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心阴虚
心阴是维持心的生理功能的四种重要的基本物质之一。心阴的作用是滋养心脏,令心阳潜藏而避免过于亢奋,使心脏的搏动保持正常的节律,并能宁静心神。心阴的这种作用与心血是不同的。心血虽是属阴,但以涵养为主,而心阴的作用则以宁静潜藏为主。故心阴不足,往往致心阳偏亢,或心火偏旺,表现为心搏加快,脉象细数,心悸不宁,烦躁不寐等症。
心阴虚证是指心阴耗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多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辨证要点:①具有久病,汗、吐、下太过,温热病后期等耗伤阴液,或肺肝肾阴虚,导致液亏心伤的病因病机。②有阴虚的主要症状表现:如形体消瘦、咽干口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③因阴虚阳亢,虚热内扰心神,故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定位在心的症状表现。④心阴虚与心血虚的鉴别:两者均有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症状,而心血虚有一般血虚的表现,无虚热;心阴虚有一般阴虚的表现,有虚热症状。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和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在1986年5月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制定的心阴虚的诊断标准(心虚证+阴虚证):心虚证:①心悸、胸闷;②失眠或多梦;③健忘;④脉结代或细弱。具备两项(其中第一条为必备)。阴虚证:主症:①五心烦热;②咽燥口干;③舌红少苔或无苔;④脉细数。次症:①午后潮热;②便结而尿短赤;③盗汗。具备主症三项(其中第一条为必备),次症一项。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些与心阴虚有关的指标,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发现阴虚火旺者的尿儿茶酚胺平均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以阴虚心火旺和心肝火旺者为突出,经滋阴泻火治疗后,尿儿茶酚胺显著减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张道亮等[2]研究发现,不仅心阴虚者有24小时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心气虚者亦有类似的反应,说明心阴虚与心气虚证都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屈送柏等[3]发现心阴虚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高,表现为三种激素水平均比正常人高(P<0.05或P<0.01),提示有明显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表现为RAAS水平增高,可作为心阴虚证微观辨证的客观化生化指标,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证型的本质。樊良卿等[4]发现冠心病心阴虚患者的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的均值增高,推测心阴虚者似与交感神经功能偏亢有关。
《伤寒杂病论》中少阴热化证的心烦不寐,以及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等有关论述,已逐步涉及心阴虚的病机。《外台秘要·虚劳·心劳实热方》关于五劳中心劳的论述:“心劳热不止,肉毛焦,色无润,口赤干燥,心闷”,并用“麦门冬饮”治疗,是对心阴虚病机的深入阐说。宋金元时期,阴虚学说有了较大发展,朱丹溪虽有“阴常不足”等著名论述,创造了大补阴丸、琼玉膏等滋阴降火名方,亦侧重于肝肾阴虚。直到明代张介宾在讨论怔忡病机时提出:“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有之”(《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结合怔忡的病位,可以认为是对心阴虚病机的间接论述。秦景明《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对心血虚的病机有一段描述:“心血虚不得卧之症,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非心血虚所为,应是心阴虚的典型表现。特别是谈到治法时指出:“心血虚不得卧之治,阴虚则阳必旺,故心血不足,皆是火症,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以滋阴降火。”这是对心阴虚病机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论述。可惜秦氏以血为阴,把心阴虚提成心血虚,未直接点出心阴虚的名称。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对惊悸怔忡讨论亦有类似提法:“阴气内虚,虚火旺动。”(《证治汇补·惊悸怔忡》)
迄至近代才较为明确地提出心阴虚的名称,如《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中说:“心阴虚,则心烦,盗汗,口干,舌尖红,或见低热,健忘。”在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对心阴虚的病机及证候作了准确的界定,才被大家公认和广泛应用。
心阴虚的形成,常由情志不遂,五志化火,气火内郁,暗耗心阴;或由久病失养,劳心过度,心阴渐耗,损伤心阴;或于温热疾病,热入心营,灼伤心阴;或因呕吐下利,出汗失血,久病重病,年老津亏,失治误治,耗及心阴;心脏自身病变,如心火亢盛,或心血不足,不能滋养,或心气、心阳不振,不能化生,均可引起心阴亏损;其他脏腑疾病的传变,如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肝肾阴亏,不能上养,亦可波及心阴,引起心阴虚。
心阴虚的基本病机是心脏失于滋养,同时由于阴阳平衡失调,引起虚热内生,阴损及阳。
心阴主要是对心神、血脉和全身组织官窍起滋养作用,心阴不足,失于滋养,可引起心神失调,血脉失养和形体官窍失润的病机变化。
(1)心神失调:心神活动属阳,其性易动。心神必赖以心阴滋养,作为内守,神志才得宁静。心阴虚,心神失养,阴不制阳,阳气浮动,扰动心神,心神失宁,则为心悸怔忡惊恐。《证治汇补·惊悸怔忡》指出:“人之所主者心……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心悸体瘦。”若心阴不足,阴不涵阳,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神魂外游,则为失眠多梦,夜卧不宁。《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亦阐说:“心血虚不得卧之因,曲运神机,心血耗尽,阳火旺于阴中,则神明内扰,而心神不宁,不得卧之症作矣。”从“心血耗尽,阳火旺于阴中”可知,已不单纯血虚所为,包含心阴损耗,阴不制阳,阳亢生火,扰动神明。若心阴亏虚,阴不养神,神思减弱,记忆力减退,则可引起健忘。
