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痤 疮
【概述】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现代医学之毛囊炎等病可参照本节治疗。
名医案例
庄国康医案(3则)
毛囊炎肺胃蕴热之痤疮,以活血清热、清肺胃热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山某,女,25岁。医案编号:1008Q0033。
初诊:2013年9月17日。
主诉:双颊部及前额部起红色丘疹及结节,反复发作4年。
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颊部红色丘疹及结节,反复发作。现见双颊部及前额部起红色丘疹及结节,纳佳,口臭,睡眠可,大便秘结,小便黄。月经失调,月经提前,血量少,质红。
检查:舌暗,苔薄黄,脉沉细。
中医诊断:痤疮,属肺胃蕴热。
西医诊断:毛囊炎。
治法:活血清热,清肺胃热。
方药:丹参10g,降香10g,当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地丁10g,蒲公英10g,桑叶10g,荷叶10g,枇杷叶10g,生侧柏叶10g,大青叶10g,益母草10g,凌霄花10g。14剂,水煎服,日一次,日一剂。
调摄护理:早晚温水洗脸;忌食油腻和甜食,忌食辛辣,多吃蔬菜、水果;勿滥用化妆品。
二诊(2013年10月15日):患者病情无变化。脸颊部右侧少许结节,结痂,痒。伴月经失调。舌质暗,苔薄黄,脉细滑。桃仁10g,红花10g,归尾10g,川芎10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地丁10g,蒲公英10g,夏枯草10g,三棱10g,莪术10g,浙贝母6g,天花粉6g,全瓜蒌10g,昆布10g,海藻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
三诊(2013年10月29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节大部分已消,偶有硬结节,油脂分泌中等。舌质红,苔净,脉沉细。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马齿苋20g,连翘10g,败酱草10g,金银花10g,昆布10g,海藻10g,生牡蛎3g,浙贝母6g,山慈菇6g,海浮石10g,蛤粉10g,天花粉10g,丹参1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
西药:维A酸乳膏1支,外涂。
四诊(2013年11月26日):双脸颊部结节已经基本消退,留有色素斑。舌质暗,苔净,脉沉细。桃仁10g,红花10g,归尾10g,川芎10g,马齿苋20g,败酱草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海浮石10g,蛤粉10g,海藻10g,天花粉10g,昆布10g,浙贝母6g,夏枯草10g,蒲公英10g,地丁10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
诊疗结局:疗效:基本痊愈;评价标准:双节部结节基本消退,留有色素斑。
按:结合临床四诊,患者可诊断为肺胃热盛之痤疮,故治疗配伍活血清热药,桃仁,红花,川芎配伍活血化瘀行气,配伍金银花,连翘,马齿苋等清热解毒,以清肺胃之热,也能消肿散结;肺胃热盛,热灼津液,炼液为痰,壅滞肌肤,故配伍海浮石、海藻等药以化痰散结,加益母草、王不留行以活血通经,全方共奏活血清热,化痰散结之效,以治疗面部痤疮,效果明显,临床基本痊愈。
(整理:刘婧 审阅:宋坪)
毛囊炎痰热血瘀之痤疮,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吴某,女,35岁。医案编号:1008H0038。
初诊:2014年1月6日。
主诉:脸颊上有皮疹及结节25年。
现病史:患者于25年前因月经失调双脸颊出现皮疹及结节,出油,月经推后,痛经,血量中等,无血块。青霉素过敏。平素月经失调。现见:双脸颊出现皮疹及结节,出油,伴月经失调,精神可,饮食可,睡眠可,大便调,小便调。
检查: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痤疮,属痰热血瘀。
西医诊断:毛囊炎。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丹参15g,归尾15g,赤芍10g,川芎10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地丁10g,蒲公英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生甘草10g,海浮石15g,蛤粉10g,山慈菇6g,浙贝母10g,夏枯草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
调摄护理:早晚温水洗脸;少吃油腻及甜食,忌食辛辣,多吃蔬菜水果;勿滥用化妆品。
二诊(2014年2月17日):皮损大部分消失,有少许新出结节,出油少。舌质红,苔薄黄,脉缓。丹参15g,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马齿苋10g,连翘10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地丁10g,蒲公英10g,枇杷叶10g,生侧柏叶10g,大青叶10g,荷叶10g,山慈菇6g,夏枯草10g,海浮石10g,浙贝母10g,昆布10g,海藻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
三诊(2014年3月10日):双颊部皮损已基本消失,留有色素沉着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当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马齿苋10g,连翘10g,金银花10g,地丁10g,蒲公英10g,山慈菇6g,浙贝母10g,夏枯草10g,三棱10g,莪术10g,桑叶10g,荷叶10g,枇杷叶10g,生侧柏叶10g,土贝母6g,丹参1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
诊疗结局:疗效:基本痊愈;评价标准:双颊部皮损结节基本消失,无新发。
按: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结合临床症状,可诊断为痰热血瘀之痤疮,病机为湿郁化热,热灼津液,炼液为痰,壅滞肌肤致使局部血热瘀阻,气血瘀滞而发,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配伍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调经;配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海浮石、海藻等具有化痰散结的作用,加益母草、王不留行以活血通经,全方共奏活血清热,化痰散结之效,以治疗面部痤疮,持续治疗后,效果明显,临床基本痊愈。
(整理:宋坪 审阅:颜志芳)
毛囊炎肠胃湿热之粉刺,以清热解毒,托里排脓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武某,男,19岁。医案编号:1008Q0028。
初诊:2014年12月24日。
主诉:头部泛发毛囊性丘疹,结节数年。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泛发毛囊性丘疹,结节。现见头部泛发毛囊性丘疹,结节,可见脓头,部分头发脱落,遗留瘢痕,丘疹基底较厚,炎症明显。
检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诊断:粉刺,属肠胃湿热。
西医诊断:毛囊炎。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排脓。
方药:内服方药:银花15g,防风10g,白芷10g,归尾10g,陈皮10g,生甘草10g,天花粉10g,贝母10g,乳香1.5g,没药1.5g,皂角刺10g,马齿苋10g,败酱草15g,薏苡仁30g,黄连6g,黄芩6g,黄柏6g,炒栀子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服。外用方药:地榆15g,黄柏30g,马齿苋30g,透骨草15g。7剂,外用,日一剂,日一次。
中成药:四黄膏2盒,日一次,外用。
调摄护理:①调饮食:禁食辛辣油腻食物,禁食发物;②调情志:保持情绪舒畅;③调起居:早睡早起,加强锻炼。
二诊(2015年1月14日):皮疹基本平复,无新疹。头部少量皮疹,色暗,较平。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半枝莲10g,豨莶草10g,蒲公英10g,菊花10g,金银花10g,防风10g,白芷10g,皂角刺10g,穿山甲粉1.5g(冲服),天花粉10g,乳香1.5g,没药1.5g,败酱草15g,薏苡仁30g,黄连6g,黄芩6g,苍耳子10g,黄柏6g,炒栀子10g,生石膏30g(先煎)。1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中成药:四黄膏2盒,日1次,外用。
诊疗结局:疗效:明显好转;评价标准:头部毛囊炎基本消退,无新生皮损。
按:患者虽属胃肠湿热证,但热重于湿,可见患者患处红肿焮痛,当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方剂,故以仙方活命饮为主,配黄连解毒汤清上中下三焦实热,加予蒲公英、菊花、半枝莲、豨莶草加大清热解毒药物用量,再予败酱草、薏苡仁等解毒消脓,使湿尽热退而皮疹消。
(整理:刘婧 审阅: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