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中药歌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乌头 附:附子

[歌括]
一根三药话乌头 1,大毒由来药力厚 2
附补心脾肾经火 3,堇逐风寒湿痹寇 4
浮阳欲脱宜追复 5,沉疴难除且穷搜 6
莫畏辛热性偏颇 7,阴疽冷疡放手投 8
[歌解]
1.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以根供药用,其主根呈倒圆锥形,颇似乌鸦头而得名。附生于主根旁的侧根为附子,乌头不生子根的块根为天雄,原本同一植物,因取用部位不同而分立三个名称,究其名实问题,实乃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不尽相同而来。另有同科植物白附子,根如乌头而小,花开色黄,生药学称黄花乌头,应用有别,不宜混为一物。本品因产地不同,栽培地在川、陕一带者为川乌头,野生于江、浙、皖、湘、鄂各地者为草乌头。因乌头花开艳丽而色蓝紫,每年九月间与菊同期开放,故又有鹦鹉菊、鸳鸯菊、僧鞋菊等别名。传统经验入心、肝、脾、肾经。
2.药理研究表明,乌头块根中含乌头碱,有强大的镇痛与镇静作用。用药量超限时,可出现全身发麻、口角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此时不及时救治,将使人中毒而亡。轻度中毒者,应立即口服凉开水、米汤、绿豆或大量饮服冷糖盐水;或用甘草、银花、生姜、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之类中药进行解毒。
据临床观察,草乌毒性大于川乌与附子,若炮制得法,则能去除其毒而保全其效。传统炮制方法,多取原生药经水浸漂,再同甘草、黑豆共煮,然后晒干切片。在日本,乌头加工方法大为简化,仅用高压锅加水加温120℃达2小时,就能把有毒成分全部去除。
但是,人们常因乌头、附子有大毒而不敢轻易使用,殊不知这些药物有的能回阳救逆于顷刻,有的能祛除沉寒痼冷于垂危,绝非他药所能取代。近代有不少医家善于用乌、附,甚至善于用生药。已故名医张泽生曾说:“生乌头之性烈,有大毒,医者因畏其毒,视同蛇蝎,当用不用,或仅用制品,畏用生药,影响疗效”,并认为“沉寒痼冷之证,非大温则不化,用之得法,收功甚速,亦少见中毒发生”。
3.勤求古训的名家胡心藻在其《中药类比歌诀》中对附子作出全面而确切的概括:“附子药性刚燥峻猛,有补助元阳之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上助心阳以复脉,中暖脾胃以健运,下补肾阳益命火,外固卫阳以止汗,内驱寒凝以止痛,能引气药行十二经,既追复散失之浮阳,又峻补不足之元阳,为回阳救逆、救治虚脱之要药”。所作概括正是古往今来许多医家的共识。临床上因阳气不足而引发的精神分裂症,有人用大剂量附子治疗,某些病例用量达120g后,症状方始改善(中成药研究,1980.3)。
4.“堇”即古时乌头简称,历代医家均认为其性辛热气锐,善于搜风散寒,通痹止痛,多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中风麻木,心腹疼痛,寒疝坠痛,胸痹心痛等症,还可用作麻醉止痛等为主征的疾病。但补阳之功不及附子,故有附子逐寒,乌头袪风之说,若二药配伍应用,既可增强温阳功力,又能提高止痛效果,为治疗阳虚寒凝脉阻之症首选的治疗大法。据报道,解放军58医院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注或穴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神经痛等64例,有效率达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生效(中草药通讯,1972.3)。张宏太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5例,以川草乌、樟脑各90g,共研末,陈醋调敷,3次即见效。其中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若为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用乌头汤(制川乌(先煎)、炙麻黄各10g,白芍、黄芪各30g,甘草6g)水煎服,连服5周。治愈16例,好转13例(中医药信息,1998.2)。
5.药理研究尚表明,附子所含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有强心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进心肌供血供氧功能,并具显著的抗休克效果。现代临床常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证候。综合《伤寒论》条文,凡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沉微细无力或虚浮者;或因误治大汗、大吐、大泻之后阳随阴脱,均应急投本品以追复散失之元阳。《伤寒论》四逆汤为治亡阳证之要方,以附子配干姜相须为用,助其升发阳气,再佐以炙甘草,缓解姜、附辛烈之性,从而开启强心救脱之先河。近代柴有华治疗各种休克及虚脱证,却以附子30g,配等量高丽红参加水煎服,疗效理想(中药临床妙用锦囊)。冯青根用参附注射液验证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总有效率为90%(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9)。朱伯卿等治疗虚证病窦综合征13例,用附子注射液8g(每2ml含生药4g)加5%葡萄糖500ml静滴,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4)。
此外,王靖寰治疗4例怀孕4个月余,症见少腹发凉,腹胀腹痛,身畏寒,均有早产、小产史者,均以附子为主药,药后症状改善,均足月顺产(中医杂志,1964.5)。
6.生草乌善治各种顽病痼疾,临床多有报道。例如,何懋生治疗各种骨痹及骨刺,以生草乌、生川乌各10g为主(先煎),收效显著(浙江中医杂志,1986.3)。叶太然治疗重症肌无力9例,以生草乌20g,洋金花10g,穿山龙170g,制成乌金穿片内服,证明有一定疗效(河南中医,1983.6)。有人用离子穴位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70例,取生川乌、生草乌各250g,捣碎,放入95%酒精2500ml中浸泡7天再加蒸馏水至5000ml,再浸泡7天,过滤装瓶备用。结果治愈36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高达98.6%(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尚有人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以乌附汤(制川乌、黑附片、北细辛、嫩桂枝、淡干姜)送服制马钱子、淡全蝎,结果治愈87例,好转10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1)。
若为癥瘕痞块,有人提取其乌头类生物碱用于各种癌症,总有效率近80%。还有人用乌头注射液肌注治疗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除具有镇痛效果外,还可缓解消化道症状,抑制肿瘤生长,缩小部分肿块,使患者体重增加,食欲改善,生存期延长(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
此外,迟玉叶等经治宫寒不孕58例,用川乌配等量沉香、细辛、紫蔻、甘草制成补肾暖宫丸(每丸重6g),每天服1丸,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10天,连服4~5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48例,显效7例(四川中医,1996.5)。
7.值得留意的是,附子虽属大辛大热之品,却具有“引火归原”作用。《本草汇言》论及附子时说:“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虽是附子的重要功能,但同时又是命门主药,若因“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用附子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谢立业曾提出:“热证不避附子”,并说治疗扁桃体炎,证见咽喉肿痛反复发作,红肿不甚,施苦寒无功,用滋阴乏效者,用此效恒。即以单味附子盐水煮过频频呷服,每日量3g,用治慢性咽炎之咽干喉痛者,亦可配入养阴清肺汤中用之(中医杂志,1992.12)。
8.临床上,常见阴疽脉细身凉,疮疡漫肿不溃或溃后久不敛口,此时应借助乌头、附子温阳通经,解凝散结之力,用之可消可溃。据报道,张瑞润等用治软组织损伤所致局部瘀血肿痛,以及毒虫螫伤、乳痈、臀部注射感染、疮疖等炎症红肿期疗效显著。法以生草乌10g,银花10g,红花10g,蜈蚣2条,冰片3g,加95%乙醇1000ml,密封浸泡5~7天,用时取其滤液外搽(中医药研究,1992.3)。邹世光用生川、草乌各35g,加水2500ml煮沸待凉,每日早晚外洗患处。治疗疥疮87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