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姜春华诊治慢性胃病临证经验
姜春华(1907—1992),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20世纪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治学勤奋,勇于探索,曾提出“截断扭转”独创性的临床治疗观点,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本法适用于素体羸弱,慢性胃炎气虚症状明显,面色萎黄不泽,少气乏力,胃脘时胀时痛,食后更甚,纳食少味,大便溏薄,舌淡,脉细弱。姜师喜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砂仁、木香等。若表现有虚寒证候,可酌加高良姜、吴茱萸、桂心、乌药等。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属于虚寒型者。症见面色白无华,乏力气短,畏寒重,食已作痛,中脘痞满,舌质淡胖,脉无力,以黄芪建中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芪、桂枝、芍药、炙甘草、饴糖、高良姜、大枣等。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症见中脘有热感,痞闷,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胃阴亏损之证,症见胃脘隐痛不止,口干喜饮,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舌红、少苔,大便干燥,脉数。姜春华喜用麦门冬汤加减,常用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天花粉、全瓜蒌以滋胃养津;乌梅、木瓜等酸甘化阴;加用山药、白扁豆、黄精滋养脾阴;又用佛手、川楝子、白蔻壳理气和胃。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属肝气横逆犯胃,症见胁痛、嗳气,泛酸,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常用柴胡、白芍、郁金、枳壳、青陈皮以平肝解郁,加用丹皮、山栀、佛手、绿萼梅等疏肝泄热。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清泄郁火,辛开苦降。泄肝疏木的同时,姜春华常用旋覆花、嫩苏梗及苏子以降逆和胃。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属阳虚而脾胃湿热之痞证,症见畏寒重,四肢欠温,脘腹疼痛,心下痞闷,干呕心烦,又大便秘结,口苦,舌淡胖,脉濡数。治以附子泻心汤加味。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症见呕吐清水,眩晕,舌胖,脉滑者。治以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枳术丸加减。
此法适用于胃痛日久,证属瘀血滞留。胃痛日久,久则入络,必有瘀血阻滞胃络,症见痛点固定,痛如针刺刀割,休作有时,坚硬拒按,甚或大便色黑,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轻证用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刺猬皮、九香虫、五灵脂之类;重证加用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大黄等。
此法适用于身受外寒或饮食生冷,寒积于中,胃中阳气被遏而不宣通,血因寒凝而不畅行,症见其痛剧,遇冷即发,喜暖畏寒,得温则舒,泛吐清水,苔白腻,脉弦紧。此乃寒实证,可用良附丸温通之。也可用辛热温胃之药如高良姜、制川乌、肉桂、乌药、苏梗、荜澄茄、吴萸等。
此法适用于胃脘痛属于虚寒型者。姜春华曾说溃疡病属于虚寒性疼痛者,其特征有三:一疼痛在饥饿时加剧,得食则减;二得温则舒;三得按则舒。若气虚重者用黄芪建中汤;较轻者用小建中汤。
此法适用于肝气犯胃,多由郁怒或情绪激动,或时值春令,木气偏旺,木失条达所致。常见症状为胃痛连胁,嗳气频作,苔白脉弦,泛称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则见嗳气频作;肝木犯胃作痛故脉弦。常用柴胡、白芍、郁金、枳壳、青陈皮以平肝解郁,配旋覆花、嫩苏梗以降逆和胃。姜春华的经验平肝降逆的同时,勿忘宣降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降则一身之气皆降。所以遣方用药,必选几味降肺气之药,如苏子、前胡、瓜蒌、苏梗、旋覆花等。
