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围术期监测技术
围术期是由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入住ICU的危重患者病情已达到高危阶段,各种原因均可以导致患者先后出现循环、呼吸、代谢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因而构成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其中部分危重患者手术治疗原发病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而危重患者高危状态判定、围术期监测与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术前患者高危标准
1.术前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COPD。
2.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
3.多于二个器官或多于两个系统的创伤;两个体腔的开放创伤;多发性长骨和骨盆骨折。
4.快速失血超过1000ml。
5.存在一个以上重要脏器生理功能损害的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6.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7.感染性休克患者。
8.严重脓毒症患者。
9.白蛋白<30g/L的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10.需机械通气支持的呼吸衰竭患者。
11.重症急性胰腺炎、内脏穿孔、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坏死患者。
12.急性肾衰竭患者。
13.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14.昏迷患者。
二、术后患者高危标准
1.出现病情重大变化,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术后大出血、肠瘘。
2.生命体征不稳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低血压、心律失常。
3.任何一个生命器官出现功能衰竭。
4.术中失血4000ml左右,输血或输红细胞在1600ml以上。
5.发生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尿崩每日输液量在5000ml以上。
6.严重感染、内脏穿孔、肠坏死、胰腺炎、吸入性肺炎、血液培养阳性持续高热患者。
三、围术期危重症监护治疗
(一)一般监测
1.临床观察 需观察患者神志、自主呼吸频率(反映病情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胸廓运起伏、心率、血压、口唇和甲床发绀、球结膜水肿以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2.重病患者尚需每日监测血、尿常规,血生化和电解质,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监测便潜血和胃内容物潜血,对了解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尿量,可较好反映肾脏的灌注情况,间接反映心排血量的变化。
3.床旁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胸部X线可了解肺内有无不张、气压伤和肺内感染,对了解肺内病情的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有重要意义。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和ST-T改变,可避免漏诊心肌梗死。
(二)人工气道的监测
需监测气管插管的深度和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深度应距门齿22~24cm,太深易插入一侧气管导致肺不张,太浅容易使气囊嵌在声门,压迫声带,导致声音嘶哑,而且可使气体外溢,引起气道低压报警。
气管插管通常情况下都是用宽胶布固定,但对易出汗或流涎的患者,应加用绷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头后面,以免头部活动时将插管脱出。
气囊压力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气囊压力过低可导致漏气和患者不适感,应定时监测。
(三)呼吸功能的监护治疗
1.呼吸功能监测的主要指标
(1)氧合指数(PaO 2/FiO 2):
是监测肺换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2)PaO 2:
是反映机体氧合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肺通气、肺血流量、吸氧浓度、心排血量等低下时,PaO 2便低于正常(正常80~100mmHg)。
(3)SpO 2:
是监测氧合功能的重要指标,它与PaO 2有良好的相关性,在PaO 2低于90mmHg时,SpO 2可以灵敏地反映PaO 2的变化。
(4)PaCO 2:
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每分通气量降低50%或增加50%,PaCO 2增加2倍或降低2倍。
(5)P ETCO 2:
可反映肺泡内 CO 2分压(PaCO 2),当通气/血流(V/Q)比例正常时,P ACO 2接近于PaCO 2,因此可用P ETCO 2替代PaCO 2了解肺通气功能情况。
2.围术期呼吸功能支持治疗
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一旦PaO 2低于60mmHg或SpO 2低于90%,即应立即进行氧治疗,从加大吸入气体氧浓度开始,直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目的是使PaO 2达80mmHg以上或使SpO 2达95%以上。
PaCO 2或P ETCO 2降低,是过度通气的表现,应给呼吸抑制剂治疗,减少通气,如为机械通气患者,应减少通气量。PaCO 2或P ETCO 2升高是通气不足表现,它可与SpO 2低下同时发生。当吸入气体氧浓度>60%时,在PaCO 2升高时,SpO 2可不低下。从而可调整加大通气量,使体内蓄积的CO 2排出。如为自主呼吸,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治疗。
3.气道通畅
气道通畅是保证呼吸功能正常的前提。舌后坠、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是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因此应定时吸出口腔及咽部分泌物或呕吐物,遇有舌后坠应置入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当患者不能自行维持气道通畅且呼吸抑制时,应行喉罩、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对保留气管内插管的术后患者,如果吸空气时SpO 2不能达到95%~96%水平,应保留气管内插管,便于随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四)循环功能监护治疗
