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等。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一般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与创伤或手术有关;②常为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③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有全身表现;④感染常集中于局部,发展后可致化脓、坏死等,常需手术或换药处理。
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常见疾病有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是由特异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常见致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其特点是一种病菌仅引起一种特异性感染,感染的病程演变和防治措施各有特点。
病程在3周以内,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大多数非特异性感染属于此类。
病程超过2个月,部分急性感染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感染。
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
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人体而造成的感染称外源性感染;由原存体内(如肠道、胆道、肺或阑尾等)的病原体造成的感染称内源性感染,亦称自身感染。
由伤口直接污染而造成的感染称原发感染;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称继发感染。
通常条件下非致病菌或致病力低的病菌,由于数量多和毒力增大或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感染称机会感染或条件感染;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称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称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病菌能产生黏附因子,有利于其黏附和侵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有些病菌有荚膜或微荚膜,能防御吞噬细胞的吞噬或杀灭作用而在组织内生存繁殖,并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病菌能释放多种胞外酶、外毒素和内毒素(统称病菌毒素),可导致感染扩散、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功能损害和代谢障碍。
侵入人体组织的病菌数量越多,增殖速度越快,导致感染的概率越高。
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感染的演变与结局取决于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性及机体抵抗力、感染部位、治疗与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等因素。
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抗菌药物治疗及时和有效时,炎症消退,感染痊愈。
当机体抵抗力占优势时,感染被局限,形成脓肿;小的脓肿经过治疗可吸收消退,较大的脓肿在破溃后或切开引流后感染好转,形成瘢痕性愈合。
当病菌数目多、毒性大和(或)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时,感染迅速扩散,导致菌血症或脓毒血症,引起全身性外科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病菌大部分消灭,仅有少量残存。此时,组织炎症持续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而成纤维细胞增加,变为慢性炎症。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再次繁殖,炎症又重新变为急性过程。
急性感染局部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典型表现,当形成浅部脓肿时,局部可触及波动感。慢性感染局部有肿胀或硬结,但红、热、疼痛较轻。
当感染侵及某一器官时,如肝、胆、肺、肾等,可引起该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详见第二十二章腹部损伤的护理、第三十四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
感染轻者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者可出现发热、呼吸和心率增快、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表现。感染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破伤风有肌肉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可出现皮下捻发音等。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测定是最常用的检查,多数病人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严重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减少、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病程较长的重症病人可有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尿、脓、痰、渗出液、分泌物、穿刺液等做涂片染色镜检或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指导用药。
超声波检查能探测肝、胆、胰、肾等感染病灶及腹腔、胸腔、关节等部位积液。X线摄片、CT、MRI检查适用于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处感染的诊断。
早期可采取患部制动与休息、抬高患处、外敷药物(50%硫酸镁、鱼石脂软膏、碘酊等)、热敷或其他物理疗法等,促进炎症消散。
脓肿形成后需手术切开引流,内脏器官感染或已发展为全身化脓性感染时,应处理感染病灶或切除感染器官。
较小范围或较轻的局部感染可不用或口服抗菌药物;较大范围或有扩散趋势的局部感染及全身性感染,应分次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早期可根据感染部位、临床表现及脓液性状等估计病原菌的种类选择用药;当获得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应根据检查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包括适当休息,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不能经口进食或摄入营养不足的病人,提供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严重感染者可输注血浆、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或多次少量输注新鲜全血等。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性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疼痛剧烈者,给予止痛药物;抽搐者,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合并糖尿病者,给予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