此法适用于肝气犯胃重证。若肝郁化火,火邪犯胃,可见胃脘灼痛,胁肋胀满,泛酸嘈杂,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常用丹栀逍遥散及左金丸加减。药用柴胡、白芍、郁金、枳壳、香附、佛手、绿萼梅、丹皮、山栀等疏肝泄热,左金丸中黄连、吴萸清泄郁火,辛开苦降。此证以理气为主,慎用香燥药物。
本法适用于急性胃炎,胃脘部灼痛,痞闷,食欲不振,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法适用于慢性胃炎阳虚体质,症见脘腹疼痛,心下痞闷,干呕心烦,大便秘结,口苦,畏寒,四肢欠温,舌淡胖,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肾阳虚弱,脾胃湿热,以附子泻心汤加减。
本法适用于胃阴亏损之证,证见胃脘隐痛,终日不止,口干喜饮,食欲不振或嘈杂,舌红少苔,大便干燥,脉濡数,此为胃阴不足。姜春华喜用麦门冬汤加减:常用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天花粉、全瓜蒌滋胃养津;乌梅、木瓜等酸甘化阴;加用山药、扁豆、黄精滋养脾阴;又用佛手、川楝子、白蔻壳理气和胃,静中求动。
本法适用于胃脘隐痛,胸胁支满,头目眩晕,泛吐清水痰涎,背部寒冷,胃肠辘辘有声,脉弦滑,苔白润,此属胃寒积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加温药和之。
本法适用于食积引起的胃痛,症见胃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泛恶,呕吐不化之食。纳差,口臭,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实。常用枳实消滞丸与木香槟榔丸加减:常用药物为生大黄、枳实、山楂、神曲、谷麦芽、木香、槟榔、莱菔子、鸡内金、砂仁、陈皮等。
本法适用于溃疡病,噫酸嗳气上逆之证。症见食后腹胀,纳呆,嗳气,或呕逆,噫酸(吐黄水)苔腻,脉滑,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温胃,加制酸药煅瓦楞子,白螺蛳壳或乌贼骨以制酸和胃。
本法适用于素体羸弱,慢性胃炎气虚症状明显,面色萎黄不泽,少气乏力,胃脘时胀时痛,食后更甚,纳食少味,大便溏薄,舌淡,脉细弱。姜春华喜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砂仁、木香等。若表现虚寒症状,可酌加高良姜、吴茱萸、桂心、乌药等。
姜春华教授说:“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我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唯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乌贼骨之类),香燥也少用。六君子汤中参、苓、术、草有改善体质功能,因为这类局部病都与整体有关,改善了整体,也改善了局部,其中陈皮有消除腹胀,增进食欲作用,半夏有制止呕吐作用,二药对胃肌均有轻微解痉镇痛作用。一般加入神曲、谷麦芽、藿苏梗和中醒胃化食;噫气多加旋覆花9g,丁香1.5g;吐酸多加乌贼骨9g,煅瓦楞30g,或煅牡蛎30g;疼痛多加高良姜9g,元胡15g;腹胀加枳实、莪术各9g;其余如绿梅花、陈香橼、佛手花皆可对症酌用。根据体质,结合证候分型:如表现为虚寒证,见疼痛为主,则采用香砂六君汤加乌药、高良姜、吴茱萸、桂心;如证属实热,舌红,口干,便秘,腹胀,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如胃阴不足,症见口干,舌上少苔,食欲不振或心嘈,常用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玉竹、天花粉、太子参、北沙参、乌梅、全瓜蒌等);如肝气横逆,症见易怒,泛酸,嗳气,胁痛,则用左金丸(川连、吴茱萸)加白芍、橘叶、九香虫、柴胡、元胡之类。如果服药不便,可服丸药,四君子丸用于一般症状不严重者;六君子丸用于兼有胀满者;香砂六君用于纳呆、饱满者;枳术丸能健胃助消化,消除痞闷,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防恶变。”
[1]戴克敏.姜春华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J].山西中医,2004,20(2):6-8.
[2]戴克敏.姜春华治疗胃痛的经验[J].山西中医,1995,11(4):1-4.
[3]陈泽霖,胡建华,张梅,等.慢性胃炎证治[J].中医杂志,1985,(3):9-12.
[4]蔡金波.消化性溃疡出血验案两则[J].四川中医,1986,(2):13.
[5]戴克敏.姜春华治疗慢性胃炎医案五则[J].江苏中医,1988,(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