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社区教育工作方法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主题的社会教育活动,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可引导教育对象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必要技能,改变健康相关态度,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个人或社区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一)专题小组讨论
专题小组讨论是把人们组织起来,就某一研究问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中不仅是研究者对访谈对象的提问,它更鼓励人们相互交流,相互提问。从一场组织成功的专题小组讨论会中得到的信息,应不仅有每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观点,还有人们在讨论中,从别人的观点、体会、经历中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1.专题小组讨论的要素
(1)主持人:
主持人直接影响着采集信息的过程和所采集到信息的质量。在讨论的每一个过程中,不仅要求主持人向被访者提问有一定的技巧,而且要求主持人能够自然、恰当地应对被访者在讨论中的各种语言、肢体或情绪上的反应。
在讨论中,主持人应介绍讨论的话题,把握讨论的进程,尽量使用开放型、具体型和清晰型的问题,避免提出封闭式和带倾向性或诱导性的问题。主持人提问还应有意识地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追问”,即使用被访者自己的语言和概念来询问被访者自己曾经谈到的看法和行为,以便深入了解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人们是怎样形成这种看法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
主持人在讨论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仔细倾听被访者的谈话内容,留心观察他们非语言交流,并恰当地使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鼓励被访者踊跃发言,控制讨论的主题和节奏也是主持人应该注意的,需避免前松后紧,造成对某些重要问题讨论得不够深入。讨论即将结束时,主持人需把握结束谈话的时机,对讨论内容做简短但不含判断性的归纳总结,并真诚地向被访者致谢。
(2)记录员:
记录员应熟悉讨论使用的地方方言或俗语,其职责是:负责记录讨论会的时间、地点及人员组成;尽量忠实记录访谈原话,并注意区分讲话人身份;留意讨论者谈话的神态、语气,尤其是有助于展示讲话者真实意思的神态、语气需要一并记录下来;提醒主持人遗忘、缺漏的讨论内容。
专题小组讨论会还可以有1名研究人员作为观察员,其职责主要是观察讨论者的非语言表达,并辅助主持人、记录员等进行现场录音。记录员、观察员最好坐在主持人的对面,便于与主持人目光交流,配合开展讨论。
(3)小组成员和小组数目:
根据专题小组讨论所确定的目标,通常选择同一性(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同变量)8~12人,为了避免个人观点偏差和地区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应组织2~4个专题小组进行讨论。
(4)专题小组指导:
这是一系列讨论问题的一览表,是对专题小组将涉及的问题和将达到目标的综合性阐述,是主持人的讨论指南和备忘录。其内容应包括:开场白、目的、一般性问题、重点问题、总结、结束语等。
(5)经费预算:
在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经费将用于设计、差旅、劳务、材料整理分析、仪器使用、场租、交通和办公费等各项支出。
2.专题小组讨论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中除了应准备必备的会场用品(如录音机、电池、笔记本等)外,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制订讨论提纲。注意提出的问题最好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②确定经费和时间。专题小组讨论时间不宜过长,以每次1~2小时为宜。③确定专题小组讨论场次数。一般没有严格的限制,它取决于研究项目的需要、资源及遵循“信息饱和”原则,“信息饱和”也就是围绕研究目的再组织专题小组讨论很难得到新的信息。④确定专题小组讨论的人员和人数。选择专题小组讨论的人员时,首先应围绕研究目的考虑哪些人可以提供必要、有效的信息。其次应注意人员组成的均质性,即组织有相仿社会经济学特征的人在同一组展开讨论。最好结合研究内容,把年龄、性别、职业、行政级别、社会背景等有可能影响讨论效果的因素作为分组的依据。⑤选择讨论场所。讨论场所应安静、无干扰,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室内布置不应阻碍访谈对象正常思维或使他们“触景生情”,如组织流动人口产妇在挂满计划生育宣传图片的屋子里讨论生育问题,容易影响所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另外被访者最好能围坐成圈,这样有利于主持人方便注意到每个人对讨论内容的反应。⑥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在准备过程中应对被访者所在社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推动访谈的开展。
(二)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是同伴之间有意识的互相学习。同伴教育作为一种群体教育形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包括劝阻吸烟、戒毒、计划生育、预防艾滋病和性病、安全性行为教育等社区健康教育领域。
实施同伴教育前首先要对社区目标人群中一些可以承担同伴教育工作的健康教育骨干或积极分子进行培训,然后由经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者与同伴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从而实现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标。
1.同伴教育的类型
(1)同伴教育:
在目标人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人,经培训成为同伴教育者,然后再由他们对目标人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在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培训高血压患者中的积极分子,作为同伴教育者。
(2)同伴传播:
由同伴教育者组织目标人群进行自由讨论和信息资料的交流。前者由健康教育人员指定讨论过程中的组织者,也可由目标人群自发组织,推选出带头人,召开小组讨论会、座谈会等;后者通常是针对较大群体的一次性的传播活动,如发放宣传小册子、组织表演节目等。
