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病”当从肺论治
遗尿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存在于一些成人患者之中,治疗颇为困难,长期患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为严重,也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关本病的治疗,国内尚缺乏成熟的治疗经验。对本病的治疗只有零星的报道,且主要应用中药汤剂和抗利尿剂等西药及针灸治疗,但尚无确切疗效,且西药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基于这一点,我提出并确立了遗尿病研究。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病理为: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真阴而寓元阳,下通于阴,职司二便,与膀胱相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乃津液之余,小便的排泄与贮存,全赖于肾阳之温养气化。患者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而为遗尿。
肺主一身之气,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脾属中土,喜燥而恶湿而能治水,肺脾功能正常,方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若肺气虚弱,治节不行,气虚下陷,不能固摄,则决渎失司,膀胱不约,津液不藏,若脾气虚弱,不能散津于肺,水被制约。所以当肺脾气虚,上虚则不能制下,下虚则不能乘上,致使膀胱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梦中小便自出。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若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素问·经脉别论》对于尿液的生成,有如下论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杂病源流犀烛·尿色》“肺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明·张介宾提出遗尿必须治肺肾,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指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于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必须治气,治肾必须治肺。明·李梴在论述脏腑相通论中提到:“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膀胱病宜清肺”。《景岳全书》中有“治水必须治气、治肾必须治肺”的论述。我受之启发,认为肾气虚弱,肺脾气虚,肝经湿热都离不开“气水”二字,故提出了遗尿病当从肺论治的观点,设计了宣肺开水之上源一法。以启下开上为治疗原则,突出了中医特色,遵循辨证施治的理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肺本病诸气贲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数而久,遗失不禁,敛肺用五味子等,温肺用益智仁等,解表用麻黄等。《灵枢·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诸病源候论·遗尿候》“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约水故也”。《医学心语》“火性急速,逼迫而遗”。《素问·宣明五气》“五气所病……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我受上启发,自拟复方遗尿方来治疗小儿遗尿,药物组成:麻黄、菟丝子、益智仁、五味子等。经国内专家鉴定,属国内首创,并按国家三类新药研制为“小儿复方遗尿冲剂”成方,并于1995年获联合国TIPS科技之星发明创新奖。
虽然此方在临床上取得了卓效,对大部分小儿遗尿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少则1个疗程治愈,多则两个疗程治愈。但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我亦从西医药理方向对该方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
小儿遗尿常因夜间睡眠过深,使大脑皮质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在膀胱充盈不足时引起逼尿肌收缩,导致不自主排尿,或者膀胱逼尿肌张力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不足以兴奋过度抑制的大脑皮质,而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膀胱逼尿肌收缩而自主排尿。实验结果显示,方中麻黄含有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引起精神兴奋,五味子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故可消除疲劳,改善人的智力活动,可直接提高大脑皮质的调节作用。复方遗尿冲剂缩短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提高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表明复方遗尿冲剂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减少遗尿,或提高皮层对膀胱张力感受器的兴奋性,从而使膀胱内括约肌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受到抑制,以维持大脑皮质和膀胱括约肌的动态平衡。使患者在清醒后主动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