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骨折愈合后,走路时腿不短也不疼,为什么会瘸
骨折以后很多人会问:“医生,我以后会瘸吗?”面对这样的问题,绝大部分骨科医生都会给出“不会瘸”的答复。这是因为,现在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绝大多数骨折通过手法或手术治疗,都能得到很好的复位,肢体长度一般不会改变。理论上讲,双下肢等长,就不会瘸。即使双下肢不等长,只要不超过2cm,在行走时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跛行。可是绝大部分患者在被允许下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行走时会出现跛行。这下,患者的心又悬起来了:医生不是说不会瘸吗?我现在走路怎么是瘸的?不会一直这个样子吧?
其实,骨折后恢复期不扶拐行走时出现短时间的跛行是正常的恢复过程。骨折后,患肢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负重,有些需要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容易导致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肌肉或肌腱粘连,这些均会引起步态异常。
大部分人在弃拐之前扶过单拐,而扶单拐,就会伴有步态不正常。弃拐后,因担心患肢受伤,患者潜意识里不敢让患肢过度负重,因此在迈步时表现为缩短患肢负重时间,健侧会迅速跟进,使跛行步态更加明显。医生之所以每次在术后查房时要求患者进行肌肉收缩、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目的就是避免卧床时间长、石膏固定时间长后产生的并发症。
确认造成跛行的原因是关节僵硬,肌肉力量不足,还是心理因素。如果是关节和肌肉问题,要及时加强关节活动度和肌肉锻炼,必要时可辅助理疗或一些康复工具来锻炼。
既然已经被医生允许脱拐行走,就表明患肢能够承受正常负重,因此患者不必担心患肢再次骨折或受伤。当然,也不可无所顾忌的大刀阔斧,要在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力量范围之内进行,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还是要有的,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关注,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走路不求快,步子要小、慢、稳,也就是小步慢走。尤其是患肢步幅不宜过大,要在将身体重量全部转移至患肢后,再缓慢迈出健腿并保持身体平衡,每一步都要走好。慢慢习惯后,步速就会自然变快。
很多人在刚开始走路时,习惯眼睛盯着脚尖,生怕摔倒。站直身体目视前方可以将重心后移,并能分散注意力。
总之,只要没有神经损伤,术后两腿长度相等,跛行就只是暂时的,通过锻炼、纠正步态,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不加注意,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步态,长时间跛行就可能形成习惯性步态,将来很难纠正。这也是骨折治疗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能锻炼,这个过程主要靠患者自己来完成。虽然很艰难,也很痛苦,但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必须克服各种困难。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功能锻炼,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方法,自己坚持锻炼,相信你会很快康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