(2)心脉失养:心主血脉,血中阴液有润养心脉的作用。心阴耗伤,血中津液不足,或心阴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炽,营阴耗伤,血行迟滞致瘀,即所谓“阴虚血瘀”。如《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说:“夫心主诸阳,又主阴血,故因邪而阳气郁者痛,阳虚而邪盛者已痛;因邪而阴血凝注者痛,阴虚而邪盛者亦痛。”此为较早提出心阴虚引起心痛的病机。《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胸痛》在论述胸痛的病机时说:“心阴失养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怔忡,口干烦躁,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3)形体官窍失养:心阴随血液运行于全身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发挥滋养濡润作用。心阴亏损,不能滋养形体官窍,外见口鼻唇咽干燥、舌红少苔乏津、皮肤干涩、毛发枯槁,内见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脉细等症。
心阴与心阳相互为用,协调平衡。心阴有损,不济心阳,阳失制约,心阳偏亢,气有余便是火,则致虚热内生。心阴亏损,虚火扰神,则为心烦不安;胸为心位,虚热充胸,自觉胸中热闷。正如《证治汇补·惊悸怔忡》所云:“有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心悸体瘦,五心烦热,面赤唇燥,左脉微弱,或虚大无力者是也。”
心阴虚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可引起心的阴阳两虚或心的气阴两虚、心肾不交等病机变化。①心的阴阳两虚:心阴虚,阴损及阳,可致心阳虚,进而形成心的阴阳两虚;②心的气阴两虚:心阴虚,不能化气,或阴虚气无所附,损及心气,可引起心的气阴两虚;③心肾不交:心阴虚,心火上炎,不能下降,或心阴虚,下及肾阴,肾阴亏损,水火失济,易致心肾不交。上见惊悸失眠,下见腰膝酸痛、遗精等症。
心阴虚证是心系病证中较常见的证型之一,近些年来对心阴虚证从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神经、内分泌功能测定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植物神经功能变化:樊氏等[4]观察冠心病心阴虚患者的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的均值增高,而心阳虚者降低,推测心阴虚是与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而心阳虚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有关。福建省人民医院[5]对91例冠心病患者的检测表明,心阴虚呈交感神经偏亢者为50%左右。心阴虚患者比心脾阳虚、脾肾阳虚的24小时尿香草基杏仁酸的均值相对偏高,这可能提示心阴虚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或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较心阳虚者略高。吴氏[6]发现冠心病心阴虚患者血清的酪氨酸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设想在排除其他干扰的条件下,该项检查可作为心阴虚证的病理生化改变的参考指标之一。
(2)内分泌功能变化:吴氏[7]通过观察冠心病心阴虚患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昼夜节律的变化,发现冠心病心阴虚患者24小时尿17-羟值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过夜尿17-羟值也显著升高,但白天尿17-羟值却升高不明显,提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激素的昼夜节律变化,不是单纯的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而与脑有关部位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有关。万氏[8]观察28例阴虚心火旺的患者,有26例尿儿茶酚胺显著高于正常,提示阴虚心火旺者可能系交感-肾上腺功能活动亢进所致。
(3)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谭氏等[9]观察了28例心阴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其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女性患者的血沉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结果显示心阴虚患者的血黏度普遍升高,其增高水平可能与阴虚发热的程度成平行关系。吴氏等[10]观察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阴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时发现,全血比黏度高、低切速、全血还原比低切速、血浆比黏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等项指标均高于正常人和阳虚患者。李氏[11]通过对50例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观测,发现心阴虚患者病人甲皱微循环管袢多变现为纤细,微血流流态多为线流,血流速度增快。
吴美平等[12]观察83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阴虚为主患者心功能分级低于心阳虚为主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证型相关性明显,心阴虚患者N端脑钠素前体水平明显低于心阳虚患者。心阴虚证患者心功能分级病情轻于心阳虚证患者。
吴瑞荣[10]对阴虚冠心病患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昼夜节律变化的观察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激素的昼夜变化,不单与内分泌腺有关,也与脑的功能调节有关。研究还发现心阴虚患者血浆中所含雌三醇和睾丸酮的量及发病时雌三醇/睾丸酮的比值明显升高[13]。