1.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指标
(1)CVP:
是右室前负荷与右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当右心功能正常时,随着CVP升高回心血量减少,使CVP降低回心血量增加;此外,右心功能不良时,CVP升高,回心血量减少。
(2)动脉压:
在血容量及小动脉状态正常时,动脉压是左心功能的可靠反映。组织灌注与动脉压成正相关。对组织灌注来讲,血压的作用仅相当于血管内径改变对组织灌流影响的1/16。由于血压高低与小动脉舒缩状态直接相关,当小动脉强烈收缩时,血压可很高,但组织灌流却很差;相反,当小动脉扩张时,血压可较低,但组织灌流却很好。
(3)心排血量(CO):
是循环的根本,它受静脉回流多少、心包压高低、心率快慢、小动脉舒缩状态及心肌收缩力大小影响。在这几个影响因素中,静脉回流与心肌收缩力是根本。支持或改善循环功能,首先是应确保足够循环容量。对补充血容量来讲,代血浆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注射液优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心肌收缩力的大小与心肌营养状态直接相关,因此,改善和增进冠状动脉灌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主要措施。
(4)PAWP:
是左室前负荷与左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它是左房压高低的反映,是左室充盈的压力。PCWP升高,表示左室功能不良,除非是由于冠状动脉灌流障碍引起,强心药治疗会收到良好治疗作用。
(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 VO 2):
是外周组织氧摄取情况的指标,可用以评估心排血量、SaO 2、Hb和机体氧耗的变化。
2.围术期循环功能支持治疗
外科危重患者围术期循环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是低血容量,其次是心脏功能受损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CVP、动脉压、PAWP及CO监测,有助于评估输血、输液速度及输血输液量是否超负荷,高的CVP、PAWP常表示左右心室功能不全,是需严格控制输血、输液速度及输液量的指标。良好的动脉压、CVP、PCWP及CO,预示血容量及心功能正常。
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由于内毒素及MDF的作用,血压及CO低,而CVP及PCWP却很高。对此在充分扩容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药理剂量的皮质激素可有一定治疗作用。
(五)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护治疗
1.常用监测指标
(1)血浆 [Na +]:
血浆 [Na +]每升高3mmol/L(以145mmol/L为准),表示脱水1L,它是高渗性脱水的定性与定量指标,也是评价高渗性脱水治疗效果的指标。当遇难以控制的高钠血症,需监测渗透压。
(2)血浆 [K +]:
大量利尿剂、脱水药应用、大量呕吐、腹泻禁食水患者,常可发生严重低钾血症,临床医师经常忽视失钾这一常见的生理现象。经临床研究证实,一般每快速利尿1L,细胞外液失钾20mmol左右,即应及时补钾1.5g。而且由于血钾过低可致严重心律失常。
(3)血浆[HC ]:
整个围术期都会因大量输血、输液使血浆[ ]稀释,致稀释性酸中毒。另外,因任何输液溶剂的pH都≤7(仅Na 液例外),这也是导致细胞外液酸中毒的又一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呼吸抑制、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少尿、无尿),以及肾小管再生成 作用受阻,使体内缓冲碱大量消耗且不能再生成。因此监测血浆[ ]并及时调整其浓度在正常范围,是确保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措施。
(4)PaCO 2:
是酸碱平衡反映呼吸因素核心指标。PaCO 2也是评估缓冲碱复原情况的指标,高的PaCO 2不仅预示存在呼吸性酸中毒,也表示缓冲碱复原受阻。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酸碱失衡,首先应将PaCO 2调整到正常范围。
(5)血浆pH:
是血浆中 [H +]状况的指标,可提示细胞内液H +排出的内环境状况。保持细胞外液中[H +]正常,有利于细胞内液中H +的弥散,可确保细胞内液的中性环境,以利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活动正常进行。
(6)血乳酸Lac:
是细胞内有氧代谢是否正常的客观指标,是判断休克微循环障碍的指标。循环功能突然异常,而血乳酸盐不升高,不应视为休克,可能是循环虚脱。改善组织灌注应伴随升高的血乳酸盐降低,否则预后不佳。乳酸盐大量生成如是单纯无氧酵解的结果,此过程可生成更多的[H +],因此乳酸增高常与[H +]升高并存。
2.围术期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监护治疗
维持细胞外液容量、成分及各成分含量,以及渗透浓度正常,是细胞生存所需的内环境。维持细胞外液Na +正常及维持细胞内液K +正常,是确保细胞外液容量及细胞内液容量正常的前提。保持细胞外液中H +低于中性液,是使细胞内液中的H +向细胞外液弥散的条件,以利于H +经呼吸及肾脏排出。
机体的3个体液间隔中血管内液最活跃,它是使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动力,间质液起着桥梁与贮库作用,细胞内液是机体物质代谢进行的场所,是体液的核心。目前的实验室条件还难以对细胞内液进行直接监测,因此只能借助于维持细胞外液正常、提供足够的供能物质,寄希望于获得理想的细胞内液状态。在围术期电解质失衡中,高钠血症及低钾血症较常见;在体液容量失衡中,低血容量较常见;在酸碱失衡中,代谢性酸中毒较常见。
一旦出现血压低、脉率增速、CVP低下、排尿量少或无尿,应迅速输入代血浆及平衡盐溶液恢复循环容量,直至上述症状消失。高钠血症是高渗性脱水表现,应根据血浆钠浓度升高幅度计算需液量,并应及时用复方电解质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严重低钾血症常由大量利尿引起,应根据血钾低下程度、呼吸抑制与心律失常情况中心静脉补钾,为确保患者安全,在冲击量补钾过程应行定时血浆K +监测,边补边监测。
一旦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应根据血pH值及血浆[ ]给适当剂量的NaHCO 3液治疗,同时增加通气功能。由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组织低灌注,因此,维持良好的循环状态是预防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
