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危急值和周转时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参加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实验室,排除专科实验室、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中心等,纳入标准为医院检验科,本次调查研究纳入1672家实验室,由于不同实验室参加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专业有1~3个不等,最终纳入调查的实验室为:①参加临床生化危急值报告及时性研究的实验室1589家;②参加临床血液危急值报告及时性研究的实验室1381家;③参加临床血气危急值报告及时性研究的实验室758家。向参加实验室统一发放纸质通知和短信通知,同时在检验医学信息网(www.clinet.com.cn)上提供电子版通知和数据填写操作指南。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一般情况调查和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一般情况调查是对实验室所在医院的基本信息和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与实施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而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则针对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和临床血气三个专业,按照住院、门诊和急诊部门分别展开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要求参加实验室在调查期间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通知后的1个月内收集危急值报告及时性相关信息,并按照不同项目上报数据。
(一)一般情况调查
1.医院基本信息、临床实验室及其所在医院的基本信息包括:
(1)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和其他;
(2)医院类型: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其他;
(3)医院床位数:
0~500、501~1000、1001~1500、1501~2000和2000~;
(4)实验室认可:
是否通过ISO 15189认可和是否通过CAP认可;
(5)信息系统建设:
有无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有无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和有无条码系统。
2.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与实施相关信息
(1)危急值报告和接收人员:
1)是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的相关培训;
2)最常见的危急值报告人员;
3)住院、门诊和急诊部门最常见的危急值接收人员。
(2)危急值复检
1)在报告危急值之前,是否对危急值采用重复检测的形式进行验证;
2)如果重复试验没有显著不同,且仍为危急值,会报告哪个结果;
3)如果重复试验没有显著不同,但是已经不再是危急值,是否仍然会报告危急值;
4)如果重复结果显著不同,而且已经不是一个危急值,实验室如何处理?
(3)危急值的报告方式、结果的复读与记录
1)实验室中提醒实验室人员出现危急值的方式;
2)实验室向临床相关人员报告危急值的方式;
3)报告危急值时是否要求复述结果;
4)是否要求记录危急值结果通知;
5)记录危急值通知的内容有哪些;
6)如何记录危急值报告。
(4)与临床沟通情况
1)临床在接收到危急值并处理后,是否会给实验室关于处理措施的回馈?
2)是否有确定危急值“有效性”的程序;
3)是否会定期与临床医生沟通,以确认危急值的“有效性”;
4)是否会定期与临床医生沟通,并通过临床意见对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界限进行必要的修改;
5)与临床医生沟通讨论危急值相关内容的频率。
(5)其他
1)同一患者相同检验项目结果重复出现危急值时,实验室采取的处理方式;
2)什么时候可以不需要通知危急值;
3)是否将临床有意义的时间框架内实验结果的改变作为危急值;
4)在无法将危急值报告给负责患者医疗的临床医生时,是否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二)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
1.调查项目
临床生化危急值调查包括钾、钠、氯、钙、镁、血糖、尿素、肌酐、尿酸、总胆红素、血淀粉酶、肌酸激酶-MB(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前脑钠肽(NT-pro BNP)共16个检验项目;血液危急值调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e granulocyte count,NEU)、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ematokrit,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和D-二聚体,共11个检验项目;血气危急值调查包括pH、pCO 2和pO 2,共3个检验项目。若实验室危急值清单中不包含以上列出的某项目,则可在相应界面中选择“危急值清单中不包含该项目”。
2.调查内容
对生化、血液和血气专业按照住院、门诊和急诊项目危急值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数据来源:
LIS/手工;
(2)标本类型:
血清/血浆/全血;
(3)危急值报告:
该项目调查1个月内测试总数、危急值发生的个数、危急值报告个数、报告危急值结果中获得临床医生确认的报告数;
(4)危急值未报告原因:
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遗漏/申请单信息不全,缺少临床医生联系方式/通讯设备故障或无法接通/其他;
(5)危急值报告及时性:
危急值报告规定时间(min)、该月危急值报告时间在报告规定时间内的报告数、该月危急值报告时间超过15min的报告数、该月危急值报告时间超过30min的报告数、该月危急值报告时间中位数和P 90。本研究中危急值报告时间指实验室确认危急值到临床接受报告的时间。
三、网络平台设计
本次调查研究所需的网络平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与北京某公司共同研发,包括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网络回报和反馈平台、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统计分析软件。
四、信息采集
本次调查仅采用室间质量调查网络平台在线填报(www.clinet.com)进行结果上报。
五、统计分析
本调查研究的统计分析均采用危急值报告及时性室间质量调查统计分析软件完成,通过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及时性室间质量调查网络回报的数据可直接导入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具体包括:
1.一般情况调查内容的描述性统计;
2.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
本研究涉及的QI包括:危急值未报告率、危急值报告不及时率、危急值报告临床实验室未确认率、危急值报告时间中位数和P 90。前三种QI以率(百分数)和西格玛(σ)度量两种方式评价。全部指标采用第5百分位数(the 5th percentile,P 5),第25百分位数(the 25th percentile,P 25)、中位数、第75百分位数(the 75th percentile,P 75)和第95百分位数(the 95th percentile,P 95)进行统计学描述。研究将这些QIs按照门诊、急诊和住院分别为各项目统计,统计方法如表3-1所示。
表3-1 危急值报告及时性相关质量指标计算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思想目前在检验界应用越来越广泛,σ在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统计。σ度量值则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顾客要求的目标值、规格界限相联系,是对过程满足顾客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通常将6σ视为“一流的质量”,代表每百万有3.4个缺陷(3.4DPM),是期望达到的最终质量目标;5≤σ<6意味着实验室检测性能处于“优秀”水平,4≤σ<5表明性能处于“良好”水平,3≤σ<4表明性能处于“边缘”水平,而3σ则代表最低质量要求,表示每百万个产品(或服务)的缺陷有66 810个,若实验室σ<3则表明其质量不可接受。σ与DPM的转换可通过查询统计表格或σ计算器实现,表3-2提供了部分两者转换关系。
表3-2 每百万缺陷数(DPM)(不合格率)与西格玛的转换关系
除了以上QI的统计外,本研究统计还包括:①对各危急值项目包含在危急值清单中的比例进行统计;②对各项目月危急值发生率进行描述性统计;③对各专业危急值未报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原因所占比例;④对各专业危急值报告时间超过15min的试验比例进行计算和描述性统计;⑤对各专业危急值报告时间超过30min的试验比例进行计算和统计学描述;⑥对各专业实验室危急值报告规定时间进行描述性统计;⑦比较门诊、急诊和住院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相关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均为非正态分布,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需进行门诊、急诊和住院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P<0.05/3=0.017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3.分组比较 根据医院等级、床位数、是否通过ISO 15189或CAP认可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危急值报告及时性调查相关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Kolmogorov-Smirnov检验显示数据均为非正态分布。两组样本比较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样本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需进行两两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P<0.05/3=0.017视为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