(3)同伴咨询:
两人或更多人之间自由地进行信息、观念和技能的交流。如在某社区的健康俱乐部,高血压病患者之间以聊天的方式现身说法,交流保健信息。
2.同伴教育的特点
(1)同伴教育可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但对青少年作用更加明显。
(2)同伴教育的内容往往是针对一些敏感问题。因此,组织者和同伴教育者都应对问题持正确态度。如在预防艾滋病感染问题上,同伴教育者应能正确看待同性恋问题、安全性行为问题,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以坦诚和理解的态度面对教育对象。
(3)同伴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同伴教育者的素质。因此,要选择适宜的同伴教育者入选。
(4)同伴教育者应具备五方面特征:①与目标人群具有某些共性,并熟悉该群体的文化和思想,这将有利用他们更好地鼓励同伴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自愿接受培训,且有高度的责任心。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认为是有主见、有信心的人,得到大家认可和信任。④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流技巧,是个很好的听众,能够保守秘密。⑤能以倡导者和联络员的身份在社区卫生机构和干预对象之间架起桥梁。
(5)同伴教育的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不断扩大同伴教育者队伍,连续不断地培训同伴教育者,使他们能够接触更多的人群,使健康教育干预长期持续下去,取得更大的效果。
3.同伴教育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对以下问题的分析,来决定是否使用同伴教育方法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1)是否有可能吸引并保持社区领导的兴趣和支持。
(2)在目标人群中,能否找到有时间、有兴趣、有能力的人去担任同伴教育者,且同伴教育者数量满足需要。
(3)能否为同伴教育的开展提供培训和其他技术支持,如教材、设备、场所等。
(4)同伴教育者能否得到持续的支持、资助、指导和再培训。
(5)如果同时运用其他干预策略,能否将同伴教育法结合进去。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即可采用同伴教育法,否则尚需创造条件或寻找其他可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同伴教育的组织实施
同伴教育可以是“正规的同伴教育”和“非正规的同伴教育”。“正规的同伴教育”是每期同伴教育培训围绕具体的问题按计划举办,一般以分组的方式,有固定的活动和目标。在一个小组内,同伴教育者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非正规的同伴教育”是指同伴教育在朋友、社会群体和网络中进行。同伴教育者以同伴的身份告诉朋友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某些内容或问题,这些话题没有事前的组织或计划,可以从一个特定的问题开始,讨论可以在午餐时间、朋友聚会时,或在宿舍、家里等任何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1)选择同伴教育者:
征募同伴教育者,是开展同伴教育的关键之一。选择同伴教育者的方法有:在社团网络和小群体中发放推荐表,从推荐表中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员;召集会议或其他方法,号召自我推荐;张贴广告,公开招募。
(2)培训同伴教育者:
通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目的、教育内容、方法和人际交流技巧的培训,使同伴教育者做到:①了解项目目标,干预策略与活动,了解同伴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干预活动进行配合。②掌握与干预内容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③掌握人际交流基本技巧和同伴教育中常用的其他方法,如组织游戏、辩论、小组讨论、幻灯放映等。④意识到自己作为同伴教育者的重要性。一个同伴教育者不仅能协助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帮助别人,而且具备了同伴教育者素质,会帮助自己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3)实施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通常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在社区、学校、工作场所等地进行。在活动开始前,应注意场地、桌椅、使用仪器与设备等的准备和调试,以保证同伴教育活动的开展,同伴教育可利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咨询、展览、发放教育手册、社区动员、聚会、角色扮演、演讲、录像、专题研讨、游戏、知识竞赛、讲故事和小品等多种形式。
(4)同伴教育评价:
主要评价同伴教育的实施过程和同伴教育者的工作能力,可以采用研究者评价、同伴教育对象评价、同伴教育者自我评价等形式进行。
(三)参与式教育
参与式教育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育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育方法。
1.参与式教育的基本特征
参与式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出于平等的地位。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受教育者参与对社区健康教育目标的提出,参与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规划或方案。②受教育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通过自主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解决问题。③受教育者在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参与,能从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受教育者在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健康教育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适。
2.参与式教育的内涵
在社区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健康教育工作者既是决策、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具体执行者和教育者。社区居民是受教育者,为实现社区健康教育目标,决策咨询、规划确立、全面实施和阶段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社区居民参与式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在不同的阶段参与的内涵也就不一样。