(六)肾功能监护治疗
肾脏是机体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也是一些终末代谢产物排泄的场所,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1.肾功能监测的主要指标
(1)尿量:
是评估体内循环状况的主要指标。正常尿量是指1ml/(kg·h);少于此量的50%为尿少,即成人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儿童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多尿是指成人尿量超过1.5~2ml/min,或>2.5L/d。
(2)尿比重:
是评估肾小管功能状况的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应>1.010。
(3)颗粒管型:
是评估肾小管有否器质性病变的指标。
(4)血尿素氮(Bun):
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Bun水平才升高,因此Bun不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性指标。
(5)血肌酐(Cr):
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30%时,Cr才明显升高,因此Cr也不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性指标。
(6)胱抑素C(Cyc-C):
是迄今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要求的内源性物质,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
2.围术期肾功能监护治疗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少尿或无尿,导致酸中毒及高钾血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控制发病环节是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在少尿期应严格控制水、钠入量,努力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应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在多尿期要努力防治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及脱水。
(七)肝功能监护治疗
肝脏是供能物质代谢、有毒物质解毒、主要凝血因子及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场所。肝脏功能不全可直接影响凝血功能、肾脏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物质代谢。
1.肝功能监测的主要指标
(1)血清胆红素:
评估肝脏排泄功能。
(2)血清清蛋白:
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3)凝血酶原时间:
评估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
(4)丙氨酸转氨酶(SGPT):
评估肝细胞有否损伤。
(5)血清前白蛋白:
评估反映肝脏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
肝功能监测的指标虽很多,但多数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强。同时由于肝脏拥有巨大的储备能力,在肝功能试验异常之前很可能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伤。某些非肝脏疾病右心衰、低氧血症亦可引起肝脏异常反应。因此对所采用的肝功能监测指标及其所获结果,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具体分析,以便能正确评估肝功能状况。
2.围术期肝功能监护治疗
围术期肝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是长时间低血压、低灌注、低氧血症等对肝细胞的损伤,以及一些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证通气和充分供氧、改善和加强内脏循环灌流,并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药理剂量的皮质激素对肝细胞进行保护,是防治肝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
(八)出凝血功能监护治疗
出凝血功能正常是使手术安全实施及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1.出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1)出血时间及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是反映血管因素的指标。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黏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块退缩试验:
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指标。
(3)凝血时间、凝血活酶试验、凝血酶原时间:
是监测凝血功能的指标。
(4)纤溶酶原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是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状况的指标。
(5)凝血酶凝固时间、抗凝血酶Ⅲ:
是监测血中抗凝物质的指标。
2.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监护治疗
血小板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是围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如为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应输浓集血小板或新鲜血浆治疗,酚磺乙胺因能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亦可酌情应用。如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大量分解造成的出血,应采用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抑制剂如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治疗,必要时还应输入适量的纤维蛋白原,以补充已分解的纤维蛋白原。如为血管性因素致成的出血,可采用卡巴克络(安络血)及酚磺乙胺治疗。对因使用肝素不当致成的出血,应采用鱼精蛋白拮抗。对口服华法林所致出血,应采用维生素K 1、K 3拮抗治疗。
(赵鸣雁)