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中药歌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麻 附:蜜环菌

[歌括]
天麻性平味甘辛 1,潜得肝阳息风痉 2
轻身长年气力壮 3,醒脑安神眩晕定 4
[歌解]
1.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以根茎入药。它没有吸取养分的根须,也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单凭一个长圆形块茎在土里依赖一种蜜环菌寄生其根部,经根部分泌大量的化学物质把蜜环菌消化吸收、转化成自身的营养物质。待到块茎成熟后,从顶端长出一枝箭杆样的赤色独苗,故又隐其名为赤箭。《神农本草经》原称鬼督邮,后世因其“有风不动,无风独摇”,又衍化出定风草、独摇芝等别名。传统经验归肝经。
2.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及其有效成分天麻素、天麻苷元(包括人工合成)均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中医历来多用于小儿急慢惊风、成人癫痫抽搐等症而常见其效,故被誉为“定风神草”。不论热极生风还是肝风内动,临床上常多应用。据报道,赵翁平等治疗癫痫291例,以天麻提取物香荚兰醛制片口服,每日1.5g开始,分3次服用,如4周后无效,可增量至每日2g,如续服2周后仍无效,再增至2.5g,一般连服3~6个月以上,有效率73.9%(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3)。陈建家亦用上法观察癫痫215例,疗效相近(新药与临床,1986.3)。若为震颤麻痹症,可用天麻、天冬各10g,猪脑1副(洗净剔去血筋),清水同炖,加盐调服,疗效良好(药膳食疗,2002.10)。
3.天麻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上品,并说“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古来把天麻视作益寿延年珍品者不乏其人。如宋代沈括说它是“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第一”。明代李时珍亦称“补益上药,天麻第一”。清代张志聪更加赞许“天麻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服食上品”。所有这些评价,足见前人对天麻的养生效应早已作出肯定。
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含有多糖、黏液质、维生素A样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耐缺氧和耐疲劳能力,从而起到延缓衰老作用。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每天晨起都要调服一盅赤箭粉,而且一直坚持服食下去,作为帝王家,竟然对天麻情有独钟,其养生价值可想而知。据报道,有人用天麻密环菌片治疗高脂血症43例,治疗后有85.7%的患者收缩压或舒张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头昏、胸闷、心烦等症状也有好转(中成药研究,1983.11)。尚有人用密环菌片治疗原发性或肾性高血压45例,对头晕、耳鸣、及肢麻等症的疗效达60%~82.6%(中成药研究,1988.2)。
4.在民间,流传着一则治疗头痛眩晕的偏方,即以天麻配鹅蛋或青壳鸭蛋同炖服,颇有效验。近代常扩展其应用范围,用于神经衰弱、神经性头晕、神经性耳聋及耳源性眩晕,其效显著。据报道,日本医家山本孝之等临床研究发现,天麻对老年性痴呆症有效率达81.8%,有恢复老人说话功能,并使脸部无表情的人展露出笑颜(中医药研究,1994.6)。
若为顽固性失眠,王永卿用天麻25g(蒸软),瘦猪肉50g,共剁碎后加少量水同蒸熟食,勿放盐,睡前1次服用,连服10日以上。此方治愈百余例经多方治疗无效之失眠症,坚持服药均可治愈(中国民间疗法,2004.12)。李恭以50%天麻注射液肌注治疗血管性头痛162例,三叉神经痛130例,坐骨神经痛148例,多发性神经炎20例,止痛有效率达91.36%~95%(吉林医学院学报,1982.1)。江苏省天麻科研组用天麻注射液肌注和蜜环菌片口服,分别观察神经系统疾病:眩晕综合征77例和92例,有效率分别为92.2%及79.3%;血管性头痛36例和16例,有效率分别为83.3%及81.2%;中风后遗症63例和14例,有效率均在60%以上;帕金森综合征4例和8例、三叉神经痛10例和6例,因病例少,疗效难以判断(江苏中医,1980.1)。钱忠顺治疗耳源性眩晕90例,用天麻、川芎、法半夏,水煎3次,过滤,每次20ml,每日3次。显效者57例,有效者28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