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在中医基础理论、针刺、针麻及气功等中医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们是中医阴阳的物质基础之一。刘亚光[14]认为环核苷酸系统对“心主神明”和“心主血液”的生理功能很重要。环核苷酸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廖宗祯[15]测定了血小板及淋巴细胞中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含量,发现心阴虚患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高于心气虚患者,环磷酸鸟苷的含量则是心气虚患者高于心阴虚患者。
有研究者[16]对心阴虚患者血清中酪氨酸的含量的研究发现,心阴虚患者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现在认为,血清酪氨酸含量测定可作为心阴虚的一个比较好的客观化检测指标。
陈松涛等[17]对临床辨证为阴虚的患者作了3 H-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阴虚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对心阴虚病人的Ig含量测定,E-花环试验,ANA染色试验表明心阴虚病人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低于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
朱玫[18]应用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测定了阴虚患者血清中钾、钙、铜、锌、溴的含量,结果表明阴虚患者(包括心阴虚)血清中铜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锌/铜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综上所述,以上对心阴虚证型客观化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不仅为心阴虚证提供了客观证据,而且也为临床治疗学提供了依据,但是心阴虚证的综合指标观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有待于今后更进一步深入探讨。
邓铁涛[19]认为心系疾病治疗应首辨虚实,标本兼治。冠心病心律失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阴心阳虚为本,以痰瘀闭阻为标,辨证宜分心阴虚(兼痰或瘀)、心阳虚(兼痰或瘀)、阴阳两虚(兼痰或瘀),若心阴虚兼痰者,以生脉散合温胆汤;兼瘀者,加失笑散或三七末之类。
张伯臾[20]认为治疗心律失常要善于识脉,善养心神。常辨证选用下列方药:如心阴亏虚者分别选用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琥珀多寐丸、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
[1]上海中医学院.阴虚火旺与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关系的初步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5):8-11.
[2]张道亮,张晓星,屈松柏,等.心脏病患者心阴虚、心气虚证植物神经功能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0):586-588.
[3]屈松柏,张晓星.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观察[J].中医杂志,1994,35(6):366-367.
[4]樊良卿,王坤根,沈文跃,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探讨[J].中医杂志,1989,30(1):45~47.
[5]胡国庆,戚清权,张玲毅,等.气虚证与甲皱微循环的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J],1990,(5):46.
[6]柳侃,张丽秋.老年气虚证患者心搏调距变化和运动后心率复常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1989,16(6):19.
[7]易宇明.冠心病气虚型与血瘀型部分实验指标分析[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88.
[8]过鑫昌,丁怀翌,戚文航,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前列腺素、血小板功能、蛋白C抗原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63.
[9]谭达人,吴式枢,高肇基,等.冠心病阳虚和阴虚患者血液流变性再探[J].中医杂志,1982,23(7):41.
[10]吴瑞荣.阴虚冠心病人尿17羟皮质类固醇昼夜节律变化与脑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2):100.
[11]李宗梅.冠心病心阴虚、心阳虚微循环的改变[J].中医药学报,1986,(5):11.
[12]吴美平,熊旭东,董耀荣,等.慢性心衰心阴虚、心阳虚与NYHA分级及NT-proBNP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921-922.
[13]邝安堃.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辨证及其与血浆环核苷酸、性激素的关系[J].中医杂志,1984,25(3):51.
[14]刘亚光.以分子生物学讨论心本质[J].浙江中医药,1979,(2):188.
[15]廖家祯.冠心病心气虚证临床微观辨证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1):2.
[16]吴瑞荣.阴虚冠心病人血清酪氨酸含量的变化[J].中医杂志,1983,24(3):34.
[17]陈松涛,姚凤秀,夏宗勤.中医虚证理论探讨——阴虚、阳虚时细胞免疫功能变化[J].中医西结合杂志,1982,(3):21-22.
[18]朱玫.阴虚、阳虚病人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变化的初步观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的应用[J].中医杂志,1981,22(8):26.
[19]邓铁涛.邓铁涛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0]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