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百岁的四季食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食之成败 日用有知

写在前面的话:人有寿限曰天年

天年,即天赋的年岁,是人们的寿命上限,或者可以理解为人出生后,在生命不受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应该获得的最高寿命。《黄帝内经》认为人们活到的岁数约在百岁以上,如《黄帝内经》中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那么,人类的“天年”,即寿命上限究竟是多少?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先天禀赋的强弱盛衰以及后天营养、居住条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医疗预防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曰:“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人年以百为寿。”“百岁”,《礼记》曰“期颐”,在俗语中也常用“百岁”作为人享高寿的一个专用词汇,但这绝非指人的标准寿限就是一百岁。《尚书·洪范篇》以一百二十岁为寿限;嵇康之《养生论》认为,“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说明古人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百岁以上,实际上,上寿“百二十岁”,这个寿限常可在高寿人中达到。
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往往活不到百二十岁,甚至活不到百岁呢?《黄帝内经》认为,这和懂不懂得、执行不执行养生之道有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从而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懂得养生之道。上古时代的圣贤人由于掌握养生之道,年纪到了100多岁,而形体、动作不显得衰老,但现在的一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活不到50岁,形体便衰老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长寿有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自己。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摧残是很严重的,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约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当然,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能力、抗衰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百岁而动作不衰”的目的。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外指导和帮助人们达到寿命上限。中医认为,人的寿命一方面决定于天赋,即父母赋予后代的身心基础之强弱,另一方面决定于后天的各种影响因素。张景岳说:“夫人生器局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其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夭。”说明了先天与后天因素对人的生命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接近“天年”了。但是,要想寿近天年,就需要在养生方面格外细致。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

如何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不少人并不清楚,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在工作繁忙,待退了休再去养生吧!殊不知, 养生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人老时应该保养身体,年轻时、中年时,即使是幼年,也都应珍惜身体。真正到了老年,再去研究和遵循养生之道则为时已晚。想达到天年,就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而与生活方式最密切的莫过于饮食,如何在自然的气候变化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调整,达到养身的目的,便是我在后续的篇章中重点论述的内容。
总之,人是有寿命上限的,即中医所谓“天年”,约为120岁到150岁之间。天年寿限,虽然不可能人人都达到,但是,通过适当的保养,每个人都可以无限接近天年,得享高寿。
1300多年前的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感叹到:“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
其意思是说:世上一切生命,都依赖饮食以维持生存,虽然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饮食吃对了才能起到养生延年的作用,否则,不但不养人,还可能有损健康。
药王感慨的现象,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
曾有一高姓患者,体检时发现有高脂血症。一位医生给他服用了近一个月的降脂药后,甘油三酯指标降至2.7,其后患者用 核桃、黑芝麻、枸杞子、黄豆打粉做糊食疗,服用后不久出现大便变软,后又至稀溏,日三四次,腹胀肠鸣,食欲渐弱,口腻不适,复查血脂非但没降,还略有上升。这位患者,素来形体肥胖而怕冷,是典型的寒湿体质,存在脾胃中阳不足,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情况。虽然从食材成分来看,核桃、黑芝麻、枸杞子、黄豆含亚油酸、黄酮类等降脂成分;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几味食材的药性都偏于滋腻,会阻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容易加重寒湿,所以患者吃过后内湿日盛而出现临床病症。后来,患者改用 陈皮、干姜、山楂、红曲、荷叶做茶饮,病症消失,血脂恢复正常。
类似的情况,在临床中经常碰到。我们由此反思: 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只言片语地了解到大量食养、食疗方法,或盲从,或无所适从。为此,我们首列本篇,希望能让大家了解一些无论男女老幼都应该遵守的饮食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