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化发展概况
2017年,财政信息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狠抓任务落实,统筹推进财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效破解信息化发展重大难题】
(一)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迈出重大步伐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是破解当前“放管服”改革难点、堵点的重要举措。财政部按照39号文有关要求,扎实组织推动各项工作,按时完成“自查、编目、清理、整合”,积极开展“接入、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整合成效初显。一方面,将现有系统按照“行政办公、业务管理、决策分析、支撑安全”4类整合为24个系统、118个模块,从规划上消灭了“以单个司局、处室名义存在的独立信息系统”,建立了业务间的联系,为业务融合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基于门户实现了3个网段所有系统的整合集成和单点登录,有效提升了财政部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二)信息资源共享取得较大进展
一是编制形成《财政部本级数据资源目录》,并在涉密网开通《财政部本级数据资源目录》专栏,实现了数据资源在各司局的共享服务。二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经编制、核对、确认形成可跨部门共享和向社会开放的《财政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三是研究形成《财政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共同建立财政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范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三)《中央本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设方案》研究形成
经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互联互通业务需求,编制形成《中央本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方案》,提出“业务贯通、技术整合、管理融合”的总体思路,明确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支撑等8项建设任务,重点以整合集成方式,建立跨业务、跨系统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一条主线,三条支线”的衔接贯通,支撑业务主线的闭环管理及核心业务、专项业务的贯通共享。
(四)财政核心业务基本实现协同
以开发新版中央国库支付系统为抓手,着力实现财政核心业务协同。新版中央国库支付系统采取与预算管理系统共用基础数据、统一业务口径、统一技术标准等手段,实现了预算编制与执行业务在流程和数据两个方面的顺向衔接和逆向反馈,建立了资金拨付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模式,具备了支持政府经济分类改革条件。系统已投入试点运行,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及单位、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共用一套系统,全流程在线办理资金拨付业务,基本实现了核心业务协同的工作目标。
(五)涉密网分级保护测评圆满完成
一是妥善解决绝密信息处理问题。对涉密网中绝密信息的来源、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制定《涉密网预算相关系统绝密信息处理方案》,提出了“堵增量、去存量”的总体解决思路。通过通知形式,要求中央部门在“二上”报送2017年部门预算电子版时不再包含绝密信息,从源头上堵住了新增绝密信息;研究形成《涉密网预算系统“绝密”标识信息处理方案》,据此完成了涉密网中现存绝密信息的剥离。二是涉密网通过分级保护测评。国家保密局根据财政部涉密网测评申请,委派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进驻财政部开展涉密网现场测评。测评中心组织专家完成论证评审并经国家保密局批准后,出具了《财政部涉密网—涉密信息系统检测评估报告》,测评结论为“基本合格”,为金财工程竣工验收扫清了最后障碍。
(六)金财一期工程通过整体竣工验收
认真做好金财一期工程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在涉密网通过分级保护测评后,立即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财政部开展竣工验收的批复意见,组织完成工程、技术、财务、档案分项和综合验收审查,全力做好金财一期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组织协调,并于2017年12月圆满完成金财一期工程整体竣工验收。
【全力提升信息化保障水平】
(一)较好完成财政部重大改革的技术支撑
一是配合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完成了中央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改造完善,有效保障了《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的实施。二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在财政部门户网站建立“放管服”改革专栏,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发展。三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依托中国政府采购网建成统一、有效的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在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和部门之间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四是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要求,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工作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继续做好财政运行管理技术支撑
调整完善地方预算综合管理系统,融入公文驱动和预算管理总账理念,提高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组织完成新版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建设和部署实施,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基本完成政府财务报告管理系统试点工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系统全面实行单轨运行,构建了全流程在线办理的电子化缴款新机制;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整合监管平台和执行平台,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继续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的升级与维护。
(三)持续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是完善网络和系统运行环境。开展基层预算单位联网建设,部署完成400多个试点部门的网络接入,在支撑基层预算单位在线业务处理上取得重大进展;按照资源池化、集中管理调配原则,统一规划和配置系统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服务能力。二是改造和完善机房环境。完成了财政部涉密机房改造和全部网络、设备和系统的整体搬迁,从根本上消除了机房安全隐患。三是优化完善IT服务管理体系。完善运维管理平台,优化运维流程,强化对核心业务监控,提高故障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四是优化客户端技术支持和服务响应流程,及时了解用户诉求,变被动请求为主动上门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网站信息服务
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网建设。重新规划设计网站功能,调整优化版面布局,合理设置频道栏目;紧跟政府采购动态,扩大网站信息渠道,不断提高信息发布时效性和权威性;健全网站运行维护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府采购网发布标讯115.2万条,网站日均访问量达到200万次,受理各项服务请求6.8万人次,用户满意率达99.96%。二是继续做好财政部门户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加强系统监控,实时掌握网站运行状况,确保网站稳定、可靠运行及访问顺畅。
【全方位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一)强化网络安全总体规划和责任落实
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整体规划。依据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发布《财政网络安全总体策略》,涵盖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14个方面的安全策略,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行业的总体安全目标、原则和要求。二是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有关要求,编制财政部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和执行约束力,切实保障财政工作安全、高效开展。
(二)完善网络安全基础防护
一是做实、做细网络安全检查。对财政部机关开展地毯式网络安全检查,对12个省级财政部门和12个专员办进行网络安全现场抽查,全面排查了风险和隐患,堵塞了漏洞,进一步提升了财政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二是强化应用安全。完成财政系统身份认证系统国产密码算法升级实施,确保重要领域采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在财政部互联网出口部署应用防火墙、漏洞扫描系统,监控并阻断外部威胁和攻击,提高应用系统风险防护能力;规范应用系统上线流程,确保应用系统上线前安全合规;持续推进应用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有效、到位。
(三)加强网络安全应急保障
一是做好重大政治活动期间保障。成立网络安全保障小组,坚持7×24小时值班值守,全天候监控网站和业务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有效保障了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峰会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网络安全。二是完善容灾体系。继续开展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建设,升级完善涉密网同城容灾系统,实现三里河和丰台两个数据中心的实时同步读写;完成西安异地中心备份中心建设,设计远程异地容灾系统技术方案,为异地容灾系统科学、规范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做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建立应急处置协调机制,部署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四是强化信息安全通报。重大活动期间和重要敏感时期,若出现重大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则及时判断事件类型和危害,并第一时间将事件简明情况向上级报送,做好应对和处置。
(四)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多层次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自觉参与安全管理,防范安全风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网信办关于《网络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网络安全战略意识和法律意识。举办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通过OA系统及时传阅《信息安全通报》,增强干部职工对当前网络安全形势的了解,提高网络信息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