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经络学说与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研究推崇,并有效指导临床诊疗,尤其是近50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组成了多学科的经络研究攻关团队,通过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功能反应、循经感觉障碍、循经离子分布等经络现象的观察,以及经络生物物理学研究,在经络的组织结构、作用途径、效应表现等经络实质方面取得了突破,并提出了从器官组织水平、细胞分子水平、神经生物学、基因水平等角度认识经络实质的研究展望。其研究集中于经络,即脉道方面,而对经筋研究明显不足。反观针灸临床,经筋病是针灸科的主要诊治病种,呈现脉络理论指导诊治经筋病的现状。虽然近20多年来经筋研究得到了针灸骨伤学界的高度重视,对经筋疗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涌现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疗法,如小针刀、刃针、铍针、长圆针、粗银针、筋骨针、浮针等,但其作用机制大多用西医理论加以阐释,经筋理论、实验研究明显滞后。而在国际医学界,经筋受到了密切关注,在美国、德国、荷兰等科研机构,将筋膜由一种生物组织的研究,转向系统研究,涵盖了筋膜解剖学、筋膜生物力学及生理学、筋膜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筋膜病理学及治疗学、替代疗法的筋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全身筋膜是“力学网络”、“信号转导网络”的假说。尤其是干针疗法的出现,其激痛点、肌筋膜链等理论对经筋理论在西医学的层面进行了较好的阐释,使中西医同道均能领悟经筋真谛,恩泽民众。可西方相关从业者,如物理治疗师等,出于某些目的提出了荒唐观点,认为“干针”不是针灸,意图否定传统的中医针灸,甚至想通过立法用所谓的“干针”取代中医针灸。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还针灸以原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吁,“干针”是中国针灸疗法的组成部分,相关从业者要尊重针灸理论与中医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医针灸在世界范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多年,有感于针灸辨证缺乏专科特点,追随中医内科的辨证思维方法,由于针、药的作用途径不同,难以全程监控针灸诊治;经筋针法不断呈现,大多用西医理论阐释,经筋理论研究滞后、指导不够,针法缺乏中医特色;针刺疼痛是阻碍针灸推广的因素之一,探索无感速效安全针法是我多年的梦想。为此,在学习中医经典理论与针灸临床实践中,吸取了多位学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开展了无感速效安全针法的研究,利用香港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进行了验证,总结经筋的相关理论与临床诊疗中的感悟,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认识到中医经典理论是历代医家的智慧结晶,需大力挖掘整理加以提高,通过传承与保护,方能发扬光大。因此,将有关经筋理论的学习心得,与经筋理论指导下无感速效安全针法的临床经验,汇编成《筋针疗法》一书,以此抛砖引玉。愿中医经典文化能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愿“干针”在中医针灸的怀抱中,以感恩之心,造福人类。
在《筋针疗法》的编写过程中,承蒙赵京生教授指导;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各位教授、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劳力行院长为本书作序,在此深表感谢!本书中引用了多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他们的无私奉献,感恩!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尤其是恩师杨兆民教授的栽培,以及筋针同道们的热情支持与临床经验分享,是你们给了我智慧与巨大的动力,完成了《筋针疗法》的编写。同时要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鼎力相助,使《筋针疗法》顺利出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 刘农虞
丙申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