查验信息联动、共享和查验操作全程无纸化处理,大大缩短了查验时间和人力成本,并强化了对一线查验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二)H2018工程
H2018工程以提升海关全面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与服务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促进合法货物便利进出、安全与税收风险有效防控、业务运行协同高效、对外服务方便快捷、对内管理科学规范为要求,全面支持以关检融合信息化、H2018核心通关系统、海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以及智慧监管、智慧征管、智慧缉私、智慧统计、智慧保税监管、智慧稽查、智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海关建设,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海关信息系统总体框架,打造以智能作业、智能分析、智能服务、智能管理为重点的应用平台,实现海关作业与监控智能化、风险分析精准化、对外服务泛在化、内部管理规范化。
2017年,海关总署启动H2018工程建设。组织编制了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建立了工程组织管理机制,组建了工程建设队伍,编制了工程业务需求分析报告和总体技术方案。2018年1月,H2018工程正式立项,并将关检融合信息化保障任务统一纳入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