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册:防疫抗疫2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首发,快速地蔓延到全国。随着被感染人群的急剧增加,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节:因为这场疫情,家庭团聚被自我隔离取代,喜乐团圆被降格为报一声平安。昔日繁华的商场、热闹的景区变得门可罗雀,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拥挤不堪,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连小憩几分钟都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在疫情的影响下,务工人员延迟返工,学生延迟返校,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不论在武汉还是在其他地区,人人自危,出现一系列的紧张、害怕、愤怒、情绪低落等应激反应。

当时我正在美国休假,听闻疫情扩散,立刻作为组织者之一参与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心理援助工作,为一线的心理援助者提供督导,并面向大众开展了普及防疫心理知识的直播。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联系我编撰一本面向大众的关于防疫抗疫心理自助的读物,而我正有此打算,于是一拍即合,开始了这本读物的筹备和编撰工作。之后,我和我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一批充满奉献精神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在极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本心理自助手册。

不同于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针对疫情的心理自助读本,我们这本手册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本手册的科学支撑。认知行为疗法是科学、循证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短程、高效的特点。“自助”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之一,也刚好和本手册的主旨相符。本手册尝试以认知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疫情下人们的心身反应,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措施。

第二,采用问答的形式,结合防疫抗疫的心理援助公益热线来电内容,针对大众的疑惑,整理归纳出了20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并一一解答。手册不仅包含科学可操作的应对方法,还涵盖了专业易懂的科普理论。

第三,加入了疫情下应对哀伤的内容。疫情中后期,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多,哀伤这一议题将变得尤为重要。本手册将哀伤部分独立成章,前瞻性地帮助大众理解重大灾难性事件中因丧失而导致的哀伤反应。

第四,选编了8个在研究和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心理自助工具,让读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心理自助”。

手册编撰过程中,我的学生李荔波和韩婧辅助我搭建了手册的框架并在我的指导下对所有稿件进行了多次修改。李婉君、徐慊、朱雅雯和我一起撰写了前两章。北京化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徐洁副教授策划负责了第四章有关“哀伤”的内容,我的学生邢怡伦、唐苏勤、徐鑫、焦克媛、唐任之慧、邹欣妍和我的好友美籍华人刘新宪先生也参与了第四章的撰写。还有数名参加我的认知行为治疗两年连续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参与编写了第三章和第五章。参与编写本手册的人员众多,均已列在文前编写人员名单中,恕在此不一一列出。另两名学生王子弋和王薇则搜集编写了附录部分。

编写时,我们充分参考了心理援助公益热线的来电内容,并向广大心理咨询师征集了主题。从确定书的主体框架到定稿完成,我们仅仅用了七天时间。这七天内,因为我在美国,基本上是中国时间和美国时间连续开工,每位参与者都非常踊跃。大家牺牲了与家人团聚和休息的时间,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本意义非凡的手册的编写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可能地早一刻完成,更快地帮助到需要的人。这种精神让我感动,特此向每一位参与编写人员,以及积极投稿却因篇幅有限未入选终稿的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因为时间仓促,能力和水平有限,手册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我的电子邮箱是wjphh@bnu.edu.cn,希望得到您的反馈。

尽管疫情还没解除,但是我相信,我们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必定在不久的将来战胜病毒。那时候,我们可以恣意地行走在大街上,摘掉口罩,给许久不见的亲人或者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王建平

2020年2月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