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中药歌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甘草

[歌括]
草质甘平 1和百药 2,缓急止痛 3气机调 4
补脾保肝 5解诸毒 6,益心复脉 7润肺窍 8
[歌解]
1.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药用其根及根茎。因味甘甜而有美草、蜜甘(《神农本草经》)、蜜草(《名医别录》)、甜草(《中国药用植物志》)、甜根子(《中药志》)等名称。甘草品种颇多,入药应选取皮细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未经炮炙的为生甘草,去皮者为粉甘草,经蜜炙制成者为炙甘草。传统经验入心、肺、脾、胃经。
2.《本经疏证》指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百二十方”,并说“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同时还列举出发表剂、泻下剂,温性药、凉性药以至毒性大的药物,多少存在宜忌,若缺少制衡,必有其偏颇,故需甘草调剂其间,使之性质平和,更好地发挥疗效,因其功擅于调和百药,遂有“国老”之称号。加之甘草味甜,与辛味、苦味药同用,可减轻其辛辣过苦之味而起矫味作用。
3.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浸膏对实验兔及豚鼠肠管平滑肌均显示抑制而起解痉作用。长期以来,中医取其味甘能缓急止痛,早就应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据报道,李志如等通过254例腓肠肌痉挛的治疗,观察到甘草制剂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法以干草流浸膏10~15ml口服,每日3次,结果显效者241例,占94.8%(中华外科杂志,1960.4)。若为胆厥症,可用甘草粉蜜汤(甘草50g水煎取液250ml,加粳米粉30g,蜜糖100g,文火煮糊)温服。共观察胆道蛔虫和蛔虫性肠梗阻15例,均治愈(中国乡村医生,1988.5)。
4.药理研究尚表明,甘草粉、甘草浸膏对健康人及多种动物均能促进去钾保钠保水作用,呈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效应;对机体免疫功能显示许多方面的调节,发挥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据报道,杨倩宇治疗荨麻疹36例,以生甘草30g,开水500ml冲泡代水饮,治愈34例,随访1年未复发(河南中医,2003.9)。钱伯琦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单用甘草20g水煎,每日早晚分服,收效良好;并治过敏性紫癜41例,全部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2)(中国社区医师,2005(22))。赵军太治疗银屑病19例,以甘草浸膏15~20ml,每日3次,温水送服,10天1疗程,全部有效(辽宁中医杂志,1997.11)。
此外,英虹等试治两例病史已有4~9年的尿崩症,以甘草粉5g,每日4次,均收到一定效果(中华内科杂志,1959.12)。赵瑞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22例,以生甘草末20~40g,开水冲泡代茶,配合提肛运动,有效率达95.4%(江西中医药,1984.6)。叶维法等治疗艾迪生病49例,以甘草流浸膏3~5ml(必要时8~10ml)每日服3次,均取得相当疗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78.4)。若为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雷震甲以生甘草15~30g,人参6g,水煎服。经治9例,治愈与基本治愈者8例(中华医学杂志,1975.10)。若为席汉综合征,单用甘草粉5g,每日服4次,即可生效。
上述例证看似属于不同系统的疾病,大抵可视为甘草在益气基础上调整了人体气机。
5.药理研究尚表明,甘草制剂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模型能改善症状,促进愈合;对实验性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肝硬化发生率及血清转氨酶活性,促使肝细胞再生。据报道,李岱等以甘草酸钾、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肝炎6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3例,均近期治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8例,治愈及好转78.7%;慢性迁延性肝炎7例,2例有效(新医学,1985.6)。有人用100%甘草煎剂(15~20ml,每日服3次,连服10~20天)治疗传染性肝炎13例,平均黄疸指数、尿三胆试验、肝肿大及肝区痛等均在10日上下恢复正常(中药大辞典)。有人用甘草甜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30例,有效率为77%,对乙肝e抗原的转阴率为44.8%(中药通报,1987.9)。