(1)决策咨询——信息提供。社区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断决策和选择的过程,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向社区居民进行决策咨询,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健康是每个社区居民都关注和追求的目标。社区居民以提供相关信息的方式介入社区健康教育的决策、选择及全过程,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的项目确立、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实施及监督评估等,才能使社区健康教育充分体现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能够不断发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通过参与而消除了的危险因素。
因此,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容主要是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规划、行动方案提出修改建议,接受相关部门开展的问卷调查,通过各种渠道,真实反映健康需求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当然,社区居民参与提供的信息毕竟是一种个人判断,这就需要健康教育工作者与政府的相关执行者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协商,以使信息的可靠和有效,从而确保决策更科学。
(2)规划确立——承诺责任。社区居民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社区健康教育及各子项目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应当有足够的动机和动力来参与并实施,而不是依赖外来机构或“外来者”提供的某种支持和服务,使那些被动的、在物质条件驱使下的应付式的参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如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和学生家庭成员、学校所在社区及居民等都要积极支持。他们要达成共识,以适当的方式公开承诺,共同履行责任。
参与式教育还体现在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所作出的贡献,是赋予社区居民一种全新的责任、权利以及治理的观念,他们作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被管理”和服从管理,履行对其他公民和管理者的健康教育义务;而且能够对自己和社区健康教育进行管理,发现和解决问题。
(3)全面实施——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最核心的参与。参与式教育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培训,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衡量和评价自己,积极参与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主动参加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投资,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水平,选择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4)阶段评价——利益分享。社区健康教育每进行到一个阶段都要进行阶段评价。社区居民参与就是要做好判断,实际上就是判断社区健康教育的利益分享问题,其目的就是要让社区居民能通过参与而获得健康利益。这里的健康利益不是指直接获得多少利润,而是指包括社区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保障良好、健康素质提升等间接或长远的利益。如果健康利益分享没有在项目规划中充分得到体现,那么社区居民参与只能是停留在形式上,也就不能期望社区居民积极热心地参与。
3.参与式教育的方法
参与式教育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教育和学习。在实际运用中,关键是在社区健康教育组织实施之前的角色定位与行为定位,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在目标设定和行为方向确认上要相互一致。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教育者提出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要求受教育者尽量提出不同的想法,通过随心所欲的联想,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而有目的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也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
比如,针对“社区存在的流浪猫现象,流浪猫可能传染疾病和伤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见流浪猫,你想到了什么?”让社区居民展开想象,自由发挥,最终引出建立一个宠物养老院的想法,因为如果存在这样的养老院,宠物的主人可能花一点钱把他们送到宠物养老院,而不是遗弃他们。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时,不要批评他人的想法,而是鼓励随心所欲地想象,欢迎看似疯狂的构想。一般说来,适合头脑风暴法的问题往往是有多种答案或多个解决办法,把产生的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归纳和剔除。当出现停顿或大家想不出什么时,教育者应该提供线索、材料或者建议,鼓励和帮助他们思考。
头脑风暴法一般在短时间内,给出一个话题或者关键词,让所有参加者快速联想,将即兴所想到的事物或观点,不加批判和分析地快速、自由地罗列出来。在结束时,可以将大家所罗列出来的内容进行排列、综合,找出主要的和有用的,还可以进行分类归纳。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受教育者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设计案例或从现实中寻找案例,要求受教育者对案例做出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开展“社区居民要改变使用天然井水的习惯,转变为使用自来水”时,可以利用该社区居民氟斑牙发病率较高,其中某住户一直使用含氟高的井水、一家四口均为氟斑牙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拍摄井水照片,提供井水检测结果,组织居民根据该氟斑牙案例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氟斑牙与社区环境的关系,这样可以加深居民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引导居民解决饮用井水问题,做出使用自来水的正确决策。
