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章 咯血

学习目标

掌握 咯血的临床表现和问诊方法;咯血和呕血的鉴别。

熟悉 咯血的病因。

了解 咯血的发生机制。

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呼吸系统血液供应为两套,肺动脉是低压低阻的功能血管(肺循环),负责气体交换,支气管动脉是压力较高的营养血管(体循环)。前者受损出血缓慢,量也偏少;后者受损出血凶猛,量也较多。因此咯血量的多少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与病变局部的严重程度呈非直线关系。少量咯血仅表现为痰中带血,但大量咯血时,血液和血凝块可以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咯血时,需要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应先检查口腔和鼻咽部,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灶。鼻出血多自前鼻孔流出,常见鼻前庭有血迹或在鼻中隔发现出血灶。鼻咽部出血,往往沿咽后壁下流,易与咯血相混淆,需认真鉴别。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出血,当胃内积血量达到250ml时可以呕血。由于呕血和咯血均是从口腔排出,所以应仔细鉴别(表1-7-1)。

表1-7-1 咯血与呕血区别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咯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其他全身疾病。

1.支气管与肺部疾病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结石及支气管腺瘤等支气管疾病和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癌、肺栓塞等肺部疾病是引起咯血的常见原因。肺结核是我国咯血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继发性肺结核中的浸润型、空洞型或干酪型肺炎易出现咯血,咯血量变数较大,可由痰中带血到大咯血,甚至危及生命,并常为排菌性肺结核患者。引起咯血主要机制是:①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②炎症破坏血管壁或形成小动脉瘤;③反复感染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形成动静脉瘘等。

2.心血管疾病

二尖瓣狭窄是循环系统中最常见的咯血原因,咯血量一般少于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原因是心功能不全引起肺淤血、肺血管压力增高,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其他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高血压病等亦可引起咯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时,可出现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

3.其他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结缔组织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或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可引起咯血。

二、临床表现

1.年龄

儿童咯血较成年人少,多为少量咯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和肺部感染,部分由心脏病引起。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风湿性心脏病。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者,特别是伴有刺激性呛咳或高调咳嗽的咯血,要警惕支气管肺癌的可能。

2.咯血量

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下(含痰中带血或血痰)为小量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300~500ml为大量咯血,介于二者之间为中量咯血。大量咯血主要见于累及支气管动脉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核等。因为癌组织有不断浸润和持续破坏的特点,故支气管肺癌多为持续性少量咯血。慢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肺炎患者剧烈咳嗽时,可以损伤小血管,出现少量咯血。

3.咯血的性状

咳铁锈色痰,主要见于肺炎双球菌肺炎和肺吸虫病,因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与分泌物混合呈铁锈色;砖红色胶冻样血痰主要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特点是黏稠;鲜红色血痰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出血性疾病;暗红色血痰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导致的肺淤血引起;粉红色泡沫样痰多由左心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所致。

三、伴随症状

咯血时的伴随症状或体征,提示某些疾病的可能(表1-7-2)。

表1-7-2 咯血伴随症状及体征与常见疾病

四、问诊要点

1.确定咯血 询问出血前有无呼吸系统的既往疾病,是否有咳嗽等前驱症状,出血的速度、血液颜色、血中有无混合物等。注意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2.询问发病年龄、咯血量、颜色和性状,对确定咯血病因有较大意义。

3.了解咯血的伴随症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个人史 注意传染病接触史、吸烟史、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生食海鲜史及月经史等。

(谷 秀)

学习小结

1.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2.咯血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以及呕血相鉴别。

3.患者发病年龄、咯血量、颜色和性状以及相关伴随症状,对咯血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复习参考题

1.咯血和呕血如何鉴别?

2.咯血伴随的不同症状与不同的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