就临床所见,凡脾胃虚弱而致食少倦怠、面黄肌瘦、大便稀溏;或因脾虚日久,中气下陷而致内脏脱垂,久泻不休;或因脾不统血而致肌衄、紫斑等证,均可用甘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据报道,李仕梅等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00例,用甘草浸膏每次15ml,每日4次,连服6周,结果90%病例收到良好疗效(中华内科杂志,1960.3)。胡允彩等治疗消化性溃疡,单用甘草12g,水煎早晚分服,连服2周,疗效与浸膏剂相似(中国民间疗法,1999.10)。有人认为,直接用甘草粉2.5~5g,每日服3次,疗效比甘草浸膏好,因粉剂化学成分齐全,而浸膏剂却含有对溃疡不利的酒精与氯仿。
6.药理研究还表明,甘草甜素对多种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细菌毒素及肌体代谢产物中毒均能缓解其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死亡率。中毒者在无特殊解毒药可用时,宜重用甘草浓煎频饮以应急处理。据报道,黄锐尚治疗山荔枝中毒197人,吃不洁烤鸭中毒204例,误食乌臼蛋白中毒53例,均用甘草30g煎取300ml,每隔3~4小时由胃管注入100ml,全部转危为安(新中医,1978.1)。潘文昭救治毒蕈中毒22例,以甘草三两,浓煎取200ml,分2次服下(隔半小时),药渣再煎供第3次饮用,除2例合并输液外,余均愈(新中医,1978.1)。尚有人用2.5%甘草浸液洗胃治疗药物(安定)中毒50例,全部治愈(重庆中医药杂志,1978.4)。
实践证明,甘草对生活中常见的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甚至艾滋病毒等,也有可喜的疗效。据报道,甘草对艾滋病毒的抑制率高达98%,被称为战胜艾滋病的仙草。吕维柏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60例,用甘草制剂(艾克可)每次40ml,每日服3次,3个月为1疗程,有效率3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江德胜以甘草切片,浸泡于75%酒精中以浸没为度,2周后榨取滤液,药渣再如法浸泡2周,合并两次滤液即成为甘草酊,以之外涂红肿处。治疗耳鼻部炎症108例,有效率达97.22%(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6)。有人以甘草粉加麻油调成软膏治疗小面积烧伤18例,均治愈(新医学,1974.1)。还有人以甘草50g浸泡入75%酒精200ml中24小时后,加甘油200ml混匀外涂。治疗手足皲裂100例,在随访50例中,特效36例,显效11例(新医学,1974.1)。
此外,汪言诚治疗因静脉注射所致的组织无菌性炎症20例,用甘草末以75%酒精拌匀,装入单层纱布袋内,敷盖于红肿处,全部见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4)。张励生治疗血栓性静脉炎3例,以甘草流浸膏每日15ml,或用甘草50g水煎,每日三餐饭前分服,痊愈者2例,另1例显著好转(中华外科杂志,1959.7)。
7.自《伤寒论》提出炙甘草汤以来,历代医家每遇心气耗损症见心动悸、脉结代者,此汤已成为必用之方。从伤寒发展到温病,治疗体系虽已转变,此方却衍化成加减复脉汤,仍旧用于温病阳明腑实下后,实热已除,阴液未复者。近代常以炙甘草泡茶,长期饮用,治疗期前收缩,一般饮用1个月即能生效。据报道,麦小苔等治疗心律不齐23例,用生甘草、炙甘草、泽泻各30g,水煎早晚分服,均告痊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2)。
8.体外试验表明,甘草浸膏及甘草黄酮、甘草次酸均具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还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中医临床常用以润肺止咳,无论其为外感、内伤,有痰无痰,多取用甘草随证配伍相关药物。据报道,以甘草粉5g或甘草流浸膏10ml,每日服3次。试用于3例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取得显著效果(中药临床新用)。赵树麟等用生甘草18g煎汁,每日分3次服用,配合抗结核药综合治疗肺结核55例,23例疗效满意,32例进步,药后大部分病例血沉下降,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缩小(江西医药,1965.1)。宋远忠以生甘草10g泡水当茶饮治疗慢性咽炎38例,结果痊愈34例,好转4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