(3)协作式教学培训:
这种方法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段,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一种协作关系。协作式教学培训要求让受教育培训的学习者有自由思考、运用自己智慧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有选择上课方式、安排学习进度的权利,除了正规的教学培训外,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1)游戏教学法:
用游戏形式使社区居民寓学于乐,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健康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且与本次讲座、培训的主题内容紧密相关。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是教育者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工作场景等,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受教育者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表达交流,能将单调、机械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活泼、生动的情景。
(四)角色扮演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参与者在故事世界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及宝贵的经历。角色扮演可以是游戏娱乐、表演、实景练习、心理引导、自我思考等。
1.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成剧本,要求受教育者在剧中扮演特定角色,目的是让他们演练如何处理实际问题,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评价表演结果,分析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
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改变因“满堂灌”而产生的疲劳感,又能让参与健康教育的居民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如在讲到“合理膳食”时,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小孩三个角色,让他们根据各自的身份特点,充分展示、表演如何合理饮食。表演结束后,让参加本次健康教育活动的居民一起讨论、总结他们是否充分运用了“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点,并纠正错误的知识,指导居民真正能够做到合理膳食。
2.角色扮演的运用
角色扮演要根据活动主题,自己设计情境和角色,并进行表演。让参加者通过在其他参加者面前的表演或者观察其他参加者表演的方法,来亲身体验某一种情况、概念或观点。这有助于提升参加者交流、决策方面的技巧,也有助于转变态度的活动。角色扮演可以是事先安排好的内容,也可以是临场发挥,时间不宜长也不宜短,一般当角色扮演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时就可以停止。
(1)设计好主题及场景:
角色扮演活动要选择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选主题要尽量让参与表演的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设计场景时,要合理,设计的场景与测评的内容相符,否则就会使受参与者摸不着头脑。
(2)选定扮演者:
参与角色扮演的居民性格、人数、是否具有表演才能等对活动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有时由于居民自身的特点不乐意接受扮演的角色,而又没有明确的拒绝,其结果是在扮演中不能够充分的表演。而另一种情况是扮演者参与意识不强,角色表现漫不经心,这些都会影响知识传授的效果。因此,选什么类型的主题,选多少扮演者,安排他们扮演哪些角色,都需要健康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考虑,可提前计划和安排,让扮演者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便于提高活动的质量。
(3)准备道具:
角色扮演法是在一种模拟场景中进行的,模拟场景尽可能要逼真。场景中的设备必须应与现实的情景相似,使演示过程中具有真实性,从而提高居民对演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所以,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根据情景所需的设备设施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让演示的现场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另外,还要准备评价表,评价表是根据扮演者演示的内容所制订出来的,能够让未演示的居民专注于情景模拟角色,使之有任务在身,做到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评价。
(4)有限卷入:
成功的角色扮演需要精心策划与组织,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促使居民把健康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和实践之中。角色扮演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居民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通过扮演角色来学习和传播健康知识。有限卷入意味着扮演者有时可能超出预先设计制定的脚本范畴,然而,这些超出预定计划范畴的角色扮演活动却是十分有趣的和有价值的。
(5)做好评价:
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居民角色扮演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根据扮演者的表现,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恰当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反馈和评价。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促进居民提高健康教育兴趣,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