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家传课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水气病方歌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者,其脈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脈亦浮,外证病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脈沈迟,自喘;石水,其脈亦沈,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脈沈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五水之外,有里水,面目黄肿,而汗出不黄。
风水脈浮骨节疼,恶风自汗越婢神。
里水加术黄无汗,甘草麻黄汤共伸。
防杞黄耆身重汗,腹疼加芍和胃阴。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脈浮不渴,续自汗出,身无大热,越婢汤,见“中风”。恶寒,卫气虚,加附子。此治风水,风多热少,无湿之猛剂。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脈沈,小便不利,无汗,若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渴,越婢加术汤,见“中风”;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甘草 二两,麻黄 四两。此治风水皮水,深入腹内为里水。风水,脈浮身重,汗出恶风,防杞黄耆汤。此治风水挟湿。腹痛加芍药,以和胃气。葆按:风水,风多湿少,而化热。里水黄肿,而汗不黄,原湿热郁于肌肉之里,腠实,汗难出也。
水在皮肤四肢肿,此为皮水聂聂动。
杞苓耆草桂汤排,腐溃蒲灰掞 水壅。
①掞(yǎn演):通“剡”,削。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杞茯苓汤。防杞、黄耆、桂枝 三两,茯苓 六两,甘草 二两。此治皮水证,出其方治也。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蒲草灰为末,剡破流水,浸淫处。此厥字,诸家解作水伤气而厥冷,悮矣。钱太医云逆而不顺谓之厥,是皮水浸淫日久,腐溃而出水也。
石水脈沈属少阴,别胀发汗分浮沈。
脈沈温经附麻草 (麻黄附子汤),浮肺麻膏杏草临 (杏仁汤)
水之为病,其脈沈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水,其内无水。若虚胀者,其病不为水,而为气。气病,不可发汗;水病,发其汗则已。若脈沈者,水在少阴,当温经,宜麻黄附子汤。麻黄 三两,附子 一枚,甘草 二两,温服。脈浮者,水在皮毛,当通其肺,宜杏仁汤。麻黄 四两,杏仁 五十粒,石膏 八两,炙草 二两。《浅註》云此为石水证方治,而並言风水、气肿,是宾定主文。
黄汗身肿不恶风, 黄耆芍桂醋缓功。
身热胫冷为历节, 桂枝加耆郁阳通。
黄汗之病,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为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蘗 汁,脈沈,此病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汤。黄耆 五两,芍药、桂枝 三两,米醋 一斤,水七升,仝煎服。葆按:此病风邪外闭,湿热内蒸,蕴酿成黄,故用耆桂燥湿风,以达表而固腠理,佐芍药以和阴,用醋阻缓药力,使营卫通而邪尽出矣。若阳气被郁,而不可通,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宽弛痛,如有物在皮中,胀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燥,小便不利,桂枝加黄耆汤。桂枝、芍药 三两,甘草、黄耆 二两,生姜 四两,大枣 十枚,温服。食稀粥,以助药力,取微汗。此治黄汗变证。原发黄本为郁病,发汗不透,则内热不能达外矣!
②蘗:同“檗”。檗,即黄柏。
病水腹大其脈沈, 舟车神佑 下之斟。
①佑:原作“祐”,据文义改。
陈更 真武汤加味,防杞通椒导水温。
经云:夫水病人,目下形如卧蚕,面目鲜泽,脈伏,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沈绝,则为有水,可下之。《浅註》云此经云正水,病腹大,小便不利,脈道被遏而不出,其热已甚,师未立方,子和以舟车神佑丸下之。虽从权急救,虚者不堪姑试,余借用真武汤,温补肾阳,坐镇北方以制水,加木通、防杞、川椒以导之,服十余剂,气化水行,如江河沛然莫御。
桂甘姜枣麻辛附,心下坚盘鼓胀度。
正水无方陈借增,再加知母水消助。
水饮所作亦盘旋,设方 枳术汤当悟。
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盘旋,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生姜 三两,细辛、甘草、麻黄 二两,附子 一枚,大枣 十二枚。服之汗出,如虫行皮中则愈。葆元按:此言心下盘旋,而腹胀,身不肿,註家以治单腹鼓胀。经云脈得沈伏,名曰水,沈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持,水走皮肤则为水矣!《浅註》云此言正水既成也,师未立方,故借此汤,加知母,以助消水,屡验。心下坚大如盘,边如盘旋,审系水饮所作,只术汤主之。只实 七枚,白术 二两,温服,腹中软而散矣。此治水饮与气胀相似,而病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