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移动健康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公共卫生需求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公共卫生服务开辟了崭新的渠道,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诊疗、发药、即时报销,随时可以远程会诊、转诊,有效开展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服务,责任医生可以即时建档、移动随访、查询健康档案信息、记录随访情况、作出健康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另外还包括预防接种提醒、产后访视、责任医生与辖区居民互动和绩效考核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病床)工作,实现远程生命体征监视,智能家居提供远程高清视频通话。社区医疗信息平台提供医疗信息查询,交互式质量和体检评估,用药、疾病、检验或图像信息查阅或健康指导,用短信、微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百姓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
(一)公共卫生管理与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的结合
伴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卫生事业有着长足发展,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事业的投入,高密度、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规模。随着服务模式、服务功能、服务要求和服务理念转变,公共卫生服务已从单一式向多元化转变,从粗犷式到精细化的提升,从数量到服务质量的追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形成了由“坐着等”到“走出去”、由“上门服务”与“诊所服务”相结合的立体社区卫生防控模式。因而,医生随访和诊疗需经常上门,医疗服务信息采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硬件和网络已无法实现更多的功能,以致弄虚作假,众多的纸质台账需回单位进行二次录入,增加工作量,没法体会和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没有信息化和智能医疗终端支撑,健康巡诊、家庭随访难以实现。当今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效率低、怨声起,个性化服务缺失,创新服务理念不强,百姓无法获取增值服务,形成责任医生下村也只能是“量量血压”,居民对责任医生的信任度不高,最终影响政府形象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的根本特征和主要目的是信息共享,是把有限的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融合”和“倍增”功能。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是面对全人群、生老病死的全过程管理,是多部门联合、全社会支持、多功能结合、全方位展示的多面体,其信息来源应是丰富多彩的。
(二)基于移动互联模式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意义
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科学管理、规范流程,从而提高医疗机构和责任医生的工作效率。控制与降低信息风险、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实现对全体居民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综合分析,做好社区诊断,人群健康管理,疾病分析和病因防控;实现家庭病床远程监管和远程控制,实现流动卫生服务站的功能(移动诊疗、移动随访和上门健康体检等);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交互式管理,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人人参与、人人享用”,实现移动卫生监督协管。通过图文并茂的存储管理,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及时间管理,解决责任医生服务单一、内容不真实、绩效考核难、指标不客观等问题,避免责任医生“集中时间造假”和“赶工期”,促进社区居民有连续性、保时性、保质保量的健康服务。开展移动医疗和智能卫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是促进公共卫生管理人性化、科学化、便捷化、效率化、精细化,是利用科技的进步切实服务于民众,是公共卫生全新时代的开始,是解放和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场景和需求
实现公共卫生移动随访、家庭(临终关怀)病房、远程健康监管(重点针对心血管高危人群及慢病重点人群)、流动卫生服务站(移动诊疗、移动健康体检)、交互式健康档案管理、预约挂号、诊疗查询等工作。
1.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
基于专用服务车和移动互联终端,开展对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门定时、定点、定人的健康体检、常见病诊疗、慢性病随访和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
2.智能家庭病房及远程监管
开展家庭病房(临终关怀、重点慢病、高危人群)管理,利用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智能腕表、血氧和心电监护仪等智能终端,对居家患者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血糖实时进行监测,及时预警或发现潜在危险,有效地对心血管高危人群、临终关怀病人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同时对中心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管理。
3.居民健康随访“随E行”
利用iPad、智能手机、Windows平板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通过移动应用App进行随时随地的移动无线随访。利用蓝牙电子血压仪等智能终端对居民进行体检和日常随访,进行图像、语音病案管理,即时查询访问对象基本信息、核对信息、修改和录入信息,结合查询既往就诊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评估活动,如妇幼儿童保健工作、产后访视等。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即时性,减少数据二次录入,减轻责任医生的工作量,有效地把责任医生的有效时间还给辖区居民,从而更直观、更有效地开展责任医生的日常监管和绩效考核。
建立开放式居民电子档案,提供手机App、平板App或电脑访问、查询功能,让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维护、管理和应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人人享用。实现就诊预约、信息查询、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医患互动等功能,衍生短信提醒、自动语音服务、远程视频等大量“增强社区医生与社区居民互动、提升百姓满意度、解决百姓切实需求为核心理念”的特色服务。
4.智能卫生监督协管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对辖区卫生监督对象、监管事务即时发现、监管,实现图文、语音即时传送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可形成现场指导、图文传送、远程监管、指导,加快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