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亲往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唐朝军队的反击

松赞干布借着这一点点胜利果实,态度非常强硬,向唐朝叫嚣“公主不至,我且深入”。他的意思非常明确,大唐要是不答应将公主嫁给我,那我可就真要深入你国境了。吐蕃在松州的进攻一时得势,松赞干布的态度又十分骄横,唐太宗一听,火了!他下定决心对吐蕃施以重兵,想给这位目空一切的年轻人一点颜色看看。试想,李世民南征北战,还怕小小的吐蕃不成?

唐朝迅速派出了主力部队,当时的领兵将领为牛进达,《旧唐书》记载:“(牛)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牛进达利用夜间偷袭的方法,消灭了吐蕃的部分人马,并斩首千余人。夜袭吐蕃军队的效果很明显,速见成效。其实在牛进达进攻之前,吐蕃的军队已经攻打松州城达十天之久,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兵贵神速”,久攻不下的话,军队的士气难免有些懈怠。而唐朝军队采用的战术是“夜袭其营”“夜鏖其营”,这种搞突袭的方式使得吐蕃非常狼狈。

不仅这样,唐太宗还派出了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的主力部队,统兵的将领还有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右领军将军刘兰,这些将领都很能打,都以善战而著称,带领了约5万步骑,再次向松州进发。

吐蕃有多少兵力呢?《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为20万。根据学者的考证,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了,松赞干布时期的兵力划分为六如六十一东岱,东岱就是千户所,每个东岱约管理1000户,这样算来,兵力大概在5万左右。难道这回大唐和吐蕃真的免不了要在松州决战吗?

松赞干布进攻松州的目的不是抢占唐朝的土地和人口,再说松州人口真不多,他有自己的算盘——希望唐朝赐婚。娶得唐朝的公主那么重要吗?松赞干布深知自己并不缺女人,事实上他的确不缺少女人,得到唐朝赐婚的好处不仅仅可以获得物质赏赐,更重要的是与唐朝建立基于和平基础上的全面合作,既可以获得唐朝的保护,又可以学习唐朝先进的礼乐制度与文化。可没想到的是,唐朝不但不赐婚,还真刀真枪地打起来了。

在这节骨眼儿上,如果松赞干布不撤军,继续与唐军对峙的话,他的目的并不容易实现。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唐太宗29岁凭借军功与政变登上皇位,以他的脾气,搞不好会灭了吐蕃。但是,在这时候松赞干布“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后院“起火”了。

吐蕃的军队连年征战,军中将领思乡心切。《新唐书》记载,吐蕃军队“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军中大臣有八人以自杀相逼,罢战的呼声越来越高。松赞干布明白,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以吐蕃的力量与势力强大的唐军作战,太过于冒险。于是,松赞干布决定撤军,再次回到松州之战的原点——派遣使臣向大唐谢罪,并且趁机表达了仰慕唐朝的态度,希望能够娶得一位唐朝的公主。

在松州之战中,为什么吐蕃军队不战而退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吐蕃在松州之战前四处扩张,连年作战,百姓负担沉重,厌战情绪滋生,上下皆欲休养生息,众多新征服的部落和土地需要时间来加强控制。从松赞干布挥师东侵吐谷浑开始,大臣中就有劝阻者,这次以死相谏的将领多达八人,在国力已疲、内部不稳的情势下,吐蕃主力在唐境中与5万精锐唐军进行决战,恐怕凶多吉少。

第二,松赞干布陈兵松州的战略目标并非夺占土地和城池,而是希望通过侵袭边境的手段逼迫大唐答应和亲,通过和亲手段来加强与中原的沟通,在贸易、文化等各个方面与唐朝达成全面合作。为了吐蕃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松赞干布并不愿意与唐朝彻底闹翻。

第三,双方的国力、军队战斗力均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军队战斗力是国力的反应。松赞干布心里有数,就算能在松州决战中取胜,也一定是惨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这并不符合吐蕃的整体利益。此时的吐蕃刚刚走上扩张之路,自然不愿与强大的唐朝交恶,获得唐朝的保护才是他的最终目标,松赞干布再次向唐朝派出了请婚使者。

经过了这一番折腾,唐太宗也意识到了与吐蕃不宜交战。如果交战,必须得分一部分兵力来到西南战线,当时唐朝正在全力以赴对付北部的突厥,需要集中优势兵力,不能把战线扩大到吐蕃。另一方面,吐蕃对于自己的实力心知肚明,以战争的形式探得唐朝的态度,如果能达成和亲的意愿,将是最为明智、最为理想的局面。

史书的记载有点、有面,如果说松赞干布娶得唐朝公主是历史记载中的点,是静态化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史实则是面,我们探究史实的过程中,要注意动态化的历史,要将事情尽可能地还原到本来的面貌。其实,唐朝公主出嫁吐蕃是双方期待已久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文成公主会被选定为和亲公主呢?唐代宫廷画师阎立本笔下的《步辇图》该如